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 刘士奇革命史记
人 物 传
--刘士奇革命史记
2012年8月1日 整理编录
刘士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国领导人之一,也是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革命领导人的亲密战友。刘士奇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党、政、军杰出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华著名烈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刘士奇故居: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九元村郎中屋。刘士奇1902年6月出生于一个著名乡村郎中家庭(医生),(故本组屋名:取名为“郎中屋”),刘士奇排行第二。士奇五岁时,父亲就教他识字,六岁在本地入馆读私垫八年。对于、幼学、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中医等,他能过目不忘,背诵如流,深受先生的器重。“士奇”这个名字,就是潘琼楼先生给他取的,寓“学士奇才”之意。
1919年刘士奇从洞天观高小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长沙商业专门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反日爱国活动,被推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总务部主任。
1922年在湖南商业专门学校读书时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活动中刘士奇曾被国民党赵恒惕所捕,在校长任凯南帮助下担保释放。
1923年,在长沙发生日本人枪杀市民的“六·一惨案”,他协助湖南外交后援会主席郭亮,在教育会坪召开6万余人的声讨大会,会后抬尸游行,遭赵恒惕政府镇压,刘士奇被绑押打伤。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到株洲开展建党工作。9月,建立湘潭东一区八叠乡党支部和乡秘密农会。
1925年春,任共青团株洲特支书记。8月,被选为共青团安源地委候补委员、委员。12月回株洲,被选为驱赶赵恒惕反帝委员会湘潭分会会长。
1926年3月湘潭县国民党县党部选举以向寅亮、郭皋、林海生、刘士奇、郭天健、李任难等为湘潭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
1926年8月,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刘士奇去岳阳领导农民运动,他以国民党省党部农运特派员身份,组建中共岳阳地方执委会(代号“岳迪伟”)任书记。他团结北伐军驻岳警备司令部团长周希武、国民党员任尹平,将国民党岳阳党部改组为县党部,被选为常委。又相继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岳阳地委、岳阳县农协、总工会、女界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使岳阳、临湘、华容地区的工农运动迅猛开展起来。至1927年3月,岳阳农民协会发展到20个,乡农协80多个,农协会员达10多万人,建立了39个党支部,党员已发展到800余人。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刘士奇从武昌转到江西从事秘密工作。1927年9月中旬,中共江西省委为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整顿、恢复和发展各级党的组织,组织秋收暴动,即派省委委员刘士奇以特派员的身份,同方志敏的爱人缪敏一道秘密来到鄱阳。刘士奇在距县城七八里的风雨山上一座土地庙里召开了历时两天的全县党员大会。此时来鄱阳搞枪的方志敏也出席了会议。会上,刘士奇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并代表省委作了当前革命形势的报告。宋任穷在1927年9月26日,面交了江西省委密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完密信后,又关切的问了一些宋任穷:“关于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和委员刘士奇的一些情况”。
1927年10月10日后刘士奇在中共江西,先后任秘书长兼工人运动委员会主任、省委委员、鄱阳县委书记、赣北特委书记、九江市委书记,并参与指导江西各地农民起义。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红一方面军建立旧址:位于湖南浏阳市永和镇李家大屋,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谭震林、周以栗、黄公略、林彪等;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有毛泽东、朱德、曾山、李文林、刘士奇、邓子恢、黄公略、彭德怀、王怀、林彪、彭清泉、伍中豪、谭震林、陈毅、段月泉、方志敏、邵式平等。
1929年5月刘士奇同省委军委书记蔡申熙、赵醒吾潜入国民党吉安八市联防县靖卫大队大队长罗炳辉部。策动起义,罗炳辉同意倒戈反蒋。刘士奇、蔡申熙代表党组织,接受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成功后,组成江西省红军独立第五团。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秘书长和特委书记,领导赣西地区红军和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刘士奇在1929年还与毛泽东成为了亲戚,毛泽东1928年5月与贺子珍结婚。次年,刘士奇和贺子珍的妹妹贺怡结婚。刘士奇是毛泽东名副其实的妹夫。在1929年11月,毛泽东就建议合并赣西、湘赣边界两特委,成立新的赣西南特委。
1930年1月, 根据中央的指示,将江西红2、3、4、5团及一些地方部队扩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黄公略(原红五军副军长)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兼军委书记。
1930年2月6-9日红四军前委与红五、六军军委、中共赣西特委等,在江西省吉安县的陂头村举行了联席会议,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军长黄公略同志代表红六军军委参加会议。宣告成立红四、五、六军前委常委,常委:毛泽东、曾山、刘士奇、朱德、潘沁源,候补常委:黄公略、彭德怀,书记毛泽东。
1930年3月15日,中共赣西南特委成立,赣西南特委:由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成立,刘士奇任书记。
1930年7月20日,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六军被改编为红三军,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黄公略任红三军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兼军委主席(后陈毅、蔡会文继任),毛泽覃为政治部主任。
1930年10月,红二十军正式成立时曾炳春任军长,由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任军委书记兼政委、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等职。刘士奇成为中央苏区党政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领导赣西南苏区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参与领导中央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战斗,为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功绩。
1931年6月,奉中共中央之命前往鄂豫皖苏工作,历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先后参与指挥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重大战役,为粉碎敌人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苏区成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刘士奇。1931年11月10号,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徐向前、陈昌浩、刘士奇确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红军围困黄安县城41天后,在“列宁号”飞机配合下发起总攻,攻占黄安城,歼敌15000多人,缴枪7000多支。
1932年5月3日,鄂豫皖根据地,苏家埠战役中:徐向前、陈昌浩,刘士奇任政委。1932年5月,中共中央接到国民党十一军即将到安徽省寿县正阳镇,在红二十五政治委员刘士奇采取围攻战术下而歼敌1000多人,缴枪500多支。1932年8月,中共东路军游击司令部党委书记郭述申、司令刘士奇、副司令兼师长徐海东,率师活动在湖北张家塝及太湖弥陀寺、铁林寨一带。1932年9月刘士奇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反“围剿”中的政治工作。
1932年10月10日,在英山县金家铺镇,东路军改为红二十七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由徐海东领导的红27师79团,英山、霍山独立团,六安、霍邱独立营和皖西北道区军事指挥部战斗模范营等组成的)下辖79、81两个师,军长为刘士奇,政委为郭述申,副军长为吴保才,政治部主任为江求顺,徐海东为79师师长。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八军在安徽省岳西县河图镇,由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省、道委负责人刘士奇、郭述申、沈泽民、吴焕先、王平章、徐宝珊、郑位三,共同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省委、道委,组织皖西红二十八军。
1932年11月29日(徐海东的军旅人生)中“撮录”:黄安檀树岗。有些凉意的秋风,飒飒地吹打着大别山区的枫树,摇落着它的红叶。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和徐海东正在山路上匆忙地赶着路。“娘的!人要倒霉,喝水塞牙,落叶砸头!”刘士奇气愤地往头上抓一把,将红叶打落在地上。徐海东笑着说:“好事!好事!人家说了,红叶落在谁头上,谁就要交桃花运啦!” 徐海东哪里知道,红二十七军和省委会师以后,“肃反”还没有结束。省委没有全面听取中共鄂皖工委和红二十七军在东线转战游击的实际情况汇报,没有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是听取了片面反映,一味求全责备,把刘士奇扣上政治的大帽子,刘士奇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打击。
1933年初,在党内“肃反”运动中,鄂豫皖省委执行张国焘错误路线,刘士奇被错误地杀害,其时年31岁。这是鄂豫皖,乃至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亲自为刘士奇平反昭雪。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刘士奇为革命烈士。
刘士奇革命史迹参考文献:
(中华著名烈士:第十二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九江人民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资料选编)(中国共产党大事记)(没有军衔的将军)(中央苏区军队建设大事记)(毛泽东军事任职的历史考察)(中国红军人物志)(共和国成立史上将军政要排行榜)(开国将军)(长征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名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具军事影响力的二十位人物)(湖南省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三十三位湘籍红军军长)(湘籍烈士人物)(军以上的湖南籍高级指挥员)(湖南省名人录)(湖南省烈士纪念塔)(岳阳党政军人物)(岳阳早期党组织的诞生)(岳阳市档案馆)(湘、豫、鄂、皖、赣五省红军纪念馆)(巴陵英烈)(金寨红军史)(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红色起点)(湖南党史)(东固根据地与中国革命道路开辟)(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第一卷)(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第二卷)(人物传记、民政部的老部长—-卓雄)(徐海东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