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088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回忆父亲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0-05-24 18:49:3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回忆父亲柯璜二三事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余年了,如今我也有83岁,我们家最小的妹妹也都过了古稀之年,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慈而威的父亲。我记忆中曾回忆起幼年时期父亲领着我去文瀛湖边玩,还抱过我坐在书桌旁看小书,讲故事给我听,有时他还会把我放在他的双脚上打悠千逗我玩,但是我们家里兄妹几个都不敢和他嬉笑,因为他是家里的尊长。记得有一回我在家里玩火柴,不小心点燃了床铺,正在惊慌时急喊父亲,他赶来后见火势渐大,离水源又远,只见他连忙用枕头扑打火苗,火很快就熄灭了,我只觉得父亲是那样的镇静和有智慧,事后父亲的严肃教诲使得我从此再也不敢玩洋火了。我那时年龄还小,并没有过多的想过父亲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和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我对父亲的更深的认识还是在我上大学以后直到参加工作,每次回家父亲会跟我聊聊社会上的事和一些处事、生活经验。我父亲喜欢对我说的一句话便是“谨言慎口,无知无识”,这大概是他老人家对我处世的苦口忠言。中国人常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但是我从不敢这样想过,因为我不敢说自己真正了解了父亲,只能说对父亲有一些浅层面的认识。我这里主要谈谈父亲的性情、生活起居和交友等方面的一些事。
父亲的性情
父亲是个温文慈祥的老人,我从未见过他对谁厉声厉色过,他不喜欢议人过失,也不喜闻人过失。父亲说话声音不高,双眼很有神,看上去有一种德盛貌威的感觉,然而他平日待人和易近物,又令人觉得可亲。他很容易宽恕别人。抗战时期,我们全家都迁往浙江黄岩桐屿镇,后来父亲又去了重庆歌乐山。当时由于战乱,家里经济有些窘迫,偏偏这时家里的一个亲戚将太原海子边的一所二进的大宅子私自卖了,钱款不知所踪。家里人都很生气,然而父亲却说:“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人,钱到他那里不是都一样。”从此再未提过此事。我父亲是一个很有家族观念的人,他在山西大学任教时的薪水,除了我们这个家庭开销外,还用来资助家族中的其他亲戚。我的先祖母很早就去世了,祖父后来续弦,父亲一直都奉养他们,祖父去世后,他还将继祖母接来太原游玩散心,以后一直供养到老人去世。在抗战以前,父亲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回黄岩祭祖。父亲认为家庭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家庭是培养人善心的发源地,家庭虽有矛盾,但是有时不能以理来论,用势来压,需要克制忍默自己,彼此处之以诚才能相安。一个人在家庭里能得到忠恕友悌之道,长大成人后在社会上必然能言慈敬。所以父亲对我们兄妹的体格、精神和道德上的教育很重视,而对掌握学识技艺是放在第二位的。我中学毕业后有一个时期身体不是很好,总是振作不起来,当时不知该如何是好。父亲看到我的情况后,建议我不要马上去上大学,应该先将身体康健,精神养足后再考虑其他。这样我便在马寅初的介绍下到舟山部队参了军,后来通过部队锻炼后才上的南京航空学院,从此开始科研工作。可以说父亲这是对我的一生中真知灼见的帮助。我父亲其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有一次他跟我说起我们这个大家庭,他说他一生很遗憾两件事,一件是祖母很早就过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父亲说我们的祖母实在是一位旧时代里女人中的典范,她没有进过学堂,识字很少,可是她事亲、相夫、教子,即使生了肺病仍然不曾躺下过,一直那样每日勤敬做事,直到病倒过世,所有亲戚朋友中,没有一人不称赞她的贤德的,可惜父亲没能有机会敬孝。另一件事就是因为抗战八年,使得我们一家人总是聚聚散散。他说我们小的时候,他觉得因为有我们母亲的照顾,所以很少过多的陪伴我们,后来又赶上战乱,一别就是几年,一家人不能长期在一起。他还谈起我的一个叫善琇的妹妹,日军入侵雁门关的时候,他带领全家老少一起前往老家避难,在途中我那个小妹妹因为感染麻疹合并肺炎,最后死在一所庙里。我父亲感到愧疚于善琇妹,他说善琇妹妹长得非常伶俐可爱,但是不爱说话,大人问她话的时候,总是先转动一下眼珠子,再细声细气的回答。有时他从外面回来,善琇妹妹会笑着跑过去,叫他一声爸爸后又很快跑到母亲身边。从太原离开的时候,她只有五六岁大,然而小生命瞬间就没有了。他讲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我第一次触及到父亲内心深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过了一段时间,他画了一副家谱图,正中是祖母的画像,下面是我们柯家包括我叔叔一家及所有子女的名字,从老大一直排到老八。不过还好我们兄妹都成长还算顺利,我们长大后,由于工作关系不能常在父亲身边,他都要写信给我们,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和对我们的关照。我们兄妹来太原看望他,他总喜欢将酒枣等好吃的拿给我们,仿佛我们还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父亲对第三代也是很喜爱的,我长女几个月大的时候曾住在父亲那里,他有时会柱杖过来,轻轻的在她额头上吻一下,然后笑眯眯的说“眉毛弯弯,兄弟二三。”他对侄孙辈也个个喜欢,象王添丁(王志千之子)当时远在河南,父亲经常会给他去信、寄去照片。
我父亲一生很愿意帮助他人,抚孤赈急。山西大学的同事或者学生有困难,他总是很热心的给予物质和经济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曾经资助很多学生上完大学,当时有很多学生来家里吃饭,父亲从来都给与方便。那些学生对父亲也很是尊敬爱戴。在父亲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同学毕业后没几年坐了监狱,出狱后由于没了生活上的来源,走投无路时找到父亲,父亲出于对他的同情,先是安排他到家里来做了我的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小故事,稍后又介绍他别处工作。我父亲待人平等,不歧视弱者。他认为人没有永久的善与恶,要善于感化教导所谓的恶人,化奸为忠,转恶为善。还说历史上曹操遇乱世是奸雄,遇治世又为能臣;虞世南妄于隋朝而忠于唐朝,都是证明。在歌乐山云顶寺居住时,父亲有时会看到路上常有无人认领的死者,他总是出面找人并付钱将死者掩埋了,当时并不知道山底下有个渣滓洞,后来很久以后才晓得这些死者中有可能是共产党人。当时住在歌乐山时,有一个来渝避难学美术的中年人,因为钦慕父亲的道德学识和书画艺术,经常登门求教拜访。我父亲跟他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此人的绘画技艺还是很好的,只是因为没有名气,所以靠卖画收入非常微薄。这个人性格上很孤傲清高,自负为海内独步,但是不愿靠卖艺生存,常常郁愤饮酒,醉后挥情有时可一日作画数十幅。然而适逢战乱,他们家中几乎到了接不开锅的程度,他又有两个很小的孩子需要喂养。我父亲很同情此人的遭遇,他曾跟家里人讲古今中外欺人误事的无能之辈不可胜数,而有才华又忠厚质朴的人却终身穷困。为了帮助这家人渡过难关,又不伤害对方的艺术自尊,父亲于是和他商议合作,为他题诗写词,这样卖得的钱给他用作生活之资。因我父亲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所以画很快就卖掉,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困境,这样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这个人非常感激父亲的慈善,多次赠诗表达心中的感谢。其中一首“…卖赋分金大热肠,我今一月已充粮。还君惠祝铭君德,愤世浇漓抚世伤。贫交古道意难忘,解衣推食仁心术。”
父亲在家乡小住期间,有一次坐黄包车回家,在下桥时车夫大概行猛了,结果连人带车一起翻到在地,我父亲摔得很重,车夫也受了伤,他很害怕,但我父亲起来后非但没有指责车夫,反而宽慰他,并且掏出钱给他,让他赶快看病去,这个车夫很感动。这件事我们都不知道,后来是车夫在镇上传颂父亲的仁厚,我们才听说此事的。父亲一生这样的行节很多,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柯夫子。
交友
   父亲一生喜爱交友,并以诚相待。他一生交往的朋友当中不仅有中国很重要的政界、文坛、学术界的大家,还有许多平民朋友。父亲认为“朋友不仅可以终身之互助,有时帮助大过父母兄弟夫妇。无朋友的人,虽然在世上,有时如同独在旷野。朋友可以相互学习,改过知非。”我父亲与各个阶层的人交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宣扬他心目中的孔学思想。父亲的朋友当中还有出家的僧人,象太虚法师,心月法师都是我父亲的好朋友,我父亲很尊敬他们。父亲虽然是孔学研究者,但是并不排斥释老学说。他认为儒家在于格物致知、诚正,是世间正道,而佛家亦是兼谈出世的正大宇宙真理,儒佛应慧解圆融,不应相斥。我父亲喜爱与有正义感、率真的人交朋友,所以他的朋友当中最相交的都是这样的人。象马寅初,马一浮,屈映光,林森,李烈钧,董必武等等。他还喜欢那些被社会上认为痴癫、怪杰的人作朋友,他认为痴癫怪杰之人当刮目相看。这样的人都是对一事专心至极,则对人世一切细事不加意,象古有“米癫”,太白痴,今有人称章太炎为章癫40年代初,我父亲交往过一个叫陈乃圣的年轻人,这个人早年在东吴大学读书,后来因为课余拉黄包车被学校开除。此人很喜爱收藏他欣赏的书画,包括当代的有名望的大家作品。他所要的方法就是乞要,并附上邮费,有时也会亲自上门讨要。他所要字画后在老家请人刻成碑,在苏州家乡成立了石刻艺术馆。这个人一天只吃一顿饭,经济拮据,但是看到要饭的,可以脱下衣服马上布施。他平时只写歌颂生命的文章,和给人写墓志铭,别人都称他是“怪人”。1941年春,我父亲曾和齐白石一起合作一副画,齐白石为陈乃圣画像,我父亲题字“怪佛”,并附诗一首。这幅作品最近好像在拍卖过。我父亲对此人很欣赏,抗战期间,陈乃圣曾在我家住过一个时间,有时我父亲让他在蜀中艺专讲讲课。还有一位名叫石鲁的大画家,父亲与他相交很深。石鲁在画界被称作革新家,他的作品充满了“野、怪、乱、黑”的风格。我父亲擅长治印,50年代父亲给石鲁治了许多印章,风格古雅浑朴。石鲁非常喜爱,一直就用这些图章,父亲去世后,他认为别人所治之印无有出其右者,为了纪念知音,他效仿伯牙碎琴之举,从此不再用印,而是画印。后来有人根据他画的印文又刻了一套印章给他,但他仍不使用。
我父亲还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尤其是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他觉得这个世界上精神最健康的就是孩子。50年代后期,父亲搬回太原居住在东营二道街,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父亲因为国家供给稍好一些,他就常常喜欢将糖果装满两个外衣口袋,站在院子门口,看到小孩子从旁边路过,他从兜里拿糖果给他们,听到小孩子高兴的叫他老爷爷,他感到非常的开心。那时住在我们附近的小孩都很喜欢老人家。
修养
父亲一生都在致力于孔学的研究,不惟深信,而且力行,可以说是真儒也。他曾说过孔学最重要的是修己,它先治个人,因为只有具备爱自己、能关怀他人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继而才能治所有的世人。父亲讲过吴佩孚曾跟他说起过:“古代的名将是以五百到八百精兵破敌数万数十万。”他说此非历史玄谈,因为这数百兵是从数万以至数十万中选出来的,所以精勇异常。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修养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个国家民族一定是强大的。他一直都这样想,所以他一生都在宣扬孔子学说。他漫长的一生中不是平静的,他经历了很多,这里面有困境有炎凉人情有谤逆,然而我从未见他抱怨过。他是否有过精神上的苦闷,我相信是会有的,但是他向来忠恕待人,闻谤不辩。他是一个能与自己和环境保持和谐的人。我父亲对谶秘文化多有研究,象麻衣相法等也专研过,所有他会麻衣看相。我记得有一次他跟我聊起相法,他说“相术无技巧,所谓“相随心生,相随心灭”。一个正大忠厚之人其相貌中必带有光明气象,好比古人包公终日正色,而秦桧也罕有笑容,外貌相同,但心迹却天壤而别。所以做人应先从忠厚一边努力,命运一定不相同。〞他常常说做人最好的技术就是无机心。他早年在太原文庙时饲养过一只金钱豹,豹子对父亲最相亲近,父亲还能带着它在文庙里走来走去;那只豹子一看到父亲过来,马上在地上打滚耍玩,好像很会讨好的样子。父亲说这就是无机心的妙处,豹子知道你不会伤害它。人也同此理。我们兄妹四人在性格上都多少有些质朴忠厚。
   养生
   父亲早年身体并不是太好,但是他后来很注意起居饮食,身体愈老愈健。他的一个朋友赠诗赞叹道:〝先生雪鬓丹颜,飘飘然如大罗仙〞,一点都不为过。他平时生活很规律,早上空腹喝一杯淡盐水,以清肠胃。饮食上清淡有制,除了每天吃10个大红枣外,没见过他吃过什么补品。父亲经常饮少量黄酒,就用瓷汤勺作器皿,每回只饮2瓷勺。有时喝点红酒也仅仅是一个杯底,他喜欢一边举杯一边说“葡萄美酒夜光杯”。父亲很爱干净,东西摆放都有固定地方。他常用小纸条写上“物归原处”贴在门上提醒家人。他很爱惜他的胡子,每晚临睡前用一个白色丝质的口袋将胡子放好,绳子挂在耳边。清早起床时父亲总要先念一遍“天上太上老君君,急急如律令,倏!”然后立刻起床。据说这是早年一个道士告诉他的一个咒,究竟是不是,不得而知。父亲活了87岁,这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长寿了,而且他直到去世前都没什么病,生活都能自理。父亲走得很快,据家人讲,当天来了几个客人,近中午时他还亲自将客人送到门口,回来后没多久,他坐在沙发上跟家里人说自己有些不舒服,家人忙问要不要去医院,我父亲用家乡话说:“呒干,呒干。”于是扶上床午睡,很快人就过去了。我从北京赶到太原后,看到他躺在棺木里,面色平静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父亲的长寿还得益于他很注意精神修养,从不过度穷思忧愤,他很会颐养心灵。明月小桥,淡霞曲径都是他寻得真性情之处。父亲喜欢与友人交谈,我父亲见解精辟,常有发人深思的言论,朋友和学生们也愿意来和他谈心。父亲是学博物学、美学出身的,但他后来研究孔学,所以常常会将二者相联系给学生讲课。有一回在山西大学讲课,他把“美学”引人“殷有三仁”,(是说在历史上最惨烈的殷朝,微子、其子、比干三人的至诚恻坦之行,是孔子“仁”的核心思想,孔子赞叹曰:“殷有三仁。”)继而章古今上下论〞乃天地之大美,不仅学生很是振奋,连同事都感钦佩。
父亲终身喜爱大自然,他称自己为“绿天野人”,称我们的家作“绿天斋”。当时在太原海子边居住时,父亲在庭院里种了许多藤罗、柏树和芭蕉;他平日作画喜画藤萝、芭蕉和松柏。父亲之所以爱画它们,是因为藤萝的柔韧和旺盛的生命力、松柏的高风亮节、芭蕉的空虚无我等这些蕴意。父亲的书法锺二王,绘画则早期学沈周,后来以八大山人为师。他的书法有一种冲逸中和之美,他画的松柏以及山水人物小品,画面上能够感觉到一种古意,我父亲的画可以说是文人画。父亲在关于书画艺术的认识方面,曾谈到“无物不形,无形非物。有物皆有相,有相皆有物。知形相活泼,泼墨不滞形。笔不着相,神来韵生,莫能名此中妙相。”等等对书画艺术的理解。父亲还认为练习书画可以凝神、忘却烦恼,也是一种身心锻炼。
父亲书房的地上卧着一只大铜牛,我父亲属牛,也最喜欢牛的忍耐和厚重,所以友人特地定做了一只大铜牛送给他,他很心爱这只铜牛,它跟随了父亲很多年,直到后来父亲去世。父亲藏贴非常丰富,他没事时常常喜爱读贴,爱不释手,只是很可惜这些珍贵的稀贴在父亲去世后都不知去哪里了。
     父亲离开我们有四十多年了,但是我们回忆起父亲,还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我们都很想念老人家,都为没能好好的在父亲身边孝养老人而感到遗憾。我们兄妹虽然已到了人生的晚年,然而和父亲的人格相比,我们确实难以望其项背。
                                       柯善骏
201056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柯爷爷安息吧;您的龙山墓地己重新俢建:我们会常去看您的;晚辈;太原;刘


    写信时间:2011/11/11 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