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1105
本馆由[ 不愉快的快快 ]创建于2009年12月18日

追忆白芳礼老先生

发布时间:2010-09-20 17:27:15      发布人: 不愉快的快快
2004年12月2日,一名来自天津的93岁的老人成功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成为20名候选人之一。当他的名字、照片及事迹与袁隆平、刘翔、任长霞等人同时在央视新闻节目中播出时,全国人民为之震撼了———大家很难将35万元的支教款与新闻中瘫痪在床、面容清瘦的老人联系起来。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当人们将词组一一连线后,展现出来的是老人伴着坎坷、误解、坚持与慈爱的一生。 

  他,就是白芳礼。

  老子《道德经》中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言: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白芳礼一生勤俭,面对荣誉不自持;面对误解,不辩白;面对赞赏,不自傲。想必,在众人的眼中和心中,这种博大与宽广该是有资格谓之———大爱。

  开始:74岁,才开始另一段征程

  “学生上学需要钱、学校要留住老师需要钱、旧校舍改建需要钱……”

  大饼卷果子是主食、大葱蘸酱是配菜,最后再来一碗馄饨。

  白芳礼的支教故事从1987年开始,那时,他74岁。那一年,准备告别三轮车回家养老的白芳礼回了一趟河北省沧县的老家,一群正在地里干活的孩子们引起了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这些孩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没钱上学———学校收不到学费,也就没钱留住老师,没有老师,学生们跟谁学文化去?“学生上学需要钱、学校要留住老师需要钱、旧校舍改建需要钱……”,老人辗转难眠。自己当年就是因为穷才逃难到天津,过了几十年,家乡的穷困状况毫无改观,没有知识怎么行?难道要看着这些孩子像祖辈一样当文盲?

  回津后,白芳礼重操旧业,又蹬起了三轮车,之前攒的5000元“养老钱”也成了老人的第一笔助学捐款被送到了家乡。74岁,他的另一段征程刚刚开始。

  

  固执:挚爱,由小小的三轮车载起挫折

  大饼卷果子是主食、大葱蘸酱是配菜,最后再来一碗馄饨。

  “只要他自己高兴就干呗,再好的生活,如果他不喜欢,也不会感到舒服。”

  “您也这么大岁数了,又不是没儿没女,辛苦了一辈子,在家享享福多好。”儿女们对老人好言相劝。

  “我还干得动,蹬车给困难学生们挣点钱,我心里挺高兴的。”白芳礼的固执到老都没变。

  

  那时,白芳礼总是一大早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来,就连冬天也不例外。儿女们担心了,轮流在家门口等,看到老父亲回来了,才算松口气。可是,三番五次地劝说,家人的想法白芳礼都不入耳,儿女们干脆给老人捣捣乱、制造点小麻烦,可白芳礼还是坚持己见。最后,大家终于没办法了,“只要他自己高兴就干呗,再好的生活,如果他不喜欢,也不会感到舒服。”就这样,靠着老人风里来雨里去的蹬车,一笔笔的款项被捐助到天津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北区少年宫等部门。

  

  记录:捐款,车轱辘碾出的血汗钱

  “白爷爷送来的钱都是他一下一下蹬车的血汗钱,不能让他白辛苦。”

  1990年9月1日,河北省沧县大官厅乡党委、政府赠给白芳礼“助教楷模”匾

  后来,为了加快对困难学生资助的脚步,白芳礼就搬到自己在东站附近搭的简易塑料棚子中居住了。同时,他24小时等候乘客,吃的特别简单,穿的衣服有些是捡来的。在他节衣缩食的积攒下,本市红光中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的特困学生纷纷收到了来自白芳礼的助学款。

  在捐款支教的最初,白芳礼坚持不要收条,在他看来,捐款能够派上用场是最重要的,至于收条,他觉得“啥用没有”。可是,接受过老人捐款的单位和学校却认真做了记录,“白爷爷送来的钱都是他一下一下蹬车的血汗钱,我们要重视起来,不能让他白辛苦。”为此,红光中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和单位都对白芳礼支教款的使用非常慎重,不仅做了详尽的记录,还多次举办“白芳礼助学基金发放仪式”,邀请老人和他资助的困难学生参加。听着学生们的学习汇报,看着他们领到助学款时的情景,白芳礼无比欣慰:“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