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父传文
先 父 生 平
先父徐方秀,法名藏瑜,江苏高邮人。生于1925年11月8日,属相牛。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22日清晨5时,在家与世长辞,享年85岁。因家贫9岁出家为僧。祖母生有五子,家父排行老二。因大伯不幸英年早逝,且未能为徐门遗有孙男。先父24岁时,不得不遵从祖父之命还俗,暂别其15年来的寺庙生涯;并按家乡旧习完婚成家。为徐门传种接代,家母生有七女一男。直至先父 39岁才喜迎七妹八弟的“龙凤胎”。子女取名“正”字辈,刻意从事做人要品行端正。而三女龙妹、四女来娣破格,可见求子心切。解放前夕,一路逃荒来沪闯荡。卖苦力,摆地摊;搭草屋,求生存。
解放后,进上海玻璃机械厂当工人,先后从事苦、脏、累的货车搬运工和铸造车间浇注工。经常利用假日和夜间摆设康乐球盘摊,尤为“地下”承接祭奠法事,其吹、拉、敲、诵、唱,鼎力全能。借此补贴家用,赡养祖母至终,扶育子女成才。文革年代,因查先父曾在家乡寺庙任职“主持”,故被以“地主”成分遭批斗和抄家。后因体力不支,提前2年减薪退休。曾设摊贩卖葱姜,跑腿传呼电话,发挥余热。家父历来勤恳踏实,和蔼可亲,热心助人,生活俭洁。是厂里出了名的“老和尚”,邻里间皆尊称“和尚爷”。家母曾在街道加工组糊纸拣煤、拉推人力蹋车。一家老小曾挤缩在泥砖草屋的蜗居之中,全靠家父移贫独自扶,十嘴巧熬糊,是风雨寒暑下大树遮护儿欢笑的顶梁柱。
改革开放让静安古寺重整雄风。先父以资深僧人的戒疤和慈容,1985年初,被召再纳佛门,庙称藏瑜法师。重返寺庙25年来,从不在家过年过节。仅每隔二、三周探家一夜。两地牽挂,苦熬衷肠。曾多次参与佛教协会访问香港、东南亚,以及各项赈灾募捐和慈善关爱活动,包括老家等地寺庙修缮资助,接济家乡贫困兄弟儿女。其以名寺高僧的慈悲为怀和感人至深,收纳百余弟子门徒,遍及沪港多地。其中不泛有经商、白领、退休以及下岗的众多女士、先生,慕名而来拜师,或入佛门居士。
病重期间,正月初五、十三上灯,均鼎力回寺出台佛事,击鼓领诵。当夜病危庙呼120急送医院抢救。后虽缓解直至再显险情,仍多次坚持庙宿修行,直至圆寂归天。家父慈祥而刚直,饱经风霜,帮困助人,诚仁友善。家父先师献身佛门的慈善简洁的品行和道德,无时不在言传身教地激励着儿孙弟子们诚善做人和忠肯行事。
慈父培育儿女的洪恩浩荡,敬爱的父亲安息吧,您永远活在儿孙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