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03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5日

访九江籍音乐艺术博士李中和

发布时间:2010-06-05 17:08:4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九龙网 2007-03-20 10:19:19

    当李中和教授步履稳健地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记者很难相信他已经91岁高龄,近日,记者在南湖别墅他侄子李国俊的家中,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李中和著有:《乐之理》、《怎样作曲》、《音乐的纵横》、《数学和声学》、《心隅情余录》等书。

    作有:包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钢琴、管弦乐等类型乐曲一千余首,大型歌剧六部,三军新号谱320多种。

    曾获:全国文艺创作荣誉奖,国家华夏一等奖章,国际尊亲总会模范父亲,列名《中国现代名人录》及《国际音乐家名录》。

    1991年以来,李中和多次应文化部邀请访问大陆,途经九江时专门回乡探亲,今年春节,李中和一家回到家乡九江,充分感受到家乡喜人的变化,他欣然在为家乡的拜年辞中写道:

    人人尽说浔阳好;游人只合江州老;交通建设多;观光胜景妙;物产品质高;人人生活好。

    音乐和乡情一起回旋

    李中和简历:

    李中和教授,江西九江人,世界大学音乐艺术博士,曾任教各大专院校五十余年,为我国资深的著名作曲家。他曾任教育部、内政部、国防部、新闻局、文建会、国科会的音乐评审,中国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协会常务理事兼音乐主委,中国著作权人协会常务理事兼音乐主委,中国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台湾音乐协进会理事长,中外音乐中介总会董事长。

    民族危难 匹夫有责

    李中和教授的处女作是《白云故乡》,当记者一边欣赏这首悠扬而激奋的抗战歌曲,一边与李老回首近七十年前的创作背景时,李老仍感叹不已,往事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抗战爆发后,为了远离战火,颠沛流离,不知该往何处去。为逃避战火,他往赣州、福建逃难,逃难过程中,他亲眼看到在经过的一座长桥时,数百人挤在桥上准备过河逃避追兵,但日军的轰炸机飞过,在轰然剧响后,桥梁被炸断,刚刚过桥的他,惊恐中回头看到,逃难的群众有的落入湍急的河流,有的被阻断在对岸,现场哭声震天。

    在逃亡中,人们慌不择路,饥肠辘辘,有一天,他和一群困顿的人们席地而卧,第二天清晨醒来,竟发现睡在旁边的人已经死去,这样的情景在逃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即使过去了近70年,依然历历在目,让李老感叹不已。

    目睹了同胞的苦难,面对大好河山被践踏,在悲愤中,李中和奋笔为抗战歌曲《白云故乡》谱曲,悲壮而激昂的旋律广为传唱,当时,北有《松花江上》南有《白云故乡》,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艺术地再现了军民奋勇杀敌的激情。至今,这首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仍被作为北京、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教材中的重点篇目。

    一家出了8个博士

    在台湾生活的近70年间,让李老备觉欣慰的,是他的温馨和谐的小家。夫人萧沪音是音乐艺术博士,六个孩子也相继考取天文物理、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博士。一家出了8位博士,这让李老备感骄傲。尽管他们都没有从事音乐方面的研究,但个个都会吹拉弹唱。李老打趣地说:"我在家里就可以出唱片。从作词、作曲、演奏和演唱,到录制唱片,我们家庭成员就可以完全做好,而且水平都是专业水准。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李老滔滔不绝,在李老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六,家里都要举行一场音乐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出节目。为了表演出色,每人都会精心准备,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个个都有艺术专长,无形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艺术品格。

    在培养孩子时,李老也非常注重以"礼、乐"来教育孩子,"礼以束其形,乐以和其心",吃食物时,要求按顺序取食,不分好坏,讲求秩序,物件摆放要整齐到位,注重礼貌节俭,待人接物讲求礼貌。孩子们小的时候,李老特意在家里设立了值日制度。6个孩子每天轮流值日,工作主要是听电话,接待客人及信件转达。孩子听完电话和接到信件后,如果大人不在家,应记在黑板上,要求记录清楚时间、地点、名字、事情,小孩子可以由大孩子代替和协助,做得好的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文字修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李老说,他的6个孩子的文字都很干净流畅,这和儿时的训练不无关系。

    在家庭良好的氛围下,李老的孩子们都很出色而且出类拔萃。孩子们从小不但个个考入名校,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亦是相关专业、学术的牵头人和首席研究员。因而,李中和教授和萧沪音教授双双获得国际尊亲总会授于的"为父楷模"和"母仪典范"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愿为家乡作贡献

    李老说,他从1939年开始作曲,发表过的作品,多承社会人士的爱好,与专家的夸赞,因此就十分努力地学习、创作,并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各种诗词意境中,各种生活情趣中,去创作不同格式,不同情韵,不同趣味的各类作品,由于在理论与技术上的学习与磨练,使自己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加上对诗词的深入研究,而得以在情韵的表现上更细腻动人。因此有友人夸赞说:李中和的音乐"有宏伟之气慨--高贵壮丽。有感伤之叹息--回肠荡气。有爱恋之情怀--缠绵甜蜜。有闲适之雅韵--潇洒飘逸。"

    李老说,他每次作曲,在结构上的设计,主题上的创新,以及风格上的塑造,都花了很多心思,总想有更好的表现。他曾在《乐之理》一书中写道:"音乐的创作是情入智出,音乐的表现是智入情出。"家乡历史上人才辈出,风光秀丽,无数名人、名胜,著有无数千古绝唱,他说,作为海外游子备感骄傲与亲切,如今,更是风景这边独好,甚为音乐创作的灵感与源泉。如果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一点贡献,他将非常乐意。

    新闻来源: 九江新闻网-浔阳晚报

    编 辑: 高立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