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17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7日

民警张金文他在岗位上倒下

发布时间:2010-06-07 16:03:0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纪阿林 2009-10-11 21:46

    我含泪读完这篇通讯报道,现推荐给望海楼论坛的网友们,以纪念那些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勤勤恳恳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以身殉职的战友们!

    民警张金文他在岗位上倒下

    2009年9月28日, 60周年国庆安保工作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项工作紧张而繁重。西来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金文同志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回家了,巡逻,执勤,接处警,调解矛盾纠纷,走访外来务工人员,登记暂住人口……,几天来,他和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每天晚上6点钟给儿子打一个电话。28日晚上,张金文同志和往常一样,带领辅警人员巡逻至12点。这时,他的手机铃声又急促地响起,是一起110报警,在西来镇焦港村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张金文和另外一名当班民警立即前往事发地点,并将当事人带到派出所审查,审查到29日凌晨7时许,张金文同志突然脸色发白,浑身抽搐,晕倒在审讯室的门口。派出所其他值班人员随即将他送至市人民医院,经诊断,张金文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性溢血,立即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进行奋力抢救。2009年10月8日上午9时30分,张金文同志因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

    在张金文同志病危期间,西来镇四百余名群众自发到靖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探望,其中有年过八旬的老者,有和他朝夕相处的村干、居委干部,有不足十岁的孩童,有得到过他帮助的普通群众,还有曾经被他依法打击处理过的人员。靖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燕国、副市长顾利华,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靖江市公安局局长董维华、泰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王伟中,靖江市公安局政委徐柯等领导也先后来到重症监护室亲切探望。

    张金文,男,靖江市季市镇人,1967年6月30日出生,1985年10月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第四飞行学院一团机务大队战士、学员、无线电师、模拟器师、无线电分队长、西来派出所社区民警,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0月转业至靖江市公安局,牺牲前为西来派出所副股级侦察员,一级警司警衔。

    张金文同志出生于农民家庭,在部队期间,他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信任,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经常加班加点,维护的飞机多次被评为“样板机”,他本人被飞行人员誉为“最信得过”的无线电师,被官兵誉为“老黄牛”、“实干家”。他关心部属,多次以捐款方式主动帮助家庭有困难的战士,用战友爱、兄弟情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爱戴。在投身国防事业的十七年中,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八次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转业到地方参加公安工作后,他一如既往,虚心好学,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从一名军人到人民警察的角色转换。在西来派出所,他分管西来镇居委、西来村、见龙村等治安相对复杂的集镇。七年来,他安心基层,扎根社区,心系群众,谱写了一曲爱民、为民、便民的和谐警民关系之歌。先后2次被泰州市局评为“十佳”社区民警、2次被泰州市局表彰为“111工程”先进个人,1次被泰州市局评为“111工程”优秀派出所民警,连续五年被靖江市公安局评为“十佳社区民警”,被群众誉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张金文同志分管的辖区内,共有常住人口11263人,流动人口1256人,大小企事业单位60余家,各类商场商店361家,网吧、游戏室、娱乐场所、洗浴场所等16家,废旧回收、二手店铺21家。加上西来镇东临如皋、北衔泰兴,流动人口大,治安形势异常复杂。张金文同志在短短的七年中,是如何能做到和当地的老百姓、村委干部打成一片,得心应手地驾驭社会治安的呢?

    他,把警务室当作自己的家

    张金文同志把警务室作为自己在西来的家,把西来的百姓视为自己的亲人。他始终坚持每日都到警务室去坐一坐,到重点部位和地区去走一走,到辖区群众家去看一看,让群众觉得自己就在他们身边,同时,对走访出来的问题及时记到记事本上,及时做好后续工作。2008年底,张金文在走访中得知,西来村85岁的陈某与邻居因宅基地的纠纷,打了十几年的官司,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便上门了解情况。当张金文刚到陈某的家中时,陈某非常不配合,甚至说很不友好的话:“不要和我来这一套,你们派出所来了有什么用?还不是不了了之,我打了十几年的官司都解决不了,你来就能解决了?”张金文听到这样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里在反省:这是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啊,是心寒了才说出这样的话来的!为了确实解决好这件事,张金文同志多次到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并联系法院的朋友帮助一起想办法,同时,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的走访和了解,多次到两户人家进行走访和劝解,终于使两家达成了协议。事后,双方当事人一起给张金文送来了一面“心系群众、和谐平安”的锦旗。

    对待外来人务工人员,张金文同志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他积极推行上门登记、上门办证、上门送证、警务室节假日正常办公等方法措施,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办事,得到了外来务工者的高度评价。他还经常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地方,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困难。2009年1月26日,当时正临近春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等着企业发了工资回老家过年。张金文顾不得自己的老毛病胆囊炎正在发作,他强忍着剧痛,挨家挨户地到企业和留守的外来务工人员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他还主动和辖区企业联系,专门给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新年茶话会,和他们一起包饺子。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王某拉着张金文的手,激动地说:“今年企业效益不好,拿不到工资回不了家,本打算找老板闹一闹,没想到你带着老板来陪我们一起过年,打了十几年的工,走了十几个地方,这样的人民警察还是第一次遇到,就算不能回家过年,我们也感觉值了!”

    西来镇的无业人员朱某嗜赌如命,且每赌必输、每输再赌,家属对此抱怨不已,但又束手无策。张金文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帮其联系就业,一面对其进行劝解教育,2009年春节后,张金文带着朱某到相关企业帮助他找工作,但业主一看是朱某都摇头不敢要,张金文又苦口婆心地和企业主进行说服,并愿意做朱某的担保人。看着张金文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寻找工作,朱某动情了:“张警官,你真是我的亲人啊!我以后要是再赌博,我就不是人!”

    他,有一颗化解矛盾的公心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调解矛盾纠纷了,一些即使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老民警都认为农村工作中最头疼的就是调解矛盾纠纷。但张金文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你调处纠纷出于公心,不循私情,一定会赢得双方的信赖和支持,群众的眼睛看得最清。”2008年9月份,西来镇6队村民到位于西来镇区的金属精细化制品厂要求提高土地租用金,并与该厂负责人发生纠纷,得知这一消息后,张金文首先找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早在2003年,精细化厂和西来村委签订了协议,按每年3万元的价格向村租用了一块土地建厂,合同期为5年,现5年期已到,村民认为3万元的年租金太便宜了,要求重新签订合同,提高租金。但厂方表示不和村民单方面协商,双方相持不下。弄清情况后,张金文迅速和村委会联系,请求他们协助处理,为了消除双方的矛盾,他还邀请了相关部门进行重新估价,避免租金上再次产生分歧,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将这一事件调处结束,当事双方对结果都很满意。事后,有一名村民感慨地说:“张警官,我们原本以为厂里每年向派出所交联防费,你会帮他们说话,没想到你却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替我们老百姓说话!”

    他,有一把打开老百姓心门的钥匙

    在张金文所管辖的社区,张金文不仅得到了他帮助过的人的认可,就连被他依法处理过的人也心悦诚服。他用真诚、善良和公正铸造了一把打开老百姓心门的金钥匙。72岁的熊某是西来村的一个重点走访户,2005年,熊某的儿子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为此,全家人对张金文存有很深的成见。后来,其儿子到外地去打工,常年不回家,留下熊某一个人留守在家,张金文便经常抽空去看望老人。刚开始,老人十分排斥,每次上门走访不是冷嘲热讽就是请吃“闭门羹”,但张金文仍然坚持有空就去帮他打扫打扫卫生,陪他唠唠家常,后来,熊某慢慢地被张金文的诚心打动,熊某还特意为张金文配了一把大门钥匙,这样,张金文可以随时随地去他家。2008年底的一天,张金文突然接到从熊某家打来的一个电话,但电话那头却什么声音都没有,张金文敏感地感觉到了情况的异常,就赶紧来到熊某家。发现熊某已经晕倒在床上,口吐白沫,张金文赶忙打电话到所里让人带车过来,并将熊某送往医院抢救,终于将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负责抢救的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半个小时,就谁也救不了了!熊某苏醒后回忆说,那天他身感不适,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想起了放在床头的警民联系卡,上面有张金文的电话,就强撑着拨通了电话号码,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晕了过去。事后,熊某的儿子知道后,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派出所张金文的办公室,激动地说:我这样对待你,你却救了我爹一条命,张警官,我服你了。

    2009年3月的一天,张金文在西来小学上法制教育时,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有一个叫王平的“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现寄宿在叔叔家里。他随后就专程到王平的叔叔家里去了解情况。原来,在王平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外面打工和另一个女的好上了,任凭家人怎么劝,他父亲就不肯回头,后来干脆就不回家了。他的母亲一气之下也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提起小王平,他叔叔无奈地说,自己没有正式的工作,一家人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现在自己又有了小孩,生活非常艰辛,加上王平从小没有人管教,养成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一些坏毛病,所以许多人都厌烦他,造成王平性格非常孤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金文十分痛心,他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300元留给王平的叔叔,又立即赶到西来小学,和校领导沟通王平的情况,并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为王平减免了所有的学杂费,并免费在学校就餐。晚上,他把情况告诉了妻子,表明了自己想要长期资助王平的意思。虽然自家也不富裕,但妻子很领会丈夫的一片苦心:“这是一件大好事,我支持你!”

    他,有一个举报违法犯罪的QQ号

    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沉重打击违法犯罪是社区民警的一个重要职责,只有“发案少,秩序好”,才能真正做到群众满意。张金文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他管辖的社区,群众都知道他有一个QQ号码,是群众向他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反映心声的平台,有什么事情和线索都可以在这个QQ上留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9年2月24日,一位群众通过QQ向他反映:最近西来街上多户人家被窃,大家都怀疑是邻居沈某偷的,但碍于情面,加上沈某是个“五进宫”的主,平日里又横又蛮都不敢报案,怕遭报复,群众反响较大。张金文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向所领导作了汇报,并对沈某进行秘密布控和取证,2月25日,刚从外面“潇洒”回来的沈某一进门就被民警抓了个正着,从其床角夹缝里起获了窃来的笔记本电脑、高档烟酒等脏物,为群众挽回了2万余元的经济损失。2008年5月至11月间,西来辖区赌博之风一度盛行,有时一天能解几个赌博类的报警,群众反响十分强烈。张金文及时将这一情况向所领导汇报,并多次组织专项行动,先后捣毁赌博场所6个,抓获参赌人员36人,收缴赌博机40余台,辖区风气得到了净化,举报赌博的电话也少了。

    2008年年底,张金文在他的QQ上发现许多群众都留言:近期侵财类案件频发,请张警官想想办法。为了及时控制案件的高发势态,张金文坚持每天到案件高发地段去秘密巡逻,向群众宣传防范常识,积极收集相关线索。12月28日,张金文在西来至土桥段巡逻时,发现一名青年形迹可疑,遂将摩托车停放在路边隐蔽处,对其进行跟踪,中午1时许,该男子见四下无人,迅速来到见龙7队的一户居民家,并翻墙入室,实施盗窃。张金文一下子将他逮了个正着,随后带到派出所审查。经审讯,该青年交代了因没钱回家过年而萌生入室盗窃的念头,并对辖区发生的六起“白日闯”案件供认不讳。

    2008年11月份,见龙村发生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寻衅滋事案件,其中一方为了泄私愤请了二十几个“混混”到家里撑场子,将另一方的3人打伤后逃跑。张金文和其他民警 出警到现场时,周围群众情绪非常激动说,打架的人刚离开,还有几个在那边桥头等呢。张金文和其他民警一起迅速追赶,将正在逃跑的六名“混混”抓获。其中两名“混混”指着张金文恶狠狠地说:我认识你,你最好小心点!张金文义正辞严:如果我怕你们这些小混混,就是在践踏法律!最终,这伙寻衅滋事的不法分子均被刑事拘留,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事后,老百姓说:张警官,这些“混混”太可恨、太嚣张了,你真是替我们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啊!

    他,留给亲人的是永远的遗憾

    张金文的家庭有着太多的不幸。他的妻子原在季市镇某被单厂上班,企业改制后一直待岗在家,而自己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生活十分艰难。他的第一个儿子在7岁的时候因一起车祸而夭折,第二个儿子今年刚满十岁,本来,作为父亲的他更应该疼爱有加,多挤出一些时间陪陪儿子的。但张金文总觉得社区的工作太多了,太忙了,那儿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那儿有许多的人在期待着他的到来。他和儿子交流最多的就是每天晚上要么他打个电话给在读小学的儿子,或者他的儿子给他打个电话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妻子待岗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把儿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好,生活简朴而忙碌。2008年7月,靖江实行阳光工资后,张金文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他妻子:“老婆,我们加工资了,今后你就放心大胆地过日子吧!”

    2009年3月15日晚上9点多,在社区忙碌了一天的张金文在一个排档里正在吃晚饭,他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在电话里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张金文说:社区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不回家吃了。儿子生气地说:爸爸,我恨你!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张金文一下愣在那里,妻子又打来电话解释说:今天是儿子的生日,你原来答应陪他玩一天的。张金文这才恍然大悟,他赶紧丢下饭碗骑着摩托车从西来向市区赶,晚上10点半才到了家,却发现儿子已经睡着了,手里抓着一根未燃的生日蜡烛。张金文动情地亲了亲儿子满是泪痕的小脸蛋,心里念叨:儿子,对不起了,爸爸又一次没有说话算数,下次,爸爸一定陪你过生日!

    张金文同志重病住院期间,我们随机采访了到医院来探视他的几名群众,以下是采访这些群众的一些情况:

    “我愿意替他得这个病”

    熊范如,男,76岁,中共党员,靖江市西来镇西来村村民。

    2005年,熊范如家造房,与邻居发生矛盾,邻居推倒了他家刚刚砌好的墙,并阻止熊家继续施工。熊范如到派出所找到张金文,向他说明了情况,并要求派出所对邻居进行处理。张金文劝熊范如说,人一生一世难得造一次房屋,讲求太太平平,所以邻里矛盾只宜缩小不要扩大,他的工作我来做,好不好?但你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保证会给你处理好的,你先回去。熊范如听后心里很满意,但还是将信将疑,担心张金文会不会真的将他家的事情解决好。

    然而,用西来村村民的话说,“张警官说话算数”,第二天就会同村干部来到熊范如家,处理因造房引发的邻里纠纷。在以后的十多天内,张金文又多次单独前来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张金文的努力,熊范如家的房子造好了,和邻居之间的矛盾也化解了。

    2009年9月30日上午,当熊范如听说张金文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住院后,找到村干部,要求到市人民医院探视。村干部对熊范如说:“你年纪大了,路远,就不要去了。”熊范如回答说:“张警官是位好警官,他对工作负责,为西来的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他生病了,我心里非常难受,我一定要到医院去看望他。”当熊范如在医院看到病床上的张金文已经生命垂危,心里非常难过,不禁老泪纵横。熊范如对病床上的张金文说:“你只有42岁,还年轻,我宁愿替你得这个病,我年纪大了,无所谓。如果你能活着回来,我还要到你家里看你。”熊范如又对医护人员说:“如果张警官需要输血的话,就用我的血吧!”

    “我们要求到西来开追悼会”

    王根凤,女,41岁,靖江市西来镇西来村建国路上个体运输户。

    王根凤说:“我大多数时候在外面跑运输,所以是四年前才认识张警官的。有一次,我们西来村9队有两户人家因为造房发生矛盾,张警官来处理的。因为我是旁观者,所以我认为张警官处理得非常公正,而且工作很认真。当时我说,这是谁啊,怎么这么认真。有人告诉我说,这是派出所的张金文警官。刚开始这两户人家对张警官的处理也有看法,后来问题处理好了,矛盾化解了,心里也是很佩服他的。”

    “还有一次,我们这里装配电箱,有一户人家不愿意,怕遇到雷雨天气触电,都闹到打架的地步了,也是张警官来处理的。张警官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对这户人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终于让大家将配电箱装好了。张警官来处理的时候正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解决好,他连午饭都没有吃上。”

    “有一天早上,正好我在街上,看到有个年纪大的老奶奶,眼睛不大好,提着菜篮子过马路,被张警官看到了。张警官赶快过去,说,奶奶,你跑好了,过马路危险的,以后买菜让你儿子媳妇来买多好。然后将这个老奶奶搀着送过了马路。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我心里想,哪里有这么好的人的。”

    “张警官看到别人在打牌,总是笑着说,你们玩牌可以,但千万不要赌博,赌博违法,还害人害己。”

    “张警官没有架子,军人作风,确实是好警官。那天我也到医院去看他的,不然以后就看不到他了,我会遗憾一辈子的。到了医院,医生不让进,我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张警官是好人我们才来看他的,你们不懂西来老百姓的感情。”

    “如果张警官真的牺牲了,我们要求到西来开追悼会,西来的老百姓都要参加他的追悼会!”

    “我哭着求医生:让我看看他吧”

    毛正荣,男,49岁,靖江市西来镇农民植物园管理员。

    2006年,毛正荣家因宅基地问题,兄弟之间产生矛盾,弟兄四人,四个想法,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弟兄四人说说都有理”。毛正荣找到张金文后,张金文二话没说,答应帮毛家兄弟调解。毛正荣说:“张警官一星期内来了4次,对我们兄弟四人进行了教育,处理好了我家兄弟之间的矛盾,我们兄弟四人都很满意,张警官自己也很高兴,还要请我们兄弟四个去吃饭,当然,我们哪好意思去。”

    在毛正荣的印象里,张金文为人厚道,办事踏实,舍得吃苦。他说:“我们植物园里经常有些小伙子打架,有时候半夜三更的,我一打电话,他马上就来出警。听说他出事的夜里一点多钟还在街上巡查。他也没有什么休息天,平时在所里多,不大回家的。所以我很佩服他的,西来的老百姓也都很喜欢他。”

    “2009年9月29日上午,别人告诉我张警官出事了,我不相信,人家说是真的,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30日下午,我到人民医院去探视张警官。医院有规矩,不许进重症病房。我是哭着求医生的,医生才给我一件消毒服,让我进去了。我对张警官说,我是毛老三,我看你来了。我喊了他4次,他没有答应。”

    “从医院回来后,我心里十分难受,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我心里很难过,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我们要活的张警官,哪怕是残疾的也好。”

    “百姓心中有杆称”

    施丽兴,女,38岁,靖江市西来镇文教公司。

    施丽兴与文教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错用其丈夫妹妹的姓名,2004年,公司为职工办理劳动保险,施丽兴要求公司为她更名,但需要到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施丽兴找到张金文,说明来意后,张金文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为她解决问题。张金文先是找村民座谈,了解到她的姓名确实是施丽兴。再到派出所查阅户籍档案,发现档案上记载的姓名是“施丽新”,音同字不同。张金文又到市局查阅户籍档案,为施丽兴办好了相关证明材料。

    施丽兴说:“张警官肯帮人忙,几天就给我办好了。如果让我自己去跑材料,我又不熟悉,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为了感谢张警官,我买了两条烟和两瓶酒送给他,他不肯要,又退给我了。”

    “我家侄女婿喜欢喝酒,酒后常常和家里闹矛盾,有时还打架。张警官知道后,经常去我侄女婿家看看,和我的侄女婿谈谈心,交流感情。现在我的侄女婿也不大喝酒了。”

    “张警官确实是个好人。9月30日上午,听我女儿说,张警官生病住院了,我心里很难过。所以,下午我就到医院去看他的。我在张警官的病床前,不断地呼喊他的名字,但张警官再也不理我们了……”

    “老百姓心中有杆称,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会记住你的。现在,西来的老百姓一提到张警官,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我们希望张警官能早日康复,回到西来老百姓中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