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39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9日

汪海军:一个山乡村主任的平凡人生

发布时间:2010-05-29 14:25:4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龙溪含悲,柳山落泪。

    3月24日,一大早,桃江县马迹塘镇金塘村以及附近百乐、易家坊、龙溪等十多个村、数以千计的村民群众自发走出家门,从四面八方向柳山片赶来。今天是金塘村村民群众心爱的村主任、3月19日为扑救山林大火而英勇牺牲的汪海军出殡的日子,他们一定要好好地送上一程。天公似乎也在为汪海军同志的离去而悲伤,天色阴沉,大雨磅沱,可走在泥泞山路上的人们仿佛全然不觉,1000多米长的送葬队伍里,哀声一片……

    挺身而出挑重担

    1954年出生于本乡本土的汪海军,从小勤劳肯干,在地方上有着很好的人缘。改革开放以来,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勤劳致富。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木胶板厂,汪家因此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农户之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所在的柳山村整体上来说,却一直很难富起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群众人心涣散,各项工作都处于后进。到本世纪初,柳山成了当地有名的“烂村”、“穷村”。村里状况不好,工作难开展,村干部就像斢刀把一样,搞不得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撂担子不干了。2002年初,想干的人村民群众不信任,群众信任的人不愿干,村上已是找不到合适的村主任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汪海军准行!”其时,汪海军还是一名普通村民,他们的工厂业务很好,在厂里,他是股东,兼会计、出纳,工作忙得很。“大家既然信得过我汪某人,那我就试试看吧!” 得知这一信息,汪海军想都没有想,就这样答应了。选举那天,汪海军正巧有事外出了,结果竟全票当选。随后,又在村支书暂缺的情况下,受命主持柳山村全面工作。

    汪海军挺身而出,挑起柳山村村委主任的重担后,他科学安排,办厂、村务两不误,尤其是在工作中,他从不推诿讲价钱,镇党委、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务,包括镇政府各个部门、普通干部交办的工作,他从不打折扣;村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一时难以办到的,他都要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在他的带领下,柳山很快由一个烂村走上了正轨。村里经济情况也逐步有了好转。他上任时村上负债28000多元,到2007年,欠债就已基本还清。他的积极努力赢得了村民群众的进一步拥戴和上级的普遍好评。200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第二年,他又被推举为柳山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6月,柳山、塘湾、竹山三村合并成为新的金塘村,他又高票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也是在村支书暂缺的情况下,主持村上全面工作。

    “村干部并不是什么‘官’,只不过是为村民群众说话办事的‘头’!”这是汪海军在村民群众中经常讲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这些年来,更是这样做的。塘湾水库是金塘村塘湾片的一个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450多亩,受益农户180多户,是塘湾片的骨干水库。但这个水库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四周、特别是函闸渗漏严重,干脆不能蓄水了。竹山片的木子坪山塘也是如此,原本灌溉着70多亩稻田,后来因为山塘无法蓄水,稻田只得改种旱土作物,使得本来就缺少水田的竹山村民连吃饭都得靠买粮食。2008年6月,新的金塘村刚一建立,汪海军就和村支两委的同志一道,把整修病险水库、山塘作为新村第一件大事来抓。他四处奔走,争取政府支持,寻求建设材料,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奋战一个冬春,两处水利设施得以修复,沿库、沿塘村民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木子坪山塘周边的70多亩农田今年又可以恢复种植水稻了。

    汪海军兢兢业业为村民群众办事,但他也不是那种没有原则乱办事的人。国家重点工程金塘冲电站正好就建在他们村上,这个静态投资达30.8亿元的水电工程目前虽说还只是前期工作,但征地、拆迁走在前面,而拆迁乃当今天下第一难事,这对于村上来说,工作可说是千头万绪。自去年8月12日政府正式发布“封库令”,特别是10月14日正式启动拆迁区实物量调查摸底以来,有两个多月时间,汪海军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为电站建设的事情忙。实物量调查登记实际上就是拆迁工作的前奏,哪户人家的房子多少面积,什么结构,哪是主体,哪是附属物,等等,都必须登记、丈量得一清二楚,说到底,这就是钱的多少问题。在有些实物面前,你说是一,他说是二,常常发生争执;有的在封库令发布之后,大棚小屋又搭建了好几个,只想汪海军网开一面也把这纳入实物量登记范围;有的抓紧时间拆分户头,想方设法多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但汪海军一个标准到底,先把话跟村民讲明白,然后严格按照实物量登记细则进行调查登记,没有半点商量余地。拆迁户属瓦子湾组最多,而汪海军的木胶板厂就在瓦子湾,汪海军自告奋勇,充当瓦子湾片块的拆迁责任人。厂里一员工在封库令后新搭建了一处偏房,这个人正好又是汪海军的朋友,满以为是汪海军在负责登记,将其列入实物量登记范围肯定没有问题。这朋友还在村上放出口风,他家还要拆分户头,结果,汪海军自己请他到家里喝了一回酒,向他晓以利害,剖析不能拆分户头的理由,朋友被说得心悦诚服,新建的偏房被排除在实物量登记范围之外,拆分户头的事也只好作罢。瓦子湾的实物量登记依法依规顺利推进,其他地方的工作也很快跟上,金塘因此成为金塘冲电站建设范围内实物量登记工作完成最早、最好的村之一。

    真情一片献乡亲

    汪海军为人忠厚老实,没有半点花花肠子,对党,对人民,对工作,一片真诚,充满爱意,有口皆碑。

    2002年初,汪海军走马上任柳山村村主任的时候,村上还欠着一屁股的债。2007年他当上村支书后,情况稍有好转,但村上仍旧没有几个余钱。为了尽可能压缩村里的开支,大凡村上来客,都安排在他家里招待,却又从不在村上报销一分钱。村委、支部成员开会,村上开党员、组长会,遇上需要开餐的时候,汪海军都是自己出钱请大家吃饭。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蠢了,可他满不在乎:“村上本来就困难,能省一个是个,我自己虽不是很有钱,但也吃得起啊!大家只管放心吃就是了!”有回村里开党员组长会议在他家吃了一天,会计自作主张给他报销了几斤肉钱,被汪海军狠狠地批评了一顿。2003年6月,原龙溪乡的龙溪中学进行危房改造,资金缺口较大。乡政府便组织受益的18个村的负责同志一起开会,协商筹资事宜。与会者人人表态,甲村两千,乙村三千,轮到汪海军表态了,他上得台来,向大家鞠个躬,开言道:“我不善言词,柳山村又穷,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龙溪中学建设,我很抱愧!现在,我个人拿出一千块钱来,表示我们柳山村全体群众的一点点心意。”说着,双手将1000元现金递给了龙溪中学校长。他的真诚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台下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结果,汪海军成为这次协商会上唯一当场拿钱支教的人。

    村上困难,好多事情汪海军想办都办不成。但对于村上的五保户、特困户和孩子们,他却从不亏待。汪海军担任村干部七八年来,逢年过节,他都自己掏钱,买了鱼、肉,给村上的特困户、五保户送去;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要自己拿钱,到镇上买来一大堆书包、文具等礼品,代表村支两委,给柳山小学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这些天来,柳山小学的师生一讲起汪海军就落泪。3月24日汪海军下葬,学校领导考虑到天气很不好,本来只安排部分师生去送别的,但大家都争着要去,结果,全校320多名师生齐刷刷地来到了葬礼现场,冒雨送了一程又一程……

    柳山村的电力农网改造因故一直没有进行。2008年6月与竹山、塘湾两村并为金塘村后,汪海军与村委的同志一商量,决定2009年一定要把柳山片的网改搞好。可是,搞网改村民群众自己也得出钱,根据实际情况,柳山片网改每个电表必须出资500元。这500元就只能由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收。费时费力不说,一些村民外出打工了一时半会收不到,个别村民家里确实困难,一下也拿不出这500块钱。这家收不到,有钱的人也许还会互相攀比着不交。如果不能迅速把钱收拢来,这网改就搞不成。怎么办?汪海军自己牵头,带领一支人马收费,遇有外出打工了的,他就先垫着;个别困难、硬是交不起钱的的农户,他就代交。这样一路下来,汪海军共为外出或一时凑不起钱的21户农户垫交10500元,有些至今还没有还给他;共为6户困难户代交3000元。柳山片的农网改造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龙泉湾组村民汪干轩,五十多岁的人了,一讲起海军就哭。这些年来,他家一直都是贫病交加。2007年6月,才二十出头的儿子汪久远在广东东莞突发脑溢血,汪海军获悉,迅速派人用车子从东莞接回桃江。为儿子治病,干轩一家前前后后花去六七万元。为了帮助他家,一连三四个月,汪海军利用早晚休息和空余时间到本村和相邻的几个乡镇挨家挨户为挽救汪久远募捐。那天记者去采访时,汪干轩拿出由海军亲自制作的13本募捐本给记者看,一加翻说一边哭,声泪俱下。“好人啊,好人呢!”

    五保老人刘卫青永远也忘不了汪海军。2008年年初,江南一带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到1月30日,漫天的大雪已经下了半个多月,到处都有被雪压垮房子的消息传来。金塘全村有五六十户农家的房子还是土砖或木板结构,有的屋顶还是杉木皮盖的,随时都有被大雪压垮的危险。天还没有大亮,汪海军就起了床,通知村干部兵分三路,动员、帮助住在这些房子里村民上屋铲雪,有危险的就迅速撤离,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柳山片五保老人刘卫青住的就是泥木结构的房子,被大雪一压,已经成了危房。可村妇女主任汪学良给老人家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老人硬是不肯搬出来。汪主任一急,就给汪海军打电话求援。正在竹山片帮助村民在屋顶铲雪的汪海军听到这情况,立即抽身往刘卫青家赶。见汪海军也为他的事风急风燎的赶了过来,老人连忙说:“你都赶过来了,我这就搬、这就搬。”结果,老人刚刚搬出,房子“轰!”地一声就垮了。开春后,汪海军又四处为老人张罗着起新房,政府补贴的钱不够,少了的就由他垫,材料缺的就到他家里去搬。按当地习俗,帮人家起新房主人是要招待开餐的,但这是为五保户建新房,汪海军自己带头,所有帮工劳力都在自家吃饭,不让老人多花一分钱。老人逢人便讲:“我的命硬是海军给救出来的,我这屋也是海军为首帮我起的啊!”汪海军为救山火献身后,刘卫青总是以泪洗面,出殡的那天,雨那么大,他自己身体又很不好,乡亲们都劝阻他,叫他不必去送葬,可老人硬是拄着拐杖一直把海军送上了山。

    奋不顾身扑山火

    3月19日中午,马迹塘镇龙溪村黄豆村组一汪姓村民正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烧田埂。下午2时许,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周边的山林给引燃了。他连忙用力去打,哪里打得了啊,此时,风也越来越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迅速向四处蔓延。“起火了!快来救火啊!”村民群众闻讯马上跑去救火。可是那天的风太大了,乡亲怎么扑也扑灭不了,而且迅速向相邻的金塘村石马村组蔓延。而龙溪、金塘、百乐、易家坊等十多个村都是森林密集区,且与同样是林区的安化县长塘镇相连,大片民房与林地相间,如果火势不能迅速得到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这天中午,在镇政府汇报工作刚刚回到村上的汪海军,端起饭碗才扒了几口饭。就听到外面有人一边跑一边喊:“救火啊!快救火去啊!龙溪村那边山林起火了!”汪海军丢下饭碗就往外面跑。妻子追出来在身后喊:“吃完饭再去啊?”“来不及了!救火要紧!”没想到,就是这句话,竟成了汪海军留给妻子的最后遗言。汪海军在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场。见火势十分凶猛,便迅速组织青壮年劳力奋力救火,同时安排其他干部组织老人、妇女和小孩快速撤离现场。下午3时19分,汪海军正忙着,坐镇指挥救火的镇党委副书记郭龙辉给他打电话询问现场情况,汪海军当即向郭副书记报告:“形势非常危急!请迅速增援!”说话之间,大火向金塘村这边袭来。他一边用力打火断火路,一边用嘶哑的声音指挥劳动力加紧割茅草,切断火路,以防火势蔓延。可火势太猛烈了,眼看就要烧到山那边的冷水溪组去,那里有三四十户人家,而且大多为木屋,万一烧到冷水溪,那就真的不得了了!汪海军急得使劲地打电话调兵谴将,可山谷间手机信号不好,他便从右边往另一座山坡上爬以争取好的信号。“去不得,汪支书!那边太危险!”正在身后砍茅草断火路的村民小组长汪伯春大声呼喊,可汪海军一心只想着打电话调兵增援,仍是一个劲地往山上跑,汪伯春也只得跟了上来。为他在前面开路,汪海军不停地打电话叫人火速增援,安排冷水溪组还在屋里的人火速撤离,全然忘了自己已身陷险地。

    就在这时,左边一个山头上飞来一大火球,就落在汪海军的旁边。此时,他若快跑,也许还来得及,可是他还在一个劲地朝手机里喊话呢,汪伯春在前面催他“快跑、快跑啊!”似乎一句都没有听见。不料远处又飞来一个大火球,正好落在汪海军的眼前。大火“呼”地一下把他们两个给包围了!强大的热流夹着烟尘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往前面山头上跳。可前面正好是一个梯土的土坎,危急之下,汪海军同志托起了汪伯春把他顶上了高坎,汪伯春返身来拉他时,也许是怕因此连累了汪伯春,他用力挣脱汪伯春的手,并使劲向他挥手,示意他“不要管我,赶紧跑!”几乎是在同时,一股猛火扑过来,汪海军窒息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