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26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8日

追思萧朗先生 教学有道人如其画

发布时间:2010-09-11 15:18:3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10-06-26 21:40:00 来源: 天津网(天津)

天津网讯王静月即时播报萧朗一生秉持着传统的绘画创作和教学理念,在书画界友人陈骧龙看来,“萧先生一生在绘画上没有创新,他是创好,从不管新不新,他只要求画到最好。”在6月24日的萧朗追思会上,大家对萧朗在中国小写意花鸟画上的骄人成就给予肯定,对他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

追求传统讲究情趣

萧朗绘画追求传统,却很讲究情趣。有一次,萧朗在广西家中院子散步,忽然之间来了一场倾盆大雨,院子里的鸡都来不及躲,瞬间成了“落汤鸡”,一只鸡抖抖脖子瞪着眼睛,神情倔强。萧朗见此情景下意识记录在脑袋中,回到屋子立即将当时的情景画在画纸上,一幅充满趣味的绘画由此诞生。

陈骧龙认为,这幅画代表了是萧朗他自己的心理世界。作画期间,萧朗文革被压迫着,但是却不屈不挠,一切都反映的画里。“他常常将自己搁进去,再画出来,这是画家的真诚和境界,也是萧先生的人格和道德。”

这种真性情的带有情趣性的绘画,在萧朗的作品中,往往被画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萧先生的画看是不够的,要去用心读,才能体会到精髓所在。”例如,萧朗所绘画作品《阿肥》,到今日陈骧龙仍没有悟出其中的含义。

《阿肥》这幅画作把一头普普通通的家畜画得如此憨态如醉,趣味盎然。《阿肥》分别有四位书画家题字,解释各有不同,但是陈骧龙觉得这中间一定有萧朗自己的故事。

“我非常遗憾没能和萧先生当面讨论过这幅画,在四边题词是不是他们之间讨论过的?这幅画是在文化大革命时萧先生在广西时画的,是不是可以叫‘落网的先下闲怡’。”

培养学生从临摹到默写

潜心绘画的同时,萧朗十分重视对弟子美术的教学和人格的培养。他要求弟子“学不成不要紧,但是必要做一个合格的人。”

美术学院教授贾宝珉,在小学的一个暑假,报名参加萧朗中国花鸟画学习班后,几十年里一直跟随萧朗学画。贾宝珉说,在暑假学习班结束后,萧先生看贾宝珉虽然年龄小,但是十分愿意学画,就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上课。

贾宝珉记得当时萧先生说,“我当你们老师第一不要你们钱,第二不要你们礼物,只要你们安安心心学好画。”

萧朗教学要求学生从临摹开始,并且要求学生的临摹作品,必须跟原作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当学生的绘画水平上来后,再要求在临摹的作品上颠倒位置,再到重新组合构图。“萧先生教导我们在看一幅作品的时候,不要只注意造型和构图,还要注意效果、笔法、墨法能画出什么样的内容更是尤为重要的。”

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个技巧后,萧朗会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课题——默写能力。贾宝珉说,当时在荣宝斋有许多名人画卷作品,并且可以随便参观。萧先生让贾宝珉拿笔记录下来画的颜色和造型,回家去画。画完后再拿回去跟原作对比,看差距在哪里,然后回去在重新画。

教学有道懂得取舍才能进步

萧朗学的是传统的绘画,但是他教学生并不保守,他经常鼓励学生要“一专多师”,不要只学一家,懂得取舍才能真正地进步。

 

在贾宝珉考取美术学院后,萧朗就对贾宝珉说,“学的时候好比你是一个空瓶子,我倒多少你能装多少,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你的瓶子是满的时候,再往里倒就不容易了,你就排斥了,那就需要你有勇气把你的瓶子里的东西倒出去,你倒多少你才能装多少,你把整平都倒空了,你就可以重装一个新瓶子。”

但是这个是“倒出去”过程是很痛苦的,往往把一套成功的东西“倒出去”,并不容易,往往学生在思想上也拒绝往出倒,所以始终装不进去新的东西。

贾宝珉也同样经历了整个痛苦的过程,后来在萧先生的鼓励下才得以成功。“我真的扔了一部分萧先生的东西,装了很多很多其他老师的东西。我想萧先生不仅教会我画画,更是教会我做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