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网络祭祀发展十年仍不温不火 虚拟就一定虚弱?

2023-12-15 09:40          南方日报         

  10月16日,重阳节。横沥镇村尾村的阿成一家人一大早就来到祖坟前磕头祭祀。同一天,他远在武汉的妹妹阿莹则打开电脑上网,点击“天堂公墓”纪念网,进入“杨氏家祠”,利用鼠标完成一系列祭祀程序……

  近年来,在东莞,重阳节已经成为继清明节之后另一个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日子。同样在近些年兴起的是网上祭祀,这一新型的纪念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人不再扶老携幼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网上纪念馆,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寄托自己的追思和感怀。尤其是在东莞,外来人口众多,他们在重阳节或清明节没有时间回家祭祖,网络祭祀便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便捷方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络祭祀显得还有些遥远。2007年,民政部曾专门下文,倡导绿色文明的网上祭祀活动。然而,从第一家网上祭祀网站建立至今已有10年,网络祭祀却一直未能真正的火起来。这一方面是限于传统观念的阻碍,另一方面也与网络祭祀的发展尚不规范有关。

  一家人的两种祭祀方式  

  10月16日是重阳节,横沥镇村尾村的阿成一家人早早起床,手捧黄纸香烛来到附近的山头上,在祖坟前开始磕头祭祀。而同一天,阿成远在武汉的妹妹阿莹则打开电脑,拉开网络收藏夹,点击“天堂公墓”纪念网,然后进入“杨氏家祠”,利用鼠标完成上香、献花、敬酒、敬茶、摆放贡品、点歌等一系列程序。

  阿莹在武汉读博士,因为忙着做科研项目,近两年重阳节都没有时间回家祭祖。今年年初,阿莹在网上看到了关于网络祭祀的新闻,一时好奇,便搜索进入到一个祭祀网站。

  “页面古典凝重,我当时就被网页的设计吸引住了。”阿莹说,当时已有很多人申请注册了纪念馆,里面贴着家人的照片,十分温馨,“我当时便想到了我去世2年的爷爷,特别有感触。”

  阿莹随即在该网站注册了一个免费纪念馆,装饰好网上墓园和网上灵堂,将去世的先辈照片制作成动感相册,并选择了一首怀旧而温暖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此后,不光是重阳节和清明节,阿莹基本上每周都会到网上纪念馆看看爷爷的照片,有时还会留下一些心灵感悟的话语。阿莹说,她常年不能回家祭拜先祖,于她而言,网络祭祀让她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寄托情感的方式。

  网络祭祀形式多样受推崇

  事实上,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网络祭祀,发展至今已有10年历史,并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祭祀方式”,受到不少网友的推崇。

  2000年,国内首家祭祀网站———网同纪念网创立,网上祭堂随之出现。此后数年,全国提供网络祭祀服务的网站达到近百家,共建起了四万多个网络纪念馆。

  网络祭祀的程序十分简单。网友在网上搜索进入一家祭祀网站,申请注册,便可为故去的亲友建立纪念馆,不但可以上香、祭酒、献花、点歌,还能附上逝者照片、生平介绍以及撰写祭文和生前故事,甚至还可上传逝者的视频,以示对故人的凭吊和怀念。

  一些祭祀网站的设计也日益精细。比如在“天堂之家”纪念网,网民建立的纪念馆被分类排列,每间馆的页面上方是逝者的相片,来访者可以点烛、献歌、献花。仅“点烛”一项,便有多种香烛可选择,如“晶莹烛”、“重聚烛”、“天籁烛”等,还可选择各种背景音乐。

  除了为逝去的亲友建立网络祭堂,一些青少年网友还开始流行为逝去的明星建立纪念馆,比如张国荣、梅艳芳等人的“粉丝”就在一些网站为明星建造了漂亮的网墓。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为民族英烈、公众人物进行网络祭祀的潮流也正在兴起。比如,“民族魂”网站便是专门为纪念民族先烈而建,这家公益网站收录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英烈310127人,此外还分别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馆120多个,开通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等网上纪念馆20多个。每逢清明节和纪念日,不少网友都进入这些先烈的网络祭堂,以饱含情感的留言表达对先烈的怀念和敬意。

  网络让哀思超越地域

  阿莹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大,在重阳节、清明节等节日,许多人往往不能回到家乡祭祀亲人,网络祭祀便是最好的选择。

  阿莹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共同心声。尤其是在东莞,外来人口众多,网络祭祀的潜在群体更加广泛。在常平某国企工作的吴小姐是四川人,她也是网络祭祀的拥趸。吴小姐说,网络祭祀,既能让身在异乡的人通过网络纪念馆寄托哀思,又将一切程序便捷化。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因积极倡导网络祭祀,而被称为“中国倡导网祭第一学人”。他认为,网络祭祀有相当多的益处,比如环保、无污染、不会造成浪费,安全、不会诱发火灾,也不会滋生民间大肆修坟的风气等。“每年的祭祀高峰期,扫墓的人都会造成交通拥堵,而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也会导致纸钱乱飞,灰烬遍地,甚至引发火灾。”

  夏学銮说,网络祭祀的一个更功德无量的事情在于,它可以用来祭奠重大自然灾害、战争中丧生的人们,以及英雄烈士们。比如“5·12”汶川地震,所有人都想寄托哀思,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到四川去;再比如大家对革命烈士有感情,想表达感恩,但是各地烈士陵园安葬的只是本地的烈士,你不可能今天上井冈山明天去延安,地域性太明显了。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近年来,网络祭祀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倡导。2006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发出通知,“倡导网上纪念,号召殡葬业‘破千百年丧葬陈规陋俗,树新世纪祭祀文明新风’”。2009年初,中央文明办以2009年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通过组织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内容融入到现代文明的形式之中,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追思载体,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

  -纵深

  网祭推广难在哪

  尽管网络祭祀正在受到一些人的推崇,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人对网络祭祀并不能接受,有的人甚至从没听说过网络祭祀。从首家专门提供祭祀服务的网站诞生至今,10年时间过去了,网络祭祀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其原因,有传统观念的阻碍,也有网络祭祀本身发展的不完善。

  观念阻碍

  对于阿莹的网络祭祀行为,阿莹的哥哥阿成认为,这体现了阿莹的孝心,家人表示理解,“但最好还是回家一起祭祖。网络上的东西,毕竟有点虚,不能当真。”事实上,阿莹曾游说家人一起参加网络祭祀,这遭到全家老少一致反对。

  夏学銮认为,10年了,网络祭祀就是“火”不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网络是虚拟的,没有现实感。而在传统的观念中,祭祀就应该是亲自前往先祖的墓碑,献上祭品,烧些纸钱,放串鞭炮,再磕个头。“你在墓碑前睹物思人,情达意至,才能真正达到体验认知家族血缘的效果。所以,墓碑、墓地是祭祀活动的必要场景,而到了网上,这些场景就没有了。场景在人的心理上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能够缺少的。”

  事实上,由于传统的祭祀方式在人们心里仍根深蒂固,选择网络祭祀的大多是年轻人。有些人即使进行网络祭祀,也会选择去现场祭拜。有资料显示,近年来表达“网祭”意愿的民众仅占被调查者的20%;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以及50岁以上的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网上祭奠难以接受”。

  具体到东莞而言,有文化人士认为,在东莞推广网络祭祀或许更为艰难。这位文化人士认为,相比于内地农村青年人多外出打工而出现的“空巢化”现象,东莞的本地青年外出的数量相对较少,因而这里的传统文化保存得更加完整,家族观念也更加根深蒂固。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东莞,逢年过节时举办的庙会、祭祖等活动,不少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而这些活动在内地已不多见。正因如此,让传统家族观念极重的东莞本地人接受网络祭祀,难度更大。

  而对于东莞数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虽然年轻,且易接受新观念,但目前网络祭祀的概念在这部分人群中普及得并不广泛。记者走访了常平、横沥等地的数个工业区,几乎没有人听说过网络祭祀。

  监管缺失

  “经济损失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感情损失谁来承担呢?”东莞的陈先生如今对网络祭祀十分失望。前年,陈先生的大学老师去世,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同班同学决定找一家祭祀网站为老师建一个纪念馆。陈先生的同学找到一家“爱在天堂”的纪念网站,并缴纳了140元的管理费,为老师建好了网络纪念馆。此后,每逢清明节、春节等日子,全班同学都会去纪念馆内留言。

  今年清明节时,陈先生再次登录该网站,发现网页完全打不开。陈先生一打听,才知道该网站因经营不善已经倒闭。“但是倒闭前,没有对网友作任何交待,我们的留言和照片都没有存档,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经此遭遇后,陈先生和他的同学们对网络祭祀失去了信心,没有再找其他的网站为老师重建网络纪念馆。

  祭祀网站“随意”倒闭,是网络祭祀管理不规范的表现之一,也是最受网友诟病的弊病。除此之外,由于管理的宽松,一些免费网络纪念馆还出现了恶搞的现象。记者在一些网络纪念馆见到,有的网友随便取个死者名字,继而将某个明星的图片上传,将死者墓室取名为“终于也能拥有骨感身材”,兴趣是“谢谢来访,改日登门回拜”,评语叫“陪聊”,还有的纪念馆在死者的兴趣上写着“泡妞”字样。更有恶搞者,甚至将身边朋友的照片上传到网络纪念馆中。

  此外,现实中一些不良风气也传染到网络祭祀中。比如有的祭祀网站,开辟的收费业务包括,为死者包二奶、封官阶,甚至还可以和某明星办阴间结婚证。

  对此,夏学銮表示,这种混乱缘于网络祭祀的监管体系与法规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目前很多祭祀网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没有形成正规的体系,只能通过网站自身加强审查和监管予以解决。但仅仅只有自查,显然是不够的。”

  盈利很难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国内首家祭祀网站“网同纪念网”三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网络祭祀的商机,曾让不少投资者一拥而上,2003年时,全国跟风推出网络祭祀服务的网站达到300多家。然而几年后,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败兴而归。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处于“积极”经营状态的专业纪念网站仅有7到8家,其余网站都处于“废弃”或“半废弃”状态。

  祭祀网站盈利难,成为阻碍网络祭祀迅速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大部分祭祀网站的注册都十分简单,但申请建立纪念馆则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有些网站开设了免费馆,可供网友免费试用,但免费馆的功能有限,要想增加功能,诸如给网墓设置二级域名、增加滚动字幕等,就要升级为付费馆。还有一些网站,可以免费申请纪念馆,但装修墓室则需要花钱购买花圈、香炉等虚拟物品。

  具体的收费价格,以“天堂在线”纪念网为例,该网站的付费单人馆,费用第一年为140元,以后每年维护费20元;付费双人馆,第一年190元,以后每年维护费40元。另有一些特色收费项目,如将逝者的照片显示在网站主页上保留24小时,每次50元。

  尽管祭祀网站的收费标准混乱,以及其中的一些乱收费现象,曾受到过网友的苛责。但事实上,即便按以上标准收费,祭祀网站也难有盈利。“天堂在线”的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该网站收入勉强能维持服务器运行。

  曾在一家祭祀网站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网上祭祀的需求空间很大,但时令性也很强,投资者通过这一项目快速获利的想法并不现实。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很多投资者建网站时觉得有商机,一看赚不到钱马上就可以撤。网站的服务器关闭后,用户的资料全部流失,维权的渠道也不通畅,网络祭祀者的感情自然被伤害,这让网络祭祀的外界形象进一步降低。

  -对话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家、“中国倡导网祭第一学人”夏学銮:

  东莞祭祀网站应贴近当地文化

  记者(以下称“记”):您如何看待网络祭祀发展的前景?是否会成为祭祀的主流,抑或是与传统祭祀平分秋色?

  夏学銮(以下称“夏”):祭祀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的核心,只要价值观不变,什么样的形式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作为一种绿色、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网络祭祀祭祀可以是祭祀形式的一种,也是祭祀文化发展到现代的一个新生派系。从绿色环保和交通负担方面考虑,政府部门倡导网祭、市民选择网祭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网络祭祀也应该是一种殡葬改革的一个大趋势。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以及自身发展规范角度而言,网祭暂时还难以取代实际的祭奠活动,并且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网络祭祀可以逐渐达到与传统祭祀平分秋色的地步。

  记:网络祭祀在发展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克服?

  夏:首先是祭祀网站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网站的设计,让网络祭祀更有现场感,让祭祀的网友能够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乱收费、腐朽祭祀习俗向网络蔓延的情况要坚决杜绝。我认为,一方面,网络祭祀一开始就要规避产业化,对适当的人群收费,但对一些困难群众给予优惠或减免。这也需要政府对一些好网站进行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网络祭祀也要加强把关,对一些腐朽之风要坚决舍弃,这需要加强行业自律,相关的管理条例也要完善。

  我认为,网络祭祀的推广,可以先从大学生、青年人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中坚分子开始,在发达地区先试先行;政府和相关机构可重点支持一些专业性纪念网站,以此促进殡葬行业的健康、文明发展。

  记:您如何看待网络祭祀在东莞等岭南地区的发展?

  夏:东莞等地区相对内地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思想观念也相对开发,应该说,这里有适合网络祭祀发展的土壤。祭祀网站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南方的文化和北方不一样,只有尽可能地贴近当地的文化习俗,网络祭祀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吸引。所以,在南方地区,祭祀网站可以精耕细作,做到小而精,比如专门做东莞的,或者专门做潮汕的。这就需要我们办网站的人要有文化,要多去研究。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书龙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苏仕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10/10-20/2599859.shtml

相关推荐

暴雨中常州小伙遇难 网友建天堂纪念馆悼念逝者

 21日19点30分,《阿阿熊》编辑部主任丁志健的汽车被困广渠门积水中,报警占线,给妻子打电话求救。19点34分,警方接到报警出警。 22点20分,丁先生的汽车被拉出水面。没过多久,丁先生医治无效死亡。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与丁志健的亲人取得了联系,据介绍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了自救,丁志健甚至头撞玻璃。据悉,丁志健的遗体告别会将于明天早上7点在八宝山举行,他父亲这边的亲戚13人将在今天上午9点半赶往北京,...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在北京7·21暴雨中 有个常州小伙丁志健遇难 丁志健在天堂纪念网安了新家

暴雨袭京,广渠门桥下积水一度达4米深,5辆车没顶 新京报供图 21日19点30分,《阿阿熊》编辑部主任丁志健的汽车被困广渠门积水中,报警占线,给妻子打电话求救。19点34分,警方接到报警出警。 22点20分,丁先生的汽车被拉出水面。没过多久,丁先生医治无效死亡。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与丁志健的亲人取得了联系,据介绍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了自救,丁志健甚至头撞玻璃。据悉,丁志健的遗体告别会将于明天早...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茉莉”王妤涵天堂安新家 网友纷纷前来“探花”

2012年6月16日,美丽教主茉莉被发现死在海珠区某酒店的床上,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轰动。网友由其身上多处伤痕推断其是被强奸死,而尸检结果则显示茉莉死于酒精中毒,一时间,众说纷纭,家属悲痛欲绝,我们将继续等待和关注警方调查取证后给出的事实真相。 2012年6月22日,是茉莉王妤涵逝世的第六天,一用户名为花开半夏的网友在天堂纪念馆给茉莉安了一个新家,纪念馆名为花开不败,王妤涵恰到好处的概括了这位网...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