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徐兹母公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5803
本馆由[ lou123456 ]创建于2010年04月01日

母亲节的哀思

发布时间:2010-04-01 22:23:44      发布人: lou123456
今天听到广播说母亲节快到了,商场超市为母亲节做促销,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母亲,泪水又一次止不住的往下流,,,她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走在大街上,她的身影仿佛在人群里;到她以前去过的地方,我们就会想起她那时的形象;每当家中有欢庆之事时,我们都在想母亲要是能和我们一起分享这快乐该多好啊……妈妈,您还能看到我们吗?虽然现在我们无法交流了,但我们那心灵的祈盼还在等待着您的到来。妈妈,多少次的梦里,我看见了您,一次次从梦中醒来又一次次在梦中寻找您。妈妈,梦中的您身体是那样的健康,动作是那样的麻利,性格是那样的爽朗,面容是那样的慈祥……
    母亲是一个能干的家庭妇女。母亲家在赣东北的群山环绕的秦峰乡的一个小村庄,家境贫寒,11岁时她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的生活、不幸的家境,使母亲从小就懂事、勤劳、坚强。母亲在外婆去世后的眼泪还没有
干,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以她哪不相称的年龄过早分担了繁重的家务,当时家里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做夏布,母亲当时的身高脚根本就够不着沉重的织布机,只有加几块木板垫在脚下,用脚尖干活,做夏布是一种繁重的劳动,手,脚,眼,腰全身都要用力,为了保证一定的湿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在地窖里面做,里面空气不好,夏天潮湿闷热像桑拿,冬天就是一个冰窖,我母亲每天早上从5点钟一直干到晚上十点钟,为了节约时间,一日三餐及上厕所都在里面解决的,我母亲整整干了5年,为了摆脱后娘的虐待,16岁哪一年经煤婆介绍来到比她娘家更穷的我爸爸家,17岁哪年就做了妈妈,一共生育了7个子女,在农村在没饭吃的情况下,,,,,
母亲在家里是主角,我们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医生,工作敬业,经常出诊会诊,病人随叫随到,,她支持父亲工作,主动承担家中事务,为把我们养育成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六七十年代困难时期,家里已有了6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我刚出生。那时父亲在井冈山医科大学学习,家中大事小事母亲一人操持,面对粮食不够最大的困难,母亲总是自己想办法,不让父亲知道,结果由于营养不良,母亲落下了一身病根。父亲知道此事后,深感内疚,在母亲去世后的追思会上,父亲当着所有子女的面再讲到此事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老泪纵横。勤俭持家是母亲的一贯做法,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鞋子大多都是母亲亲手做的,不记得有多少次我们已从梦中醒来时,母亲仍在灯下为我们做衣服。母亲的手很巧,总是能把不适合的大衣服改成小的,把旧的衣服翻成新的,我们穿着母亲亲手做的衣服,总是那样的大方得体,温暖无比。母亲十分喜欢孩子,但从不溺爱。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女都一样,都要做国家有用的人才。母亲是矛盾的,她既希望我们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但她又像一个放风筝的人,紧紧地拉着线怕我们远飞。母亲的牵挂像春风一样在我们身边荡漾,温暖在我们的心上。母亲教育我们最多的话是,要认真学习,融入集体,大胆锻炼,自强不息。她以自己成长的经历教育我们: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她严格要求我读书,母亲说这是她一生中遇到的最遗憾的事,对我们的工作、婚姻等大事,母亲是事必躬亲,全程“顾问”,直到放心为止。我们兄弟姐妹们是争气的、努力的,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母亲为我们撑起的一片树荫下成长成人。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个进步,母亲都感到无比的欣慰。2005年9月份我从上海回到家里,爸爸说母亲最近胃口不太好上腹部有隐痛,我第二就强行带她到上饶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看,情况不是很好,医生让我们第二天过来拿活检报告单,我们找了一饭店吃了饭就逛街,给母亲买了一件毛衣,她不让在我坚持了她挑了一件最便宜的,第二天我到医院拿报告单,医院的同学眼光有点不同寻常,心中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当看到单子上写着“胃癌,低分化型”顿时站立不稳,感觉天旋地转,眼泪像决提的河水,最没有想到的结局发生了,我已不能控制自己了,和妻子抱头痛哭,哭了半个多小时,妻子安慰我说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一定可以看好妈妈的病,妻子搀扶着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到家后和爸爸躲在一个小房间商量了一下,爸爸决定把家仅有2万多块现金都给我带母亲到上海仁济医院做手术,我妻子当时在上饶工作,只留了100元的生活费,把手上的5千块塞给我,当天晚上拿着小方给我买好的二张火车票赶往上海,直接从上海市火车站到仁济医院,,,,
三年前当母亲处于弥留之际时,为了不让我牵挂,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嘱托姐姐她走了以后再告诉我,,,母亲带着对我们的牵挂,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永无的离我们而去。
三年了,我们在思念中渡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母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丰富的,多样的,更是无价的,我们在思念中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二00九年一月七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