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院王振德:萧朗是老师也是父亲
天津网讯王静月即时播报5月27日,中国画一代宗师、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萧朗先生过世。
作为萧先生的学生,年近古稀的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这两天一直守在灵堂里,帮着萧家处理先生的身后事。萧朗先生的四子萧珑都有些过意不去,连连拉着王振德的手让他坐下休息。王振德却摇头说,“我跟着萧先生34年了,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父亲。”
儿时偶像
王振德现在已是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和书画家,并长期致力于书画创作及学术研究,是中国当代学人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回忆起儿时学画的经历,王振德说,萧朗先生对他的影响非常重大和深远。小时候,王振德家住在天津美术学院附近的胡同里,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传统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年,在长春道上有一家天津的“荣宝斋”(现杨柳青画店),当时的许多绘画大家都将画摆在店里卖。那时一张画的价位基本上都在1到2元钱之间,但是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去荣宝斋看画,萧先生的画很生动、吉祥,更是让我喜欢的不得了。因为买不起,每天放学都要在那里呆上几个钟头,舍不得走。”
在儿时的王振德眼中,能在荣宝斋卖画,都是些天才书画家。正是出于对绘画的喜爱和对萧先生的崇拜,王振德始终坚持学画的信念,“我觉得当画家了不得!”
一见如故
随着时光的推移,那个小时候只能踮着脚站在荣宝斋看画的孩子王振德,少年时随惠夷之先生赴京叩拜齐白石大师,1964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天津美术学院任教。而这时的萧朗正处在绘画的巅峰时期,“文革”的劫难却突然降临他的头上。1970年夏天,萧朗携老妻弱子远走广西凤山县。错失了与萧先生见面的机会,让王振德无比失望。
在1978年大地回春时,萧先生终于从南方回到天津,办理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授课的手续。王振德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立刻飞奔到当时美院为萧先生准备的临时客房,拜见萧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王振德感慨地说,“萧先生和我想象的一样,特别有艺术家气质,走起路来宇轩昂的,讲话带着京腔,很儒雅。”
萧先生得知王振德也曾在北京跟随名家学画,很高兴地和王振德畅谈许久。王振德对于论著很有研究,曾发表学术文章。在第一次见面时,王振德就提出愿意为萧先生整理言论,萧先生亲切地握着王振德的手说:“咱说定了。”
自萧先生1979年3月重返天津美术学院执教开始,王振德就一直跟随萧先生学习,并协助萧先生整理多部书作。就在萧先生临终前,王振德还为先生整理创作了《萧朗谈艺录》,却没来得及发表。
青出于蓝
萧先生对艺术很执着,对弟子的教学十分严格。“萧先生教学首先要看人品,再来就看是不是学画的材料。萧先生一般为学生指导画,提示到第三遍还不见学生有所改进后,就会将学生拒之门外,萧先生这些年‘赶走’的学生很多,对剩下的学生要求更高。”
2000年,王振德的学生主动帮他在北京“荣宝斋”办画展,并给他交了办展的费用。王振德知道后很为难,“我觉得自己的画不太成熟,还没到在‘荣宝斋’开画展的时机。”王振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萧先生,萧先生倒很高兴地对他说,“你都五十多岁了,也画了三十多年,是办个画展总结一下的时候了,这没什么不好的,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我很希望你青出于蓝。”
有了萧先生的鼓励,王振德终于下定决心,在预约金到期前“低调”地办起画展来。没想到,在展览当天,萧先生让自己的儿子、学生和朋友都去为王振德助阵。“我的画展一个请帖没发,却在萧先生的帮助下异常热闹,他对学生的关怀真是不遗余力的。”
乐在斯时
萧先生重返天津美术学院执教后,住在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宿舍里。王振德回忆说,那时萧先生住在3栋,我住在6栋,几乎每天都要到先生那里去学习。萧先生的四子萧珑因为跟随萧先生去了广西,错失了受教育的机会,萧先生就让王振德教萧珑文学。“萧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又是萧珑的老师,这层关系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
提起萧先生的喜好,王振德忽然想起萧先生的一幅画,画的是一条鱼腾跃着咬着鱼饵,鱼竿弯弯地弩在空中,萧先生将此画提名为《乐在斯时》。“萧先生不喜欢吃鱼,却很喜欢钓鱼。他觉得鱼上钩的那一刻最美。”
萧先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有的学生来看望萧先生会送一些植物花草,他都很高兴。到了中午他都会拉着学生的手,不让学生走。”
王振德记得,他最后一次见到萧先生是在一个月前,那时萧先生的身体还算硬朗,一直拉着王振德和他说话,“萧先生和我说了很多当前绘画界的事情,萧先生一直很关注。但是先生说完话,几分钟后就会重复说一次。”
萧先生虽然过世了,但在王振德的感觉中,萧先生还坐在书房的沙发,把学生的画摆在地上,为学生指点画作,“这画的太满了,要留出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