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氏

历史来源

当涂[当涂、当嵞、当峹、当余,读音作dāng tú(ㄉㄤ ㄊㄨˊ)]

姓氏字源:
  “涂”从土涂声,是一个形声字。《汉语大字典》云:“涂同‘嵞’,地名。”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嵞、涂,古今字。”在典籍《集韵·模韵》中记载:“嵞,或省。”在典籍《古今韵会举要·虞韵》中记载:“峹,<说文>:会稽山。本作嵞……<虞书>:‘娶嵞山。’周穆王尝会诸侯于此。或省作峹。”
  从文字学上考查,“余”(读音作tú)属于初文,象形字。以“余”作声符的形声字有“涂”和“峹”、“嵞”。“峹”字从山余声,是“嵞”的异体字。“涂”从土涂声,也是“嵞”的异体字。
  “涂”、“峹”、“嵞”,以“余”作声符,属于第一层级,“涂”以“涂”作声符,属于第二层级。也就是说,“涂”产生于“涂”、“峹”、“嵞”之后。
  “余”,其甲骨文为树木支撑的房屋。
  “嵞”,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二山余声。”又可看作“从二山从余”的会意字,意为“在群山之中用树木支撑房屋”。“嵞”字,可能与象形字“余”同时或稍后产生,当为“涂山氏”(在山中用树木搭建房屋的氏族)的标志。
  “峹”,形声字,可看作为“嵞”的简化。“涂”字产生后,与“嵞”通用。
  在简化汉字中,“涂”又简化为“涂”,所以,“涂姓”、“涂氏”的书面文字便都写作“涂”。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大禹第四世孙,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夏初期,以启为首的贵族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沉湎享乐,田猎无度,过着荒淫的生活,很快就使国家达到“万民弗利”的地步。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又互相争夺王位,使国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这时,东夷族的后羿乘虚而入,“因夏民以代夏政”,取得了统治地位。夏朝初建立时,后羿所在的东夷族在黄河下游一带拥有巨大的势力,因而能一度夺取政权,取代夏人的统治。后羿当政后,以善射自居,也四出游猎,不管民众疾苦,并让寒浞代他管理国家。寒浞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时,乘机射杀了后羿,取得了王位。
  大禹的第四世孙因避有穷氏羿、寒之乱,逃迁于当涂山。据《涂氏家谱》记载:“余涂姓派本以姒,夏后氏神明之裔。夏禹事唐,时职任司空,娶涂山国女,急于治水,历辛壬癸甲,四日发祥而生启。后启受虞禅,启能敬其道。及三世:启之子大康嗣统,尸位有穷,距太康于河,而立仲康,夏祚几危矣!维时,仲康之子疑蓄,乃居太皇祖母涂山氏国,割去土山而昭其姓曰涂。且离安邑帝都,而潜于江左,此姒氏所以为涂氏”。
  根据历来姓氏学者的研究结论,后羿寒浞之乱后,系出公元前2205年的当涂氏(涂山氏),将“涂”字去“土”以“涂”为姓氏,以示不忘大夏嫡系曾以失朝,遂演变为当涂氏或涂山氏,后省文简化为涂氏者。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