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文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八宝山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
本网讯(丁玉雪、李洋现场报道) 2010年4月16日上午9时,郁文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黄浩涛等领导同志参加了遗体送别仪式,并向郁文同志的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郁文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科技教育界、社会科学领域和新闻宣传部门优秀的领导干部,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党委)书记、副院长郁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1日1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郁文同志1918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满城。1931年起,先后在满城县立师范学校、保定培德中学、北平成城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向往革命,追求进步,努力探寻救国真理,通过大量阅读进步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并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9月,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分队长,参与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募捐劳军,宣传抗日救亡。
1937年2月,郁文同志在成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在抗大、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2月,被分配到延安《新中华报》工作,任采访通讯部主任。1941年4月,《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创办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郁文同志担任采访通讯科科长。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主动提出到抗日前线去经受战火考验。1942年6月,经组织批准,他以《解放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晋西北地区进行采访,后留在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社工作。1946年7月,《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绥日报》,他任报社采访通讯部主任兼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社长。1947年春,他带领工作队到山西崞县、代县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他被派往临汾创办《晋南日报》,任报社社长。1949年6月任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筹办《西安日报》。同年10月任新疆日报社社长兼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1年秋,任中共新疆分局宣传部副部长。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郁文同志十几年里一直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工作,是我党优秀新闻工作者和领导干部。
1952年底,郁文同志奉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先后担任中科院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人事局局长,干部局局长。1956年9月,任中科院副秘书长。1965年7月,经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党组撤销,成立中共科学院委员会。郁文同志任院党委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他根据党组工作部署,组织科技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他针对当时在科技人员工作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执笔在《科学报》发表社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实践。到50年代末,中科院各单位普遍成立了党的领导小组和机关党委,保证了党对科学工作的领导,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他还具体主持制定了科学院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科学院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尊重科学家,爱护科学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科技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根据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中科院党组决定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郁文同志作为筹备小组成员,具体主持了学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首任党委书记。为办好科大,他倾心竭力,团结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他坚持办校方针,树立良好学风,确立系科设置,推动教学改革,为科大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春,他卸任党委书记一职后,依然心系科大建设,给予科大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怀。1988年他担任科大校友总会会长,1998年当选为科大校友总会名誉会长。
在“文化大革命”中,郁文同志受到残酷斗争和迫害,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开除党籍隔离审查,后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劳动。在严酷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环境下,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
1973年1月,郁文同志得到平反,重返工作岗位,被任命为中科院科研工作组副组长。1976年12月,他恢复了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职务;1978年6月任中科院秘书长。1979年2月,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为贯彻执行中央在科技战线拨乱反正的方针政策,恢复和发展各项科研工作,他主持编制了《1978年-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中科院科研工作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根据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组织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为中科院科研业务的调整与整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4月,郁文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同时兼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副组长、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他积极推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工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郁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6至1989年,郁文同志在担任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期间,积极参与法律、法令的审议工作和民族问题的调查研究,参与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9年7月,年过七旬的郁文同志服从党中央安排,担任中央派驻中国社会科学院干部考察组组长。他率领考察组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社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我教育为主和思想教育领先的工作方法,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同年12月,他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1991年10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他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指示精神,从体制上着手,研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组织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党委工作条例和所长工作条例,积极推进适合科研人员特点的工作制度。他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规划时,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全院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他多次深入研究所进行调研,强调院里各项工作以科研计划为龙头,研究所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形成学术研究的浓厚气氛。他注重抓好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通过表扬优秀科研成果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他在全院科研体制、人事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多次主持召开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征求并吸收各方面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全院的深化改革工作。
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领导期间,郁文同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院各项工作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3月,郁文同志担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他领导业务部门制定规划,完善机构,深入基层,具体指导,推动地方志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全国扎实深入展开。
郁文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忠诚党的事业,忠于祖国和人民。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他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爱护知识分子;他胸怀大局,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在不同岗位上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郁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忘我工作、勤奋学习的一生。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而感到万分悲痛,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郁文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