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0799
本馆由[ 天堂使者 ]创建于2010年05月21日

西山作证

发布时间:2010-05-25 16:17:24      发布人: 天堂使者

西山作证

——追记在防汛抢险中不幸遇难殉职的西山镇副镇长熊斌

题记:

西山,故称散原山、逍遥山,又称南昌山。在逍遥山下,有一道观,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赐额。宫里供奉着许真君,他仗剑布阵,斩杀蛟螭,为乡里立下治水之功,受万人敬仰。

2010年,在西山岭下,有同样一位受人尊敬的治水英雄,他用自己的双手推倒了“自我”,搀扶起同事鲜活的生命。他就是防汛抢险中不幸遇难殉职的西山镇80后副镇长——熊斌。巍巍西山,热血沸腾把激情抒发;滔滔港水,心潮澎湃把颂歌传唱。

 

雨、雨、雨,天在倒雨,一上午浇了101毫米

涨、涨、涨,港水猛涨,一天上涨了2多;

急、急、急,山体滑坡,十万火急……

518,地处西山岭下的西山镇境内下起瓢泼大雨,葱茏的大岭里,湍急的雨水顺着港子拼命地往下泄,地处三港合口的流湖导托港田段洪水迅速上涨。漫过港田闸下的人行桥,水位上涨0.511.5……下午4点多钟,地处低洼的港田村发生山体滑坡,河道有堵塞漫堤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副镇长熊斌同志带着所挂工作片的驻村镇干部、西山城管队员、水保站技术人员等20人奔赴现场,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实地处理山体滑坡险情,安排落实应急处理预案。而后,他又和技术员到言家村督促落实言家村山体滑坡和防汛工作。当晚915分许,港田村山体滑坡出现新情况,接到报告后,熊斌副镇长带着技术员立即赶往现场。为稳妥起见,熊斌一行赶到戴家老基吩咐村党支部记叫些群众上堤,而后立即先行返回大堤,952分,在上堤时不幸发生了,由于天黑路滑,路面又窄,一加油门,车子栽入了河中

关键时刻,熊斌同志把水保站技术员和司机推出车门,自己却由于过度疲劳,又带着病体(他患有慢性肠炎,经常发低烧,当天上午都输了液。)未能及时跑出车外,瞬间随车沉入湍急的洪水中。

湍急的河面,哗哗的水声,人们声嘶力竭地重复呼喊着熊斌的名字,可是漆黑的夜晚再也没有听到他的回音……

大地低泣,西山呜咽;凄雨带泪,草木含悲。连日来,西山岭下都在传颂一个名字——熊斌。绵延起伏的西山岭、奔流不息的流湖渠,共同见证着西山镇副镇长熊斌甘愿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没有空洞口号,没有豪言壮语,他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他心里装满群众,盛满热忱,纵是再苦,从不叫累;纵是再难,都不言退——

熊斌是名共产党员,以前在县委机要局工作,20063月,他作为县机关优秀干部被提拔到西山镇担任副镇长,分管镇里安全生产、文教、卫生、体育、民政和保险等工作,并在负责琚塘片工作。他是最年轻的镇领导,但他的工作项目之多,工作量之大,工作责任之重,非同一般。

琚塘片包括琚塘、言家、港田三个村,其中琚塘是全镇18个村中人口最大的村。虽然年龄最年轻,工作任务最重,可他一点没有怨言。“以前我们村不是副书记挂点,就是人大主席挂点,我们村的工作相当于普通村的三倍,熊镇长在这里一蹲就是三年。熊镇长做事很认真,每做一件事,都会下到村里。我当了28年的村干部,17年的书记,没有见过这么认真的干部,没有见过这么和气的朋友。”说到熊斌,琚塘村书记熊小彪泪水盈盈。

中心小学校长李德凰说起分管教育的“小老弟”非常自豪。他说:“熊镇长到西山来,就分管教育,相当负责,富有亲和力。尽管自己年青,他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教师,特别是教师生病了,他都会亲自上门慰问。他还经常深入偏远的村小,找教师谈心,稳定当地的师资。在分管教育的四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全镇18所村完小,一所村级小学,3个教学点。西山的教学危房改造任务繁重,可他从不叫苦。在他分管的几年里,改造了8所学校,新增了一个教学点,完成了一个学校的撤并。”

“对熊镇长感触最深的是有原则,脚踏实地,每个步骤都要过问。言家岭山体滑坡在省国土厅排上了号,沿着山脚下的六栋民房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员杨峰回忆起熊镇长解决这个隐患的过程十分感慨。“言家老基村没有道路,村民建房的每块砖、每袋水泥都是挑过去,要拆除他们辛辛苦苦建起的房子,村民们坚决不答应。即使这样的棘手的难题,他都不言退。为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他主动上门。今天不行,明天又去,同时争取积极上面资金,在他的努力下,六栋民房已拆除了四栋。其他两栋等雨季过后拆除。”

“熊镇长工作从不发脾气,从不发牢骚,从不推诿,总是微笑面对。”说起这位“小侄子”,琚塘村书记熊小彪打心底里佩服。去年9月,琚塘村村民肖传嘴和肖红根为宅基地建房打架,两家生了积怨,多次到省市上访,村民肖红根在一次上访中发生车祸,当时正值水稻丰收,熊斌就带领干部帮他收割稻谷。肖红根十分感动,主动与肖传嘴和好。熊小彪说:“在与熊镇长的交往中,我感到真诚,得到尊重!”

泉珠村不是熊斌挂片工作点,因为村里水库多,村书记胡海根跟他也有过交往。他说:“每当下大雨,熊镇长就会打来电话叮嘱。这次熊镇长遇难,我们泉珠离港田有10多里,村里放牛的听到熊镇长遇难的消息,都自发赶往现场参与打捞。”

“熊镇长,心里装着我们普通百姓,要不是熊镇长把我及时送到医院,我早就没命了!”回忆起熊斌,57岁的草山村残疾村民梁茂付就泣不成声。梁茂付是个驼子,和他88岁的母亲住在一起。去年34日份晚上九时半左右,老太太起床解手,由于只有两块床板,翻过身起来拉开关,造成床板侧动,老太太摔在地上,把右腿筒子骨摔断了。看到此种情形,梁茂付受到惊吓,一紧张就嘴唇发紫,呼吸困难。在大呼救命后,住在附近的姐夫立即打电话向镇里汇报,接报告后,熊镇长立即和司机送母子到医院,保住了梁茂付的命。

熊斌以办公室为家,在他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可以见证。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张单人床、一张沙发、一张办公桌。进门的沙发上、桌子上堆放着一摞摞整整齐齐的迎接省政府督导检查资料;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手写的记录稿纸,记录着这几天的工作内容,“出现问题的水库,石灰垅水库,涵管漏水,目前蓄水16万方,总库容25万方,该水库已联系了市潜水队前来处理。”纸条上还标注了近期用于防汛工作所使用的材料,“草袋2.86万条、纺织袋2.7万条、鹅卵石3200方……”

“熊斌责任心强,保密观念强,做工作非常有原则。”而且热情。熊斌的原同事,县委办机要局的罗小文对熊斌十分佩服,同时,为失去这位好友感到特别的惋惜。

“熊斌做事喜欢举一反三,总是想做到尽善尽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处理事情,他都要先写好计划,办完后还要写总结,并前后对比,从中积攒经验,是个好干部。”镇主要负责人说。

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永远放在次席,他的微笑和善行感染着周围的同志、群众。他热爱生活,更爱同志,即使在生命危险的一刹那,也要绽放出“礼让”的光芒——

“熊镇长是我的好领导,也是我敬重的兄弟!每次安全生产检查都身体力行,能够不麻烦下属的,他尽量不麻烦。他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永远摆在第二位。”安全生产管理员杨峰说,“我年龄比熊斌要大,体质不大好,每次要出去检查的时候,他都征求我的意见,与他共事是我的福气!”

司法所副所长梁衡这些天去食堂吃饭,每当看到装饭的盆子,熊斌礼让大哥盛饭的场景就历历在目。梁衡比熊斌长11岁,每当两人同时盛饭时,熊斌都要礼让。问道原因时,熊斌都会说他挂在嘴边那句话,“谁叫你是大哥呢!”

镇党委委员陈秋英与熊斌不仅是同事,还是同乡,彼此话语多一些。说到这位善解人意的“小兄弟”,陈秋英在镇新闻发布会现场就禁不住流泪。“他热爱生活,更爱周围的同志。他为人宽厚,非常尊重人,每次见人都要主动打招呼,嘴角总挂着微笑。特别是分管民政工作,对老百姓和蔼可亲的。昨天(519)在打捞现场,许多老百姓在哭。今天(520)他的遗体一打捞上来,我就很想去看他。真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难过。这么年轻的干部,这么有希望的干部,没有留下一点什么就走了!如果他有一丁点自私心理的话,都不会就这么走了。”

“每次熊镇长从我家门走过,都会跟我和老伴打招呼,要么微笑点头,要么问候一句,非常亲切!”熊镇长遇难,让77岁的程银水颇有感慨。老人住在镇政府门口,镇里干部的作风都看在眼里。一说到熊镇长,老人就翘起了大拇指。

“虽然没有见过,也没打过交道,但知道他口碑很好!”住在街上58岁的西山村村民熊建设啧啧地称赞道。

熊斌的为人不仅在西山有口皆碑,就连他以前工作过的县委办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县委办机要局的熊春平说:“我家在联圩乡下,每到节假日,熊斌都会主动与我调班,让我开开心心回家,这个‘小老弟’十分善解人意,我十分感谢他对我这个老大哥的帮助!”

“我是从车窗里出来的,他让我先出来,他把我推出来了。”每当回忆起那惊魂的一刻,程家趣就泣不成声。“车窗就那么大,他不推一把,我就出不来。”

青春阳光,崇尚学习,追求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他的生命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的精神世界流淌学习的血液。老师说,他是个好学生;同学说,他是我们的骄傲;干部说,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熊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春阳光,不耻求教,有活力。说实在的,党委、政府刚派他来琚塘挂点,我有些担心,甚至怀疑。但他从不在意,称我为老叔,什么事情总是与我沟通,甚至不耻求教,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年青人的那种轻浮、自傲。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熊斌是能处理问题的干部,熊斌是能做农村工作的干部”,熊小彪回忆起这个80后干部,总觉得亏欠很多。

“熊斌这个人很好学”,镇党委副书记张斯德说。20063月,熊斌从县委机要局调任西山镇副镇长。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熊斌同志硬是凭着一腔热情,一份信心,一种责任,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每处理一个问题,他总是仔细聆听群众的建议,向比自己年长的党政班子成员请教。他喜欢看书,上网,从他的嘴里,你总能感知到金融、市场、证券、汇率、国际政治等方面的新鲜词汇和新鲜理念,让你感觉到80后年青干部的那份前卫性和前瞻性。

熊斌是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他的高中英语老师朱丽霞回忆说,“我第一天带熊斌班上的英语课时,就布置了一篇背诵课文的作业,第二天熊斌就能很流利地背诵出来,不仅如此,熊斌还和几个同学组织起来,互相争背英语课文,看看谁背的最快,这样同学之间互相进步。

熊斌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富有爱心。刘水英老师是熊斌在新建一中就读时的高中班主任,记者采访她时,她刚看望熊斌父母回到家中,她告诉记者,熊斌在高中期间,一直担任班上的团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他关心集体,责任心强,积极带领团员参加各项活动。不仅如此,他还乐于助人,只要知道班上同学有经济上的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去帮助他们,1996年学雷锋活动中,熊斌被评为南昌市“学雷锋积极分子”。  

“第一次听到他的噩耗时,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水英老师哽咽地说道。朱丽霞老师则说:“听到熊斌的事迹,我就感觉这像他做出的事情,遇到危难时,熊斌想到的一定会是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救他人。”

熊斌是个好同学。陈玲是熊斌是高中三年的同学,现在广州工作。记者通过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刘水英联系上了她。“我是从高中校友们组建的QQ群中得知这一噩耗的,大家都没办法接受,这几天,大家都会在网上留言,感怀和他在一起的同学时光。520是人们称之为‘我爱你’的日子,我们同学都说,在这样一个日子,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个挚友,我们爱你,熊斌,你是我们同学的骄傲”陈玲悲恸地说。

“听到这个噩耗时,我就在网上到处搜索关于熊斌的消息,熊斌是一个对同学十分热情、细心的人,无论关系亲疏,只要别人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这么年轻的生命走了,让人很难过,这么好的人,太可惜了,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熊珍感慨道。

熊斌的事迹是年青干部成长的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正在西山挂职锻炼的镇党委副书记黄邑华说:“一个80后的年青干部,每天面临这么多的工作,不红脸,不发脾气,真难得。熊斌还很阳光,他为我到乡镇挂职锻炼感到高兴,说吃得苦就能学点东西,吃苦就是福。熊镇长身患肠炎,可他不告诉身边的同事,继续工作,我觉得这样的80后干部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敢于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希望熊镇长走后,他的精神能够留下来,留在西山、新建,时常感召我们!”

“熊镇长工作、做人都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在他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出事当天晚上,我俩还约定明天一起去茶桐水库和万担垅水库实地查看。没想到,他招呼都不打,就悄然离开了!熊镇长,请您不要操心,我一定会去水库查看。”32岁的镇团委书记陈公道流着眼泪说。

“斌仔,你在哪里,你快出来啊!”

“斌斌,我给你带换洗的衣服来了!”

“爸爸,回家了……

在撕心裂肺的呼喊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人世间至美的亲情,闪烁着最美的光辉——

“斌崽,快出来呀!妈妈带你回家”

“熊爸爸,你快出来呀!我把你的衣服都带来了,我要带你回家。”

“斌崽,听到我的声音就快出来呀!婶婶来看你了。”

“熊镇长,你快出来。”

……

从熊斌出事打捞开始,流湖导托干渠两岸就响着的声嘶力竭的呼喊声,这呼喊是父母对儿子、妻子对丈夫、婶婶对侄儿、阿姨对外甥,群众对干部的无限痛心和企盼。

“自从他担任了乡镇领导以后,我们已习惯了聚少离多的日子。他总是把工作摆到第一位,家里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为了这事我总是埋怨他,他却总是对我说只有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和老百姓的重托。”妻子杨芸谈到自己的丈夫时,泪水又忍不住夺眶而出。

在打捞现场,她向河面不停地喊道:“我再也不埋怨你了,父母年老多病还需要你照顾,儿子年幼还需要你呵护呀,你回来吧!斌斌,我给你带换洗衣服来了……”

“熊斌的家在新建县城,其实离乡镇不远,他自己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睡在办公室,很少回家。他是一个孝子、慈父,工作再忙,他都会忙里偷闲给父母、妻子、儿子打电话,问候一声。多好的同志啊!”说起战友,镇长余东就热泪盈眶。

“他在我家里住了一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我就是想对他发脾气都没有机会呀!”说起自己心爱的女婿,老岳父杨浩军不禁扼腕叹息。

这个老人不仅心疼自己的女婿,还高风亮节。女婿出事后,主动做起家人的工作。熊斌出事的第二天早上,杨浩军就赶到西山镇政府办公室,镇里领导再三向他表示歉意时,他都是说:“这不能怪你们,这是工作。”其后,熊斌的爸爸也赶来了,两个老人抱头痛哭,而后相互搀扶,相互安慰。

女儿坚持要来,杨浩军怎么都不肯让女儿来。他说:“崽啊,你也是国家干部,现在县里、乡里、村里都在尽全力搜寻,你就不要来添乱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到这里来,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我们是在闹事。”

520下午13:53分,熊斌遗体被打捞上来,杨芸发疯似的向丈夫的遗体冲上去,杨浩军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悲痛,抱头大哭。

当镇里征求熊斌的遗体是直接送到殡仪馆,还是在镇政府停留一下时,老人大义地说:“斌啊,我们回家,就不去镇里,不要让人说闲话!”听到熊斌遗体从街上过时,临街的居民都打爆竹相送。

“爸爸,回来了!”熊斌的灵堂设在他的父亲家里,只有三岁不到的孩子,懵懵懂懂,手摸着爸爸的遗像,不停地叫道,让在场的感到无比悲痛。

寒来暑往,风雨兼程,西山岭仰止,流湖渠含情。港田村村民李红根忘不了,去年年关,他家死了一头耕牛,是熊镇长给他解决了800元的救助款;群力片的群众忘不了,是他们的副镇长带领群众挖出了一条九华里的森林防火隔离带;西山的孩子们忘不了,是他们可爱的熊叔叔让他们在安全宽敞的校舍里上课……

熊斌的事迹传遍了西山大岭。连日来,西山镇的干部群众自发地来到熊斌的灵前,向他们敬爱的镇领导、“好兄弟”再看一眼,再送一程。

熊斌,一路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