孝心变孝行 一年不到万封家书祭母亲
戴秀玲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阿亮、阿明和阿君。1998年6月2日走完了一生,葬在北京东城区香山金山陵园,十一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5月26日,一个儿子为他在天堂纪念网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到今年3月点击率超过158万人次,追忆文章上千篇,纪念信箱信件一万封。是什么,让一个母亲走了十几年,子女对她依然念念不忘?
借助网络 表达孝心
“妈妈:我现在工作很轻松,以至于发胖了,所以要锻炼身体了,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这是戴秀玲的小儿子阿明的第一条留言,看起来如同他与母亲打着电话,聊着现在的事情和心情。以后的每一条留言谈的都是家常小事,传递出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爱意。
据了解,大女儿阿君、大儿子阿亮和小儿子阿明只要有机会,每天早晚都会给母亲“请安”,即使因为出差等特殊情况无法留言,事后也会在留言上告诉母亲,像这样的对话长达一年。由此带动了包括儿媳、孙子和亲戚朋友来纪念馆看望戴妈妈。戴妈妈虽然去世已十几年,家人却一如从前,只是打电话变成了留言、写追忆文章。戴秀玲纪念馆长期以来一直排在天堂纪念网人气指数、深情指数第一位。在戴妈妈的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五首背景音乐全部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灵堂内悬挂着她年轻时朴实的黑白照片,淡淡的笑容,仿佛诉说着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奉献和满足。
儿女的孝心带动了一家上下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而在天堂信箱,记者甚至发现陌生人写的留言,他们也为一家人的孝心感染。
怀念母亲 情感交流
记者了解到,阿君和丈夫长期居住在加拿大,而两个儿子北京,三兄妹虽然没有住在一起,联系却特别紧密,联系非常多。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尽管戴妈妈已离开多年,可是家族仍旧保留她生活的影子。那份血脉亲情却没有因为距离而淡化,在一封封"家书"里,他们把亲情写的愈加浓烈。
儿子来祭拜留言,女儿、孙子都可以看到,纪念馆演俨然变成了家庭聚会的场所。网上纪念馆将四面八方的亲友联系在一起,在这里不仅有纪念,也有兄弟姐们之间的手足之情,一家人联系紧密,其乐融融。
戴秀玲纪念馆地址:http://www.waheaven.com/tt000111088
虚拟墓地 感情不虚拟
据了解,天堂纪念网网上纪念馆是将现实中的墓地、灵堂搬到网上,实现在线祭奠活动,包括献花、烧纸、献祭品,还可以上传照片、音乐和视频,写追忆文章,留言等等诸多功能。
尽管这种墓地是虚拟的,作用却常常超越真实墓地。当用户在电脑前,看到亲人照片,听到具有特别意义的音乐,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里,需要一种途径去表达内心的深情,在网上就可以写写纪念文章,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感情的更好的方式。
网上纪念馆的功用还不止于此。清明一到,人们集体出行,马路上人潮拥挤,陵园里狼烟四起,四处鞭炮声阵阵,不仅仅造成交通拥挤,还容易发生车祸、火灾等,传统的祭奠方式滋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对传统祭奠方式的深思,所以国家和各地民政部门都在大力提倡网上祭祀这种文明、低碳的纪念方式。
记者采访民政部门一位领导时他说,烧纸只是传统祭奠方式的一种,并不是只有烧纸才能到达预期的祭奠效果;时代发展了,进入到了网络时代,网上祭祀完全可以实现用户的祭祀要求,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纪念,网上祭祀应该大力宣传。
所以,文明清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到实处,文明祭奠,请从网上祭祀开始。
来源:http://www.chuhoi.com/viewnews-67627.html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