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文万彬 群众不会忘记你
作者:王德明 来源:宜宾日报 日期:2009-12-17
12月11日,宜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文万彬带领战友张明、郑茂、曾嵘驱车到川滇交界的云南永善县马楠乡,办理拐卖儿童案件的血样采集工作。返回永善县城途中,行至云南溪洛渡镇云乔村路段拐弯处时,由于雾大路滑,车辆翻下约60多米高的斜坡,车上6人受伤,文万彬同志抢救无效身亡。临死前,文万彬不忘叮嘱战友:“一定要把被拐的小孩找回来。”
文万彬去世后,公安部托四川省公安厅送来花圈,各级领导及市民纷纷前来吊唁。文万彬生前,在今年的“打拐年”中,他和战友破获9起拐卖儿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解救被拐儿童10名,让一个个家庭感动不已。
不惧悍匪 彰显刑警本色
文万彬于1969年12月8日出生在宜宾县双谊乡人,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获“全省公安刑事技术先进个人”等殊荣,创下6年出勘各类现场1400余起、检验尸体2000具、法医学活体检验2700余人次、出具鉴定书3500余份无一出错的纪录。
2006年2月7日,宜宾县蕨溪镇发生持枪、持爆劫持人质的重大恶性案件,文万彬带领技术人员全然不惧悍匪手中的枪支和爆炸物品,冒着生命危险与其他爆破专家一道对现场进行勘查,并对爆炸物进行拆卸销毁,成功拆除了5枚自制土炸弹,排除了险情。
2001年4月,在一次禁毒行动中,他只身一人与毒贩搏斗,擒获吸贩毒嫌疑人,缴获海洛因20克,火药枪一支。
2002年7月,他主动请缨,只身一人化妆打入一重大刑事犯罪团伙内部,直接与两名主犯周旋10多个小时,机智灵活地应付了罪犯的反侦察伎俩后将案犯引出,并与外线干警一道将两主犯抓获。
面对灾难播撒人间大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文万彬主动要求到灾区一线去参与救援。5月15日,文万彬与宜宾刑事技术工作组其余8名同志与省厅刑侦局的技术专家一道,赴汶川县映秀镇重灾区开展工作。在余震不断的重灾区、在弥漫着腐尸毒害气体的挖掘救援现场,他冒着生命危险,超负荷工作,开展对大量尸体的测量、记录、拍照、提取、鉴定等工作。
一日三餐都是矿泉水和干粮;帐篷内除了30多摄氏度的高温,还有蚊虫的叮咬;身上除了汗臭味还有尸体腐臭味;山上随时有飞石掉下,身边时万丈悬崖……文万彬一呆就是20天,提取到的尸体的生物检材没有丝毫闪失。
今年5月6日,文万彬又告别家人,到海拔3000多米、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甘孜州乡城县参加援甘工作,近三个月的时间,由于经常在外办案,他几乎没有节假日,甚至顾不得给家里打个电话。
一丝不苟 无愧技术尖兵
2006年2月15日,宜宾县蕨溪镇发生无名白骨案,文万彬冒着大雪走进淤泥路滑的高山,面对一堆腐烂的尸骨,一工作就是一整天。通过准确勘验,判定该尸骨属女性,系他杀。并对死者身高、年龄、死亡时间做出科学推断。最终,根据他提供的资料,这起命案5天内就迅速告破。
2004年11月16日,宜宾县凤仪乡一60岁男子死于家中,附近村民认为是同组陶某所为,纷纷要求公安机关严惩凶手。为尽快查明死因,稳定死者家属及群众情绪,文万彬到达现场后持续工作近8小时,最终排除机械性暴力致死,结合尸检得出结论,分析死者系服毒自杀身亡,排除陶某作案嫌疑,从而化解了一起群体性闹事苗头。
2005年3月22日,宜宾县柳嘉镇栏杆村村民雷某死于自家住房外,头颈部有伤口,浑身是血。文万彬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验、反复实验分析认为,尸体头部、颈部均为切伤,损伤不严重,且位置相对集中,切创方向一致,排列整齐,符合自伤的特征,仅腹部损伤才为致命伤,且腹部损伤处所对应的衣服完好无损,结合现场无明显搏斗痕迹,现场刀具摆放位置和粘附大量血迹以及楼枕上的血铁链子,由此断定雷某系自杀,排除他杀,最终以精湛的科学技术消除了群众和家属的顾虑。
文万彬的徒弟赵平告诉记者,师傅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品德成了他和战友们的精神支柱。
关爱群众 堪称为民典范
宜宾县公安局老法医张腾木介绍,不少当事人的家属到公安局法医室了解鉴定进展情况,文万彬常常自掏腰包让来访者吃饭、买车票,让来访者感动不已。而文万彬弟兄姊妹5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工作,家庭收入不宽裕。
12日中午,文万彬悼念厅来了一位被人搀扶着的老人。该名老人是宜宾县福利院的一位五保户,他最初并不认识文万彬。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跌倒在街上,文万彬碰见后,立即将老人扶起送回家中,又为老人买来御寒的被子,并一直帮助着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面对文万彬的遗容,老人禁不住失声痛哭。
文万彬无私地关爱着群众,也赢得了群众的爱戴。谁家有纠纷,会来找他调解;孩子报什么学校,也会来找“文三娃”咨询。除了宜宾县福利院的那位老人外,宜宾县双谊乡同民村柏树组的五保老人肖厚村、肖厚泽也是文万彬经常资助的对象,而他所做的这些,家里人和身边同事竟全然不知。
编辑:张红云 责任编辑: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