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怀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02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5日

追忆高怀

发布时间:2010-05-25 10:42:4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横平竖直”书写人生

    ——追忆厦门市工商联退休干部、书法家高怀先生

    2月7日,高怀先生于年前匆匆离别,安祥地走完了他九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为了写这篇追忆他的文章,我翻查了档案室里他给工商联留下的墨宝,追忆以前与他接触交往中一点一滴的印象,串起了对这位著名书法家、工商联退休老人深刻的缅怀与感念。

    自成一体,“磨穿铁砚,凉燠不知年”

    高怀先生,从七岁稚童起就在其父严督下每天固定习写小楷作业,十五六岁师从苏警予、谢云声等前辈学习书法,17岁即声名鹊起,初为谋生计,终一生与书法结缘,刻苦不辍、学书八十余载,自成一体。

    高怀先生的书法,取苏东坡名句“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为书法审美原则,入手于“二王”行书,转学六朝碑刻,兼学颜真卿、翁同龠、于右任等名家书帖,博采众长,形成了特有的书法风格。在一首词中,他曾吟咏:“朝摹魏晋暮师颜,磨穿铁砚,凉燠不知年。”他自号“十庐”,意指书法无非“横平竖直”,足显其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观赏高怀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力浑厚隽逸,书意流畅通灵,笔墨浓淡轻重连贯自然,给人以健而美的艺术熏陶与享受。厦门很多公司的牌楼以镌刻其字为荣,“嘉庚公园”、“厦门宾馆”等生前题字为美丽的鹭岛留下了许多值得吟咏玩味的书法珍品。

    心正坦然,治学严谨,有为于社会

    平时言语中,高怀先生仍愤恨不平少时战乱动荡和年轻时文革浩劫的知识茺废,虽少时文学功底深厚却遇变故,早早走上谋生之路;年青时深研泰汉史籍,专于治学,又逢文革付之一炬。因而转而精研诗词韵律,以书法为外形,以文学修养为功底,有为于社会。

    高怀先生早年曾担任厦门民立小学、毓英小学教员,张前小学校长,为厦门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1951年2月到厦门市工商联秘书处工作,积极组织工商业人士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文革下放返城后,高怀重返工商联,不久以文史编辑室负责人的身份借调市政协文史委。时年已58岁的他极其珍惜宝贵的时间,发扬所长,协助市政协承担了十年浩劫后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之后的政协文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还参与了逸仙中专的组织教务工作。

    1984年7月退休后的高怀先生,作为书法家步入了另一个创作高峰。他先后参加了日本的书法展览,在新加坡举办了个人书法展,频繁参与各种书法、诗词研讨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九十年代末,已逾八十高龄的高怀先生,虽脚力不再,腿脚不便,但自感记忆衰退,遂自制诗词卡片,于往返厦鼓之间,识记背诵,锻炼自身脑力,每天坚持书写,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

    作为工商联的退休干部,高怀先生爱憎分明,始终关心工商联(商会)组织的成长与进步。还在中山路老会所办公时,四楼会客厅迎门处,高怀先生“为三胞服务,作特区参谋”的题字给来往宾客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记得总商会新会所开建时,他欣然应允题字,本已题写“厦门总商会”,后又担心制匾者对书法形笔不了解,遂专门将题字轮廓勾勒成形,并就制作要求作了提示说明。

    热心公益,有为于社会,一直是高怀先生坚持执着的信念。

    淡泊名利,简朴随和,持家好丈夫

    高怀先生一直住在鼓浪屿,文革时,妻子儿女下乡,他主动将多余的房屋退还给当时的房管所,只留一间小屋给自己起居,一住就是好多年。后来有关部门决定为他解决住房问题,可除了“要住在鼓浪屿”外,高怀先生没有提任何要求。后被安排在鼓浪屿复兴路上一栋普通宿舍的一楼,虽然住屋狭促,装修朴素,但是室外花草相伴,倘徉海边,鼓浪屿的天风海涛、琴声树景,给了他精神上的满足。

    高老伉俪曾是鼓浪屿岛上令人称羡的一对,一辈子相濡以沫。也许是受了夫人基督教徒的影响,高怀先生晚年修身养性,少了些许文人独有的清高乖张,多了更多的博爱襟怀。近年来,高太太因脑溢血行动不便,高老极尽照顾。至今,卧榻上的高太太尚不知高老已经辞世,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

    高怀先生的人品、书法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谢澄光先生称“高怀先生在厦门的书法家中,堪称艺坛人瑞”。市书法家协会陈秀卿主席高度认同,盛赞“高老90多岁高龄依然每天不停地挥毫,练字写字。作为一位书法大家,他没有任何架子,和蔼可亲,和谁都很亲近。他为厦门书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怀先生,与罗丹、虞愚并称“闽南三大书法家”。厦门书法界为缅怀这样一位值得敬仰的书法界前辈,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当时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书法家们用书写挽联的特有方式,以极高的礼节寄托对高怀先生的敬仰和哀思,接起文化传承的薪火。

    “横平竖直”,是高怀先生书法境界之精髓,更是他快意书写、成功演绎的人生写照。

    作者:刘海星 资讯来源:《厦门工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