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怀祥烈士生平介绍
季明
季怀祥,男,1925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阳县爱园乡季圩村人,1943年冬参加地方武装,1946年4月在吉林“四平保卫战” 中英勇牺牲。
季怀祥出身在苏北平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家中有父亲季景义,母亲季吳氏,大哥季怀迁,二哥季怀功,姐姐季怀芳,妹妹季怀兰,全家共七口人,靠租种地主家的地来维持生活。因家境贫寒,怀祥无钱念书,从小就跟着父亲和两个哥哥放羊、割猪草和干些辅助农活。十三、十四岁的时候,日本鬼子侵占了家乡,少年的怀祥整天和大人们一起为了躲日本鬼子,到处东躲西藏的“跑反” 。到了十五、十六岁,性格活泼、好胜的怀祥,受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在乡亲们“跑反” 时担任小组长,专门扶老携幼,递茶送水,传递情况,深受乡亲们的喜欢。
1943年春,年仅18岁的怀祥,已经长大成人。他高高的个子,国字脸,大眼睛,高鼻梁,剃着小平头,皮肤微黑,身体强壮,是前后庄上有名的帅小伙。经人介绍,怀祥与大他1岁的杨礼兰姑娘结为夫妻。1943年初冬,正值收山芋季节,日本鬼子频繁下乡“扫荡”、“ 清乡” ,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结婚仅半年的怀祥丢下新婚妻子,离开家乡,到泗沭县七区耿圩乡参加了地方武装,成为区游击大队乡中队的一名武装民兵,先后多次参加了反“扫荡”、 反“清乡” 和“端炮楼” 等打鬼子的战斗,直至赶走了日本鬼子,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北方发展,向南方防御战略方针的指示》,曾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的黄克诚向中央提出“创建东北战略根据地” 的 建议。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原泗沭县总队改为淮海军分区新一团后,被新四军第三师收编,番号为新四军三师十旅三十团,同时迅速在地方武装和地方青年中征召优秀人员入伍,扩充部队,并于1945年9月底10月初,在泗沭县胡集乡一带换装,从淮阴县王营镇集结部队后出发北上。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徒步2000多公里,于1946年春节前到达吉林通辽一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时任泗沭县七区区委书记的二哥季怀功的影响下,季怀祥身为七区耿圩乡区小队长、中共党员,主动报名,积极应征,并成为新四军三师十旅三十团一营一连班长,随主力部队进军东北。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近二年时间里,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1月成立)在林彪的指挥下,组织了10余万大军,在号称“关东门户,九州通衢” 的吉林四平,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四次战役,这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最为惨烈的较量。最终以我军损失30000余人的惨重代价,四战四平,使四平回到人民手中,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全胜的坚实基础。
1946年3月15日,怀祥随黄克诚所部参加了“四平解放战” ,3月17日战斗结束;1946年4月18日,怀祥参加了“四平保卫战” ,战斗中我方伤亡巨大。据当时共同参战的战友事后回忆,1946年4月21日,敌人再次向我阵地进攻,炮弹相继在我方阵地爆炸,怀祥不幸被炮弹炸断双腿,当时仍有生命迹象,人还活着,当第二颗炮弹再次落下后,战友们则沒有找到怀祥的遗体。战斗结束后,部队一直以“失踪人员” 对待,未向地方政府和家属通告其阵亡牺牲的情况。
全国解放后,怀祥的父母相继病逝,其兄嫂姐妹和妻子多方查询,均无任何消息。查找怀祥下落一直是季家人多年牵挂的心病。1972年,其二哥季怀功借去北京开会之机,找到了时任国家冶金工业部部长陈绍昆(江苏省宿迁人,曾任江苏省泗沭县四区区长、区委书记,六区区长,七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教导员,泗沭县总队副总队长,县警卫团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新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三师十旅三十团政治处主任等职),陈绍昆称当时自已在团部工作,因战斗惨烈,阵亡人员较多,并不掌握怀祥的相关情况,但表示可以与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核查此事。1976年3月,其二哥季怀功再次以单位的名义给国防部、民政部、总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发函,进一步了解怀祥下落情况,仍无任何音讯。1980年代中期,原沈阳军区政治部顾问李兆书(江苏省泗阳县人,曾任江苏省泗沭县三庄乡游击中队长,楼西乡指导员,泗沭县六区治安股长,新四军三师十旅三十团特务营三连指导员等职)来南京军区工作(因李兆书曾与怀祥同在地方武装工作,又是同期被新四军三师征召入伍的老乡),季怀功又一次向曾参加“四平保卫战” 的老乡李兆书了解怀祥下落情况,此时才得知怀祥已在“四平保卫战” 中被炸身亡,为国捐躯。
1984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给季怀祥的二哥季怀功颁发《革命烈士通知书》(军烈字第35270号)。《革命烈士通知书》中称:“季怀祥同志于1946年4月21日在四平附近马家店战斗中牺牲,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将由地方政府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1989年4月,江苏省泗阳县爱园烈士陵园将季怀祥烈士的名子隽刻在烈士碑上,供后人祭奠和瞻仰。
2016年4月21日,是季怀祥烈士英勇牺牲70周年的祭日。7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平和安定的今天,虽然季怀祥没有畄下一儿一女,他的父母和兄嫂姐妹均已过逝,但季家的血脉还在延续,他们都是烈士的后代;虽然季怀祥没有畄下片言只语,但他无声的英勇行为永远激励后人去传承中华美德;虽然季怀祥没有畄下任何遗物,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是畄给季家后代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他永远是竖立在季家人心中的伟大丰碑。今天,季家的子孙没有忘记,季家曾有一位年仅21岁的长辈在为国家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抛下年迈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离家远征,战死沙场;季家的子孙没有忘记,季家曾有一位英勇的战士,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沒有退却,没有私念;季家的子孙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季怀祥和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身驱和鲜血换来的,要感恩他们,记住他们,怀念他们。
愿季家的子孙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子——季怀祥烈士!
季怀祥烈士永垂不朽!
2016年4月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