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程:宫萍莉的精神可敬可佩
乳山14岁白血病患者宫萍莉17日离开人世,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读罢晚报新闻报道 《花季少女含笑去 捐躯了愿留芬芳》,著名诗人臧克家这句力挺千钧的诗在我耳畔回响不已,我同时被这名14岁女孩的选择所震撼。
14岁的女孩作此选择,说来似乎显得格外沉重,有谁能说她懂得人生的真谛?宫萍莉生前也许根本无心把事情想得那样复杂,而仅是凭着自己感恩社会的做人良心。
在我们这个历来看重 “生”与“死”的国度,对于死的形式是极其慎重的。而这个14岁的女孩,以自己花样年华的灿烂放射出生命的光彩,拓展着生命的厚度。她的举动温暖着活着的人,也拷问着世道人心,升华并丰富着我们这个社会青少年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内涵。
宫萍莉的遗体捐献不仅因其用于医学研究而造福社会,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生的价值,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永恒的。这种对人的精神的激励,不亚于百场人生哲学的学术报告。她的选择还让人明白了,人的境界无关乎其是否家财万贯、才高八斗、地位显赫,而仅关乎道义人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诠释渐成淡化之势。人们更加注重油盐酱醋茶等世俗生活,无可厚非,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像宫萍莉一样无私无畏。笔者也无意把这个14岁女孩的自觉自愿选择拔高或渲染,只是想:只要我们大家能够时常扪心自问,有所思考,有所醒悟并有积极的行动,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