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芷媚:追忆香港“食坛教母”梁玳宁
背景资料
惊闻香港“食坛教母”梁玳宁昨晚因病去世,忍不住眼泪直流,真的不可以接受一个多月前还是快人快语的她竟然会离世。
放下手头的事情,打开电脑,想写写她,回忆起与她交往的点滴,不可思议地,我竟忍不住笑起来。
看着与她的合照,就这样哭哭笑笑,敲打着电脑,百般滋味,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慈善公益热心人士、跨媒体界别专家
不知道怎样介绍梁玳宁,光辉业绩太多了。
从社会的角度,她突出的成就也许是获得1984年“世界杰出青年”的称号,比成龙、张学友还早,也是全球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女性。
同时,她热心于慈善公益活动,是狮球教育基金会下属的“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全港学界“最佳进步奖”的筹委会主席、“智爱大行动”召集人。
她参与的各种机构还有:防止自杀会、家庭计划指导会、妇女联合协进会……
她最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专栏女作家兼美食家,被誉为“食坛教母”。
香港媒体对她的评价是:专业知识领域不拘一格,是本地少数跨媒体、跨界别的专家。
玳宁BB的传说
认识梁玳宁是因为之前写的《创业咨询》系列,我写的是餐饮业,于是便到香港去拜访了一些餐饮业的泰斗。
其中劳富文先生介绍了香港大名鼎鼎的食神梁文韬先生,而winny小姐介绍了梁玳宁,非常凑巧的是,他们跟我一样,都姓梁。
第一次见梁玳宁,我已经被她的快乐和亲和力所迷倒。
有朋友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玳宁BB”(BB在粤语里是婴儿的意思),每次一喊,她都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因为外表年轻的她已经超过60岁了,她皮肤幼滑,说话风趣幽默之余,透着一种可爱单纯,被视为婴儿——年龄相当大的婴儿,那种恰如其分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梁玳宁的亲和力非常强,尽管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不到几分钟,便感觉跟她没有隔阂,像老朋友一样。她属于那种正能量很强的人,总是热心帮助身边所有人,包括大厦的清洁工,的士司机。
江湖地位
第二次见面是她请我到香港太湖海鲜城吃饭。因为太湖有非常多获奖的菜,她很想我都能一一尝到,于是,便张罗了满满一桌人去吃,这样才能点更多的菜。
一去太湖海鲜城,便能感受到梁玳宁的江湖地位。恨不得每一桌都有客人认识她似的,老是有人过来跟她打招呼,其中还有外国人,她解释说,都是一些朋友,也是太湖的熟客。
据说,有两个意大利人第一次到香港,在街上乱逛想找东西吃,但时间已经错过了吃饭时间,许多饭店已经关门。她在街上碰到两人,知道情况后,就跟两人说,若不介意,可以跟她到太湖吃饭。
意大利人一吃之下,居然就喜欢上太湖的口味,从此把太湖当成自己的饭堂,不但每次到香港都指定到太湖吃饭,还拼命介绍家乡的人去吃。
这种故事在梁玳宁的生活中时不时会出现,她常常顺手牵羊地“捡”些外地游客去品尝地道的香港美食,不遗余力地推广香港美食文化。
香港媒体这样描写梁玳宁:经常担当义工为香港出外作饮食文化大使,交流各地饮食文化心得,促进香港成为美食天堂,各地的食客对香港的饮食更有兴趣云集到香港。梁玳宁实在功不可没。
最深刻的两件事
那天晚上过得太愉快了,每上一个菜,梁玳宁都会向大家介绍一番,而太湖的董事行政经理冼协良先生也总是隔三岔五地跑到我们饭桌上插科打诨,几乎每一刻都在欢笑中度过。那天晚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是饭桌上,平和乐的李志诚博士问了我一个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我都忘了,当我回答的时候,梁玳宁居然拿出纸和笔做记录,她当时的举动让我非常震撼,满桌的菜,写字的地方都没有,阅人无数的她居然当着许多小辈的面,记录我这个小字辈所说的话,那种谦和、那种认真,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受益。
另一件事是她的菲律宾保姆来帮她拿东西回家。我问她:作为美食家,你在外面都是吃好吃的东西,你的保姆肯定也要大厨级才行吧?
谁知道旁边的冼协良先生抢着答:她的保姆做菜,哈哈,实在太难吃了!她居然吃了十几年!
梁玳宁看我有点不相信,便说:是,这个保姆跟了我很多年了,有很多优点,只是做菜不好吃,人无完人嘛……
冼先生说:她这个人太能包容了,她的保姆说,如果有来世,还要做她的保姆!(想补充一句: 如果有来世,希望能早点认识你,玳宁BB!)
后记
那天与梁玳宁道别,相约下次再见详谈;前些日子在北京,北方的朋友们讲起要在北京引进广东汤文化,我还想起梁玳宁,想着改日忽悠她到北京,让我的北方朋友们见识一下“玳宁BB”的可爱,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多的时间,竟传来噩耗……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玳宁BB”的追思,好朋友Winny安慰我:相信“玳宁BB”在天上也是快乐的人……
保重!玳宁BB!我们爱你!
摘录:梁玳宁的汤经
梁玳宁在她写的《港式养生汤》里写道:一碗汤,暖我肠胃、解我劳累、定我心神。
香港人热爱汤水,她分析是因为香港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因为天气、文化、民族性,认为汤水能滋补养颜,亦可补肾,饭桌上从不缺老火汤水。
更重要的是,汤的意义除了养生保健,也是表示体贴关怀。一锅老火汤,慢火熬煮,食材烹调至出味,需要很长时间以及煲汤者很大的耐心。“妈妈煮阿妈汤,表示对孩子的关怀,太太做汤给先生,也是爱的表现”。因此,梁玳宁期待天下的饮汤者能懂得欣赏煲汤人的心意。
2009年9月与梁玳宁小姐(左一)在香港太湖海鲜城,右一为winny
右一为平和乐李志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