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来:中国火腿肠之父
2010年04月06日16:54 新浪河南
高凤来,曾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新口福,为河南乃至全国创造了一个企业发展的神话,为中国缔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春都、火腿肠、高凤来,至今洛阳人谈起这个话题,总还有那么多的回忆,总还有那么复杂的滋味。
承包经营给了高凤来一展身手的机会
高凤来为什么能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原市二商局副局长刘玉祥。刘玉祥回忆,春都集团的前身是洛阳肉联厂,这个厂成立于1958年,主要业务是杀猪卖肉,也多少生产点熟肉制品,如猪头肉、烧鸡等。厂子不大,但小日子一直过得比较滋润。
1985年国家对生猪经营实行放开搞活后,洛阳肉联厂这个计划经济下的宠儿一下子失去了“统购统销”的庇护,“国营一把刀”独霸天下的优势荡然无存。据统计,全国1600家肉联厂95%出现亏损。到1988年上半年,洛阳肉联厂虽然没有亏损,但面临着严峻考验:冷库爆满,市场疲软,不能正常生产,人心浮动。国营企业路在何方?新形势下如何生存?
刘玉祥说,当年市二商局给肉联厂下达的年利润任务是120万元,厂长不敢接受。那时中央对国营企业已经推行承包经营的改革政策,市政府作出决定:公开选聘肉联厂厂长。1988年8月8日,在八一路商业礼堂召开的经营承包大会上,时任技术副厂长的高凤来站出来参与竞聘,经过公开答辩,一举胜出,从主管财贸的副市长手里接过了大红聘书。
刘玉祥说:“如果没有中央关于国营企业承包经营的改革政策,高凤来也没有机会当上厂长。他之所以有后来的一系列成就,首先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的确,当年面对记者的采访,高凤来也曾多次表示:“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路,我才有机会做点儿事。”
高凤来,“中国火腿肠之父”
前几年有媒体称“高凤来是中国火腿肠之父”,此话毫不夸张。1986年,还是副厂长的高凤来参加国际食品机械博览会,首次见到了一套西式灌肠设备,他竭力说服领导引进这套世界一流的西式灌肠设备。
据肉联厂的老职工回忆,高凤来和同伴们一起从设备的安装、调试,到生产工艺、火腿肠的配方及味道,一次次做试验,日夜苦干,他胖胖的身子费力地蹲在地上和职工们研究生产工艺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高凤来当初是怎么想起发展火腿肠的?原春都集团副总经理、现市盐业局党委书记雷志钦说,高凤来总能什么事都想到别人前面。1988年高凤来任厂长后,肉联厂当年就实现利润312万元,创汇485万元。但高凤来没有陶醉,他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后认为,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开发小包装、高营养、卫生方便的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他毅然决定,摈弃30年来杀猪卖肉的单一经营思路,扩大火腿肠的生产规模。
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束缚,有些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尚未改变,在高凤来决定投巨资引进火腿肠生产设备时,招致了种种非议:“火腿肠现在还销售不好,再扩大生产纯属头脑发昏!”“高凤来贪大求洋!”这让高凤来意识到,企业要发展,职工的观念必须改变。于是,他在全厂开展了“出路在哪里?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终于赢得了全厂职工的支持。
从“红蜡烛”到“会跳舞的火腿肠”
如今,火腿肠可谓妇孺皆知,但它刚出世时,却没几个人知道这红红的东西是什么。记者第一次看见火腿肠是在1986年,在定鼎南路路边,有人摆着两纸箱火腿肠叫卖,5毛钱一根。因看不见“内容”,竟然有人问:“这是红蜡烛吗?”即便这样走街串巷地叫卖,火腿肠在洛阳还是销得不快,更别提占领全国市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人们并未广泛认可这个“新生事物”。
怎么办?高凤来以当时罕见的勇气迈出了“前无古人”的关键性一步。
回忆起第一次到中央电视台做火腿肠广告的情景,雷志钦觉得如同昨日——1988年,当时人们对广告的作用还处于观望状态,高凤来却毅然决定拿出企业一部分利润让火腿肠到中央电视台亮相。他拿出20万元带着我和另一位同志悄悄来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同志告诉我们:“20万元做不了几次,等于打水漂。”高凤来经过一夜斟酌,狠狠心决定拿出57万元,隔天一次连续做3个月。
我们几个忐忑不安地回到厂里。广告播出了,可一连两个月也不见销量有所增加。高凤来整日惴惴不安,耳朵里听到的不仅有干部职工的不理解——“有俩钱不知该咋烧包了”,还有来自上级的提醒——“不能拿职工的血汗钱往电视台扔”。茶饭不思、坐卧不宁的高凤来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多日,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和压力。
在全国同行中率先上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举动,春都集团终于赢得了回报!广告播出第三个月,全国各地的订单雪片似的飞到了春都。春都一时门庭若市:外地来拉火腿肠的汽车把工厂堵得水泄不通,供不应求成为厂里的最大烦恼。灌肠机从2台很快发展到9台,但客户仍然埋怨供货不及时,提货要等很多天。一次,一个佳木斯的客户来了一个月还没提到货,生气得拿把刀,扬言如再提不到货就自杀。
刘玉祥说,一支支“会跳舞的火腿肠”通过央视广告走入千家万户,给高凤来带来了新的启发:在市场经济中求发展必须采用现代的营销手段。此后,在电视、报纸以及各类展销会、订货会上,春都火腿肠四面出击。1990年,春都请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到厂里慰问演出,轰动了洛阳市。后来,高凤来不仅请媒体,还请来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明星李秀明到春都采访,李秀明在《经济日报》上发表连续报道《春都画梦录》。高凤来还请北京一家营销公司给春都策划了给中科院院士赠送养命宝、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营销活动。
至今不少人谈起高凤来还说,那些年走亲访友,带上一箱火腿肠是很有面子的事。有人回忆,那几年出差到外地,说起洛阳的春都牌火腿肠,马上就会引来赞叹:“知道,知道,就是那会跳舞的火腿肠。”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都对春都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然而,从93年春都大火开始,由于盲目多元化发展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漠视,春都陷入了种种困境,1999年5月,“春都之父”高凤来因病去世,集团一名中层干部对记者说:“高老板是愁死的。”高去世后,春都的外部环境愈益恶化,银行不但不再为它提供贷款,反而连连催债。集团的办公大楼低价卖给市建委,赔了几百万元,集团办公人员全部搬回厂区办公。由于缺乏资金,“春都”火腿肠的90多条生产线陆续停产,其他项目也停了工,只有药厂、水厂还在勉强运行着。
高凤来去世后,春都的二号人物赵海军接任了董事长兼总经理,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据集团一名中层干部介绍,新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较高,赵海军本人为大学本科毕业,集团党委书记系一转业干部,转业前的军职为某部旅政委,其他成员的学历、能力水平也都不错。 然而面对春都的摊子,他们也都无能为力。虽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但仍然于事无补。而一代明星企业彻底陨落。
公平地说,高凤来的逝世,并不是春都彻底陨落的直接原因,但却使接班人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