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予倩“全纔”奠基人
歐陽予倩“全纔”奠基人
2007-5-25 新京報
「表演藝術家、導演藝術家」
代表作:《黑奴吁天錄》、《潘金蓮》、《油漆未干》、《黑奴恨》
歐陽予倩(1889-1962),他是中國話劇歷史的奠基人,話劇運動的先行者,話劇表演的開拓者。
歐陽予倩的名字與中國話劇的歷史緊密相連。
這位話劇前輩,早年加入留日學生文藝團體春柳社,參演中國話劇創史之作《黑奴吁天錄》,是當之無愧的話劇藝術的開拓者,也是話劇歷史的奠基人和話劇運動的先行者。
新中國建立之初,他曾任中央戲劇學院第一任院長,集演員、導演、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於一身,是中國話劇史上難得的骨干和全纔。
歐陽予倩一生創作話劇21部,戲曲27部,是中國話劇史上難得的集演員、導演、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於一身的全纔。
歐陽予倩當之無愧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從文明戲時代開始戲劇生涯的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現代戲劇事業。
歐陽予倩原名立袁,號南傑,藝名蓮笙、蘭客,筆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生於湖南省瀏陽縣的一個門第顯赫的家庭。1902年,十三歲到日本求學,曾在早稻田大學文科讀書。1907年在東京加入春柳社,在該社第二次公演的劇目–––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話劇《黑奴吁天錄》裡扮演兩個角色,從此與話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女性上臺還很困難,舞臺上的所有角色都由一群大男人扮演。歐陽予倩相貌俊俏,身材苗條,扮演女孩子最合適不過了。從日本回國後,歐陽予倩到上海與朋友們組織了“新劇同志會”,正式登臺演出,跑碼頭唱戲。為了演好不同的女性角色,他每天到火車站觀察女人的步態、表情,進而仔細研究,為此還遭到嘲諷。
事實上,早在1906年起,他不顧家庭反對,投拜名師,不僅演“文明戲”,還開始演京劇的他煞費苦心。他的眼睛有些近視,為了使眼神靈活,他每天早上用鹽水洗眼睛。粉墨春秋十四載,他經常與周信芳、蓋叫天等同臺演出,1916年起,致力於傳統戲曲的繼承和改革工作,參加京劇演出達15年,先後編演了《黛玉葬花》、《晴雯補裘》、《人面桃花》等京劇。當時與梅蘭芳齊名,曾有“南歐北梅”之譽。
後來他到南通辦京劇學校時,梅蘭芳曾應邀前去那裡的更俗劇場演出,當地專門在郊外建了一座牌樓迎接,取名為“候亭”;還在劇場前臺闢了一間小亭,名為“梅歐閣”。亭上書有對聯:“南派北派彙通處,宛陵廬陵今古人。”以此紀念梅蘭芳與歐陽予倩相會。
他曾主辦中國最早的培養京劇演員的新型學校–––南通伶工學社,後又開辦廣東戲劇研究所,還與田漢等人組織了“南國社”。
曾經和周信芳等人演出了他自己編寫的京劇《潘金蓮》,這是他自編自演的最後一個戲。
1934年歐陽予倩回到上海,應新華影業公司之邀,他編導第一部有聲片《新桃花扇》,由於臺詞出彩,引起廣大知識分子的共鳴。1938年他為華成影片公司編寫了《木蘭從軍》這一電影劇本,成為他電影創作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抗戰勝利後,歐陽予倩從桂林回到上海,靠賣稿度日,在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兼課。1946年12月,歐陽予倩參加新中國劇社赴臺灣演出,由他導演《鄭成功》、《日出》以及他創作的話劇《桃花扇》轟動臺北,成為臺灣戲劇史上的一大盛事。
1949年全國解放後,歐陽予倩自香港回到北京,致力於教育工作,先後擔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央實驗話劇院院長等職務。1957年,為了紀念中國話劇五十周年而創作了《黑奴恨》。
1962年9月21日,他因心肌梗塞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