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若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3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9日

生如胡杨 逝如松柏——追忆阮若琳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0-05-29 15:13:5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10年04月07日00:01 张大勤

    得知阮若琳逝世的消息,那天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想起几年前我和妻子去看望老人家那次,我大老远的向她喊了一声,老人家爽朗地应了一声:“吆,大勤来啦。”阮老的视力是差了些,但我觉得她那精神头要活过百岁。谁想到2010年3月23日老人家就走了呢。我不止一次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在她住院前再去看望她,兴许多送去一份祝福,老人家会在百年之后才走呢。让我心安的是,隔天上午我去八宝山向她老人家告别时,她那依旧慈祥的面容,似乎略带微笑地向我说:“不要责怪,人生自古如此。”走出告别大厅,我仰望天空,明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我还是忍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

    一

    回想二十几年前和她老人家相处、即我人生成长重要阶段的那些日子,她的声音、她的模样、她的举止,她对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她对每项工作的认真态度,她那俭朴的生活作风,她对许多大事小情举重若轻的决定,仿佛就在昨天……

    当时,我这个半路出家、学了点新闻学的机关干部,就是因为她的声望而来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的。那时候的中心机关是在虎坊桥一栋小楼的三层上,其它的七个部门分别在简陋的招待所和仓库里办公,那时的中心人称“八大处”。有的自己起火做饭,有的在招待所里搭伙。办公地点分散,电话又少,可拍摄的戏却很多——《西游记》《红楼梦》《末代皇帝》,加之几个创作集体的许多连续剧、单本剧、儿童剧、动画片等,真是红红火火、遍地开花。名为三百来号人,可每天见到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个人。那时,我敢说有谁知道阮主任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呢。当时无论你在哪里见到她,她都是风风火火、面带笑容的样子。她到虎坊桥,你总见一个大手提包(里面都是剧本加一个饭盒)伴着她那娇小的身体,急匆匆地,转瞬间便上了楼。可三楼她那间和一位副主任合着办公的不大的房间外,早已有人排队等她。在隔壁一间办公室的我,常见他们离开阮若琳后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兴奋。那时的我,哪知道《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在借款拍摄啊。得知一切后,我的担心居然让她看了出来,她笑着说:“硬着头皮干吧。不是有句话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嘛。”望着她那镇定自若的样子,我顿时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渺小。从此后,我对这位领导者的魄力和人格的魅力又多了一份理解和敬重。

    二

    2010年3月24日,《北京晚报》刊发的题为“央视副台长阮若琳逝世”的消息中称:“任职中国电视剧中心主任期间,曾主持拍摄了《红楼梦》《西游记》《末代皇帝》……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阮若琳占有重要一篇。从火爆中国的《阿童木》到热播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都与她的决策密不可分。”细想那时候,各种新闻媒体纷之沓来,有说老阮是女中豪杰、女强人的,有说她是富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改革家的。这些赞语都源于他们在和阮若琳既亲切和善温文尔雅、又有非凡洞察力的交谈后发自内心的感慨。阮若琳知道后,依旧那么镇定自若,一笑了之。老阮曾说过:“部长让我承担这个任务,我什么条件也没提,什么价钱也没讲,连一辆汽车都没要,我只接受了几间房和一些桌椅板凳就开张了。”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激发出了一种使命感,就是都要为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争光。阮若琳说,我们不仅要拍古典名著,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要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解放军战士作为我们创作的主体。的确,早在她任央视副台长主管电视文艺期间,《凡人小事》《蹉跎岁月》《新岸》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就已经诞生。担任中心主任后,一批如《寻找回来的世界》《小木屋》《生命的故事》《强盗的女儿》《甄三》等也都在国际国内占有领先的位置。成就归成就,而对于一些人的不实之词和过失行为,老阮却一点不留情面,甚至于严厉批评。许多人知道老阮是延安时期的老革命,但她留给人的印象是威而不严,无论老的少的、带长不带长的,见面时都称她老阮。有人甚至称她是中国电视剧之母,老阮知道后很不高兴,批评此人对中国电视剧历史了解不够。《末代皇帝》还没开机就招来控告,说侵了意大利导演的权,阮若琳不信邪,剧组在她的带领下硬是闯了过来,可搭建的太和殿却莫明其妙地毁于一场大火,老太太真的急了!她和有关人员一边积极配合公检法,要求该法办的法办;一边又极力安抚剧组主创人员以超强毅力完成拍摄任务。需知,这对已是五十多岁的阮若琳来说,需要付出多么大的胆识和精力啊!阮若琳待人和善,但对人员的管理也很严。那几年,有个别人不遵纪守法、损害职业道德,老阮毫不留情,严肃处理。记得当时我在接待新华社一位记者时,该记者感慨地对我说:“老阮是位敢说真话、敢于担当、不以物喜、不以己忧的人,中国的知识界是多么需要这样的人啊!”我以为她道出了我们许多人想要说的话。

    三

    作为中国电视剧繁荣和发展时期的领头人,阮若琳不仅将国产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末代皇帝》等推向了国际市场,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了解了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而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如日本广播协会和中心合拍的《离别广岛的日子》《樱花梦》《不知其名》《长流不息》等,在播出后反响是很大的,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记得五年前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中日韩电视艺术交流会上,日本艺术家、时近80高龄的大山胜美还让我带他一定向阮主任问好。而当时的阮老,又何尝不在关注电视剧的发展呢。

    作为中国电视界的领导、长者、良师益友,人虽去了,我们依旧能看到她的影子,就电视剧而言,只不过时下越拍越长些罢了,而优秀电视剧的诞生要则,老人家那时就提出要拍有意义的,要好看的,要有自尊、自信、自立和自爱的。她说的每一句话,你一听就懂,而过些日子再想,其实话里面似乎还有更深的意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阮若琳老师是我的坏安同乡。


    写信时间:2012/03/30 12: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