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中的大禹
《山海经》记载
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1窃帝之息壤2以堙3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4杀鲧于羽郊5。鲧复6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7以定九州岛[《山海经·海内经》 ] 1.鲧,音滚。
2.息壤,可以自己生长不息的土壤。
3.堙,音因,填塞。
4.祝融,火神。
5.羽郊,指羽山之郊。
6.复,通“腹”,璞云:“《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曰:“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
7.布土,分布息壤。
《太平广记》载
云华夫人,王母1第二十三女,太真2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
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3至,岩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4,拜而求助。即敕5侍女,授禹策召6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阨7,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
禹尝诣8之崇巘9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律曰:“云华夫人,金母之女也,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
后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瑶宫琼阙森然。既灵官侍卫,不可名识,狮子把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于瑶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别九州,而天锡10玄珪,以为紫庭真人。
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访道要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唐之馆,作阳台之宫以祀之。[《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
1.王母,即西王母,下文金母同。
2.太真,指仙女。
3.卒,音醋,同“猝”,突然。
4.相值,相遇。
5.敕,令。
6.策召,役使命令。
7.阨,音爱,同“隘”,狭隘。
8.诣,音易,指谒见瑶姬。
9.巘,音演,大山上累小山。
10.锡,通“赐”。
《吴越春秋》载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1。乃辞2云:“吾娶也,必有应3矣。”乃有九尾白狐,造4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5也。涂山之歌曰:‘绥绥6白狐,九尾庞庞7;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8造彼昌9。天人10之际,于兹则行11,明矣哉!’禹因娶涂山12,谓之女娇。[《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1.制度,古礼男子三十而娶。
大禹陵
2.辞,祝告。
3.应,应兆。
4.造,音操,至。
5.证,证验。
6.绥绥,音虽虽,指寻求配偶的样子。
7.庞庞,充实强盛的样子。
8.我,指白狐。
9.彼,指禹。
10.天人,应天顺人。
11.行,进行。
12.涂山,指涂山氏之女。
《楚辞》记载
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1,复往治水。[《楚辞·天问》洪祖兴补注引《吕氏春秋》]
1.自辛至甲四日,古以天干纪日,从辛日到甲日,是辛、壬、癸、甲,恰是四日。
《汉书》记载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1,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2,闻鼓声乃来。”禹跳3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4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1.轘辕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
2.饷,馈食,指涂山氏给禹送食。
3.跳,踏。
4.嵩高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山海经》另载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1。相柳之所抵2,厥3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4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5,乃以为众帝之台6,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7,首冲南方。[《山海经·海外北经》]
1.以食于九山,郭璞注:“头各自食一山之物,言贪暴难厌。”
2.抵,抵触。
3.厥,通“掘”。
4.数,种植。 5.三仞三沮,禹挖掘填塞这块地方,三次填塞,三次都陷下去。
6.众帝,指帝尧帝喾等古帝。
7.虎色,虎纹。
《淮南子》记载
禹乃使太章1步2,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3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4,自三仞5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6填洪水,以为名山7。[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篇》]
1.太章,天神,下竖亥同。
2.步,步量。
3.亿,古以十万为亿。
4.渊薮,深渊。薮,音叟,本义指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5.仞,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仞。
6.息土,即息壤。
7.以为名山——那些特别用息壤加高的,就成为四方的名山。
禹收九牧之金1,铸九鼎。[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1.九牧之金,九州牧守所贡的金属。
《左传》记载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1,贡金九牧2,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3: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4,螭魅罔两5,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6。[《左传·宣公三年》]
1.远方图物,远方的人画了些奇怪的物事来。
2.牧,此指堆。
3.神奸,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
4.不若,不顺心的事。若,顺。
5.螭魅,音痴妹,山林中的怪物。罔两,同“魍魉”,山川中的精怪。
6.休,福庆。
《金楼子》记载
帝禹夏后氏,名曰文命,字高密。
母修已,山行见流星贯昴,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于石坳,夜有神光,长于陇西大夏县。龙角珠庭,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钤,身长九尺九寸,胸有黑子如玉斗焉,手长至膝,胫无毛,左手中十七黑子。
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乃遂与益、后稷奉帝令诸侯百姓。伤先人父鲧之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过门不入而洪水平。
既陟元后,以金承土,都平阳,或营安邑,薄衣食而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而致美于黻冕。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
神鹿出于河水,天锡元圭。乾吾国献裘,毛有五采,复荐咎繇于天,将以致禅。会咎繇终,复荐益。禹殂,葬会稽。
庙中有铁さ铁荚石船,庙里有涂山神姑之象,珠玑为帐,宝玉?周华,诸庙莫及。当中山水之盛,良辰吉日,罗绮ㄚ服,满桥梁之上,皆金翠为饰,神又甚灵,彼人所敬。
初,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三年礼毕,益避启,人不归益而归启。一名建,一名余,母化而为石。启即位,伐有扈氏,启庶兄也。夏禹氏绝,少康出于窦之中,复禹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