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未愈——转自涛blog
小病未愈
前言:这篇blog日志写于涛去世前三天,也是他留下的最后遗言
为什么医院里面人多到连打水都得站着?80多的老人需要1-2人陪护,8岁以下的小孩子需要2-4人陪护,于是自己来的、看似年轻力壮的就活该要站着了。说笑一下,站着的主要原因是让座,谁叫我来的不是时候。大夫说我这叫支气管炎,好在肺没事,照片上纹路还算清晰,主要得益于不吸烟。可大夫又说支气管炎要比肺炎更难治些(好的慢),开了干的稀得一大包,说是打水四天、内服若干,五百大元就花干净了。虽说是前几天听说医院大部分是杀(病)人不偿命的所在,但网上说什么支气管炎会转成慢性的甚至哮喘,怕了,于是姑且把这一百多斤就交代给他了。 打水无聊,拿了本白话版的《论语》,这边老人喘,那边孩子闹,自己又不住的咳嗽,基本没看。身边的一个大爷倒是因此搭讪(或者因为刚才让座的事),聊了半天。先问在哪工作?又问孩子多大?老婆在哪上班?问的我那叫一堵,几乎都要咳不出来,心想着水快点流,否则真要交代在这了。时光如流水,水有时流的也慢。亏得一顿急咳,打住了交谈,真后悔刚才把座位让给他。 刚消停一会,对面的小朋友的水要打完了,几个爷爷、奶奶冲出了输液室,大呼小叫的招呼护士...喧哗过后,一个年轻护士婀娜着如蜻蜓点水般,举重若轻地解决了这场闹剧,然后,挥挥衣袖,没带走一丝云彩。几个大爷大妈在孩子的哭闹中谈论着计划经济的弊端,以及市场经济如何提高公务人员整体素质,听着似乎还颇有些道理。后来基本是工资分配、物价和就业问题了,哦,他们退休后依然关心国家大事,钦佩ING...... 水,终于OVER了,进来的是个中年护士,手脚麻利。我比她更麻利地离开了医院,美国一位知名医院的老院长在退休后写了本书,严厉抨击了现代医疗体系,我同感,所以在新的医疗体系建立起来最好还是“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好。 上网打字这会儿,QQ中遇上了个许久没见的老友,得知我得了病,交流了下“冬病夏治 ”以及中医疗法的经验之谈,甚为感激,只是听说她贴了三年膏药,那叫一怕!谁说的来着:“这年头,健康比什么都好。”谨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