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柏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990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4月28日

九旬彭林柏:人知足才能常乐

发布时间:2010-04-28 11:25:3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他不吸烟,睡觉要睡睡硬板床,坐凳要坐硬板凳。许多人羡慕他身体好,常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说:“没有什么秘诀呀,要说有,那就是生活要规律,心胸要开阔。最重要的,是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今年虚岁94岁的彭林柏,除了视力和听力有所下降外,“心、肺、肝等主要‘零部件’都好使着呢”。也许是因为听力的缘故,他说起话来生怕记者听不见,所以满屋子都回荡着他略带山东口音的铿锵话语。

   

 2004年,彭林柏被评为“全区健康老人”。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彭林柏稳健中透着英武,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风华正茂。那一年,他带着一家人从上海来到宁夏。此后的近50年里,他从空军中校到宁夏公安厅厅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最后又回归为一位平凡的长寿老人。

    彭林柏,回族,1914年生,山东蒙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滨海军分区回民大队政委、渤海军区分区团副政委。建国后,历任济南市警备第一团政委,华东军区某空军师政治部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70岁和80岁差不多,到了90岁才觉得老了”

    彭老是行伍出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军旅生涯中更多的是枪林弹雨的考验。但对于这些生与死的考验,老人说得很少,只是说过去的老伙计、老同学、老战友中,能像他这样活下来的不多,自己总觉得很幸福。

    自70岁那年离职休养后,他又恢复了军旅生涯的作息时间:早上5点半起床,7点半吃早饭,午饭、晚饭也是定时定点,晚上8点半上床休息。“我1958年到宁夏公安厅工作时刚离开部队,在部队养成了规律的起居习惯,所以离休后,就很自然地过起了这种生活。”彭老说。

    “70岁和80岁差不多,到了90岁才觉得自己真的老了,需要人照顾。其实,我除了有人给做饭、打扫卫生外,不需要其他照顾,但身边有人心里踏实些。”对彭老“老了”的感觉,从早点的变化上可见一斑:“以前早点是一杯牛奶、两个鸡蛋,还有面包或点心,现在把鸡蛋减少到一个,孩子们说老年人鸡蛋吃多了不好。”不过从他的言谈中听得出来,少吃一个鸡蛋并不是彭老的主意,而是孩子们的“限制”。

    90余岁高龄的彭老每天必看报纸,那怕是现在眼睛花了,带着老花镜再配上放大镜,也要仔细阅读报纸上的一字一句。“医生说我每次看报不能超过一小时,我就严格遵照医生的话,分阶段看报。”虽然耳朵听得不太清楚,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每晚必看。与读报的活动脑筋相配合的是散步健身。尽管如今只在自己居住的兴庆区陶瓷小区附近走走,但每天早中晚要各散步一次。“出去走走,不仅可以活动身体,还能听听外面的声音,有些话还要思考好一阵子。”

“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

    “我有一个老部下前一阵子说,他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居然工资比他还高,他把这事当成了一个问题。我就对他说,儿子比老子挣钱多是好事,这说明一代比一代强,还说明社会在前进。就是退一万步讲,人家的工资高是合法收入,你也改变不了,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赋闲”20多年来,彭老从自己,也从许多老同事、老朋友身上看到了一个生活道理,那就是知足者常乐,“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不知足,小心眼,只会把自己糟蹋进去”。

    从去年开始,老人基本上谢绝了“外事”活动,主要原因是“不要去添乱”。“党委、政府对我们老同志很关心,什么心都操到了,我很感激也很知足。有些集会、活动邀请参加,但我的耳朵不好,听不清楚了就会给人家添乱,我就好意心领了。”

    自14年前老伴去世后,自称没有侍弄花花草草兴趣的彭老,家里却一直养着花。“每次党委、政府领导来看望我都要送花,我就让保姆好好照管,看到它们我心里就高兴。”

    几年前,有关部门改善老干部居住条件时,曾动员彭老搬迁新居,但他谢绝了。现在的住所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老人过去在小院里栽下的一棵柏树现在郁郁葱葱,院落略显陈旧但宁静安逸。

    就在记者采访彭老时,自治区老干部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给老人送来一份文件,说是下个月要组织一批离退休领导同志去东北考察参观。彭老拿着文件仔细看了看,非常认真地对那位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但我年龄大了,出远门不方便,就不给你们增加麻烦了。”话虽这么说,但他把文件端放在书桌上,戴上老花镜又看了一遍:“东北太远了,若是在区内搞一些短途的参观活动,我一定要参加,现在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一天一个样……宁夏经济发展很快,中央放心,宁夏人民满意,我们老干部也很高兴,这也是我长寿的一个秘诀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