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繁峙交警姚爱军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0049
本馆由[ 小薛 ]创建于2010年05月01日

只为心中那一方净土

发布时间:2010-05-15 00:40:14      发布人: 小薛

4月27日凌晨4时50分左右,年仅36岁的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法制股股长姚爱军,在赶赴大石线后河段执行疏堵保畅任务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只为心中那一方净土

                                    忻州晚报记者 鲁明强


   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好交警姚爱军静悄悄地走了,他的追悼会却是那样隆重与辉煌。5月10日下午,繁峙县最大的广场——祥龙广场成为祭悼他的殿堂。哀乐低回,风传悲痛,林立的花圈寄满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部门和首长的哀思,自发赶来为他送行的群众胸佩白花泪雨纷飞,许多人打出了“爱军,一路走好”等黑纱白字横幅。5辆警用摩托车、13辆警车组成的仪仗护卫队在《人民警察之歌》和《送战友》的音乐声中护送平凡英雄姚爱军的灵车驶往他的家乡杏园村……

一位繁峙县的老大爷说,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追悼会。

在繁峙县循着姚爱军的足迹采访的一天多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常常总是泪流满面,秉公执法、固守清贫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有点“一根筋”的姚爱军有着太多的故事让人动容,在这里记者不想升华他有多么伟大,只想通过众人的回忆还原他曾经工作、生活的一些点滴故事,与读者一起寻访他心灵中坚守的那一方净土领地。

 

                警校同学眼中的“许三多”

 

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的主人公许三多有两句经典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笨人许三多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一个个梦想的跨越。在警校同学的眼里,姚爱军就是一个现实版的许三多。

徐茂荣是姚爱军的警校同学也是分配到繁峙交警队13年来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对爱军的了解甚至超过他的家人,记得刚上警校时,他太平凡太普通,有一点笨,像‘许三多’,正步总是踢不好,散打课也较其他人差些,但他十分要强,不服输,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加压,反复刻苦地训练,到毕业时,他不仅正步踢得十分标准,散打演练时许多人不是他的对手。他憨厚热心,不善言谈,与每一个人都能处好关系,是我们班里的‘大熊猫’,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姚’,尽管他一点也不老。”

岢岚交警队赵毅敏也是姚爱军的警校同学,“爱军最早留给我的印象是在警校的食堂里,他吃饭时不小心将一块馒头掉到地上,只见他悄悄地弯腰捡起馒头吃了,看到那一幕,我决定与他成为朋友。我俩都爱读书,是图书馆的常客,他对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的精辟理解,促使我理科改文科也干上了交警工作。1998年我来繁峙看了他一次,他仍穿着上学时的警服,2005年我们在一起培训时,我看到他穿的内衣很低档,背心到处都是穿久磨破的窟窿,他说他爸咳嗽得厉害,他把钱都接济了父母。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勤奋好学与较真好强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在工作与生活上对自己要求过高。这些年来我们经常互通电话,谈读书体会,谈工作上的压力和烦恼,我也曾劝他灵活一点改变一下生活状况,可他总是用反面事例教育说法,坚守着他做人做事的原则防线。面对社会上和行业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他说‘存在即为合理,但合理不是真理,如果人人都能坚守良心和道德的底线,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有情?无情?不徇情

 

繁峙砂河交警中队的战友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百日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中,一名壮汉驾驶一辆无牌丰田霸道越野车鸣着警笛直面而来,路上行人赶紧躲闪,当时刚到中队的姚爱军迎面一个停止手势示意其靠边。“找死,老子的车你也敢拦?”壮汉边急刹车边破口大骂。围观的人们说这壮汉有“背景”,一贯横行霸道,这个小交警该遭殃了。当姚爱军得知壮汉既无驾驶证又无行车证时,当即准备对其拘留并处以罚款。“哼,看你个球相!”壮汉冷笑一声想开车离去,姚爱军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其制服,顶住来自各方的说情和阻力依法予以处理。从此,姚爱军动真碰硬的威名一下子传开了。

姚爱军的大哥姚眉文买了一辆摩托车没有上户,姚爱军动员哥哥赶紧去上户,哥哥很是无奈:“人家摩托车好多都不上户,有这么个弟弟当交警,没沾着光,反倒天天追着我花500多元上了户。”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姚爱军常说的一句话。当朋友、亲戚、同事、同学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户挑战公正执法的要求一个个被拒之后,许多被他处罚过的司机日后都成了他的朋友,因为他一碗水端得平,远近亲疏一杆秤。

虽然他父母年迈,家贫如洗,可每次向全国灾区捐款捐物时,他总是争先恐后;每年同失学儿童结对帮扶定向支助时他总是找家庭最困难的。有一次繁峙中学一名学生因患白血病面临失学和生命危险,他毫不犹豫地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为女儿买钢琴的5000元钱拱手捐出,虽然女儿心爱的生日礼物泡汤了,可那名身患白血病的少年在全社会的相助下得救了。

 

            晚走两小时,他的生命不会这样短暂

 

从警13年,姚爱军先后干过办公室干事、事故股副股长、中队指导员、法制股股长等工作,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奔波在疏堵保畅第一线,因为繁峙县地处我省东北部,交通要道众多,年平均发生交通拥堵218天,县公安交警大队常年执行环京护城河车辆检查、旅游线巡逻守护及常规的交通秩序维护、道路隐患排查治理等任务,然而警力不足,所以机关干部既是指挥员,也是交通管理一线的战斗员。4月中旬,108线繁峙境内20余公里路段封闭改造,途经车辆绕行省道大(同)石(咀)线,此处车流量由原来的每天六七百辆激增到四五千辆,交通拥堵频频发生。大队抽调姚爱军负责该区域的疏堵保畅。4月26日,繁峙下了大雪。凌晨5时,姚爱军和其他3名同事步行六七公里赶到繁峙和应县交界处疏通道路,上午11时多才回到暂住地。姚爱军接到电话下午必须返回大队——拍摄计算机等级证书所需相片,同事要从他负责的法制股领取法律文书。姚爱军下山后,大石线再次降雪,山上又堵了。次日凌晨4点,牵挂着山上正在挨冻的滞留司机的他,脸没洗、饭没吃,抛妻别子,永远地走了。事后同事们看到,在距出事地不远的地方,雪后路面结冰很厚,姚爱军完全有可能从这儿返回,但他却选择了前行。事后同事们还看到,仅仅过了两个小时,太阳刚一出来,路面上的冰很快便融化了。“要是晚走两小时,就不会出事了。”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生春逢人总会满怀遗憾地这样说。

在繁峙川草坪疏堵点,记者看到姚爱军沾满风尘的警服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这里是他所钟爱的交警事业的最后一站,编号“晋H023”的执法证上那张被风吹日晒已经模糊的照片,永远定格了他遵于职守、爱民廉洁的不朽英容。与姚爱军相处了仅仅4天的后河中队交警郑建华说,爱军是个心里装着百姓的人,4月25日,他还用自己的钱买来矿泉水和方便面等食品发送给山上滞留的司机朋友,并用车接送滞留儿童下山住店,那几天他终日来回奔波在冷风嗖嗖的冰雪道路上,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交警大队领导们都说,姚爱军平时总是见困难就上,从无怨言,也不讲条件,除了工作,我们很少关注到他,如今回忆起他的点点滴滴来,实在是对不起他啊。从今以后我们会把他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他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替他尽忠孝之道,尽抚养职责。

 

              结婚十年,竟没留下一张三口之家合影照片

 

4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杏园村姚爱军老家,看到这个一千多人的村子里新建的高房大院比比皆是,而姚家居住的是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破旧宅院,村人们进进出出正帮着张罗丧礼杂事,姚爱军的7岁女儿小荣芳在临时搭建的灵堂前守候着,泪眼婆娑地看着人们跪拜,烧纸,上香。

在后院正屋中央是一张案板,案板上随意摆放着没有来得及洗涮的碗筷。屋内除了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和一个电磁炉,没有任何其它像样的具有现代气息的陈设。

在东屋,姚爱军的老父老母躺在炕上不住地喃喃着儿子的名字,他们已流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

西屋是姚爱军一家的卧室,土炕上的被褥简单得近乎寒酸,墙上挂着姚爱军夫妇的婚纱照,照片中,略显消瘦的姚爱军注视着屋内所有的人,露出幸福的微笑,很显然,这间屋子是他们结婚时的新房。姚爱军的妻子侯新环半躺在炕上一边打着吊针点滴,一边整理抚摸着丈夫的遗物:一件件穿旧的成年累月不离身的警服,和战友们的合影,不同时期的荣誉证书。在屋里的地上,排列着三双姚爱军生前穿过的破旧不堪的皮鞋。记者找遍所有的影集,竟没能找到一张他们三口之家的合影照片。“他太忙了,结婚10年,没有给我添置过一件首饰甚至是衣服;女儿从出生到走路,没有给孩子洗过一片尿布;百姓过年,警察过关,多少个节假日,他从来没有陪我和女儿看过一次红火……从结婚到现在,两人在县城里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寄居在我父母家中。他或许是个合格的警察,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说到哽咽处,侯新环几近昏厥。面对记者们的问话,她失声嚎啕:“你们去问院子里的他吧,他没有走,他就在院子里。”在她看来,丈夫还有太多的事要做,他不该这样匆匆忙忙的离开人生的舞台,离开依赖他养老送终的老父老母,离开深爱着他的她和年幼聪慧的女儿。

其实在姚爱军的心里,又何尝不牵挂自己的妻子女儿呢?!据了解,去年春节的时候,姚爱军到朋友陈长春家做客,看到陈长春的妻子穿着的一件衣服很漂亮,说想给媳妇也买一件。可一问价钱是380元,姚爱军沉默了,没过一会儿又问对方多少钱,前前后后问了四五次。陈长春说,“我知道爱军的心,他惦记着媳妇呢。”

记者们含着泪水用镜头、用笔记录下英雄交警清贫的爱情和心酸的家事,临走时都没有忘记在姚爱军的灵堂前真诚地敬香礼拜,相信在若干年后,大家依然不会忘记晋东北的繁峙县杏园村曾经培育了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好交警,并且在人们逐渐淡忘的时候时时提醒,将英雄的故事延续下去。

 

                    有一种离开叫永生

 

在追悼会背景上姚爱军遗像的两侧,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英年殉职忠炳滹源热血铸警魂,青春永驻德耀山川丹心固长城。这副挽联的创作者是原繁峙县文化局局长李玉英。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李玉英说,她看过姚爱军的事迹材料,感觉 “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集中在德和忠两个方面。”所以上联就有了“忠炳滹源”四个字,意为姚爱军的忠诚将永远照耀滹沱河源头——繁峙;下联中的“固长城”,是指因为有了姚爱军这样高尚品德的人民警察,一定可以稳固“人民长城”。

当震撼人心的追悼会结束以后,一些悲痛欲绝的群众久久不肯离开祥龙广场,代县企业家郑银凤曾是养车户,挨过姚爱军的处罚,得到过姚爱军的帮助,她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们述说着她和姚爱军的恩怨故事和深厚友谊。还有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追悼会的姚爱军的同学、旧友和司机朋友,都想在临走之时再多看一眼广场背景上姚爱军的遗像……

一位网名“小薛”的朋友最近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山西繁峙交警姚爱军纪念馆”,供良知者在网上墓园和灵堂拜祭留言,追忆英雄……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诗开头的一节。无数次,记者曾无声地发问:姚爱军啊,清风两袖,你在为谁而坚守?当记者看到群众满含的泪水、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时,豁然找到了答案,强烈地感觉到了人心的力量。 

                                                   ——本文发表于2010年5月14日《忻州晚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依然活着 ——姚爱军,你 属于后者 你永远活着 ——忻州晚报记者鲁明强留言于姚爱军牺牲二周年之际


    写信时间:2012/04/27 18: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