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26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8日

周定王对后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0-03-16 15:21:5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周定王的经历正应了这句古话。

  人存留于世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政治作为,以主导江山的大作为,留存于史书;一是实用作为,以民间的姿态、大有益于世的大善迹流芳千古,让人们不能不记住你。周定王选择了后者。

  实际上,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周定王对于自己所做的事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吾尝三复思之,惟为善迹,有益于世,千载不磨。”

  做明代皇帝,目的是通过一己的作为,流芳后世,但不做皇帝怎样呢?同样可以有作为,同样可以“救国救民”,同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国家政权服务。人,不患权不重、位不高,只患心不旷、志不远。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即便身居僻野,天下也包揽于心;一个心中只有一己的人,即便谋得最高统治地位,那也只是一个人的天下。三尺之外,只是瞽盲。

  元末明初,河南、河北,战事连连,土地荒芜,人民难有果腹之物,导致人口急遽下降。其间,朝廷曾两次颁诏移民,那时候不像现在,要移民就先东家长李家短地做工作,还要先盖好房、整治好环境,请君入住。那时候,皇帝一声令下,走吧。将来所要居住的环境怎样,谁知道?至于迁移地适不适合居住,没人管你。

  弄不明白,不去!是现在的自由。那时不讲理,皇上让你往哪儿去,不会给你个理由先,至于生活,自己解决。由此,周定王,简直就是当时人间的救世主。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地域植物有多大差异,地理环境对植物品质、产量有多大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

  现实是灾荒连连,急需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救荒本草》是应时而生的。

  书中记载的将白屈菜与“净土”共煮,以除去所含的毒素,便于食用的吸附分离中和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才有类似的记载,晚了400余年。

  除了“救荒”,《救荒本草》还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人们追求野味、让野菜走上高雅的餐厅,并把这作为时尚,实际上早就是“旧尚”了,早在明代,周定王就做了。

  《救荒本草》甫出,就翻刻了几次,不少文人学者纷纷仿效,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

  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其《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很多《救荒本草》的资料,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法。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更是将《救荒本草》全文收编。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

  流芳后世赚千秋

  或许是自小所受的教育,青年时期的周定王,就颇具人文情怀,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还组织一些学者编撰了《保生余录》方书两卷。

  在被流放到云南的时候,周定王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就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的《袖珍方》一书。

  从云南回到开封,周定王组织刘醇、滕硕等学者,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开始《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的编纂工作。永乐四年(1406年),由周定王亲自考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济方》编成。同年,他的《救荒本草》一书也付梓刊行。

  《救荒本草》是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编撰此书的直接目的是“救荒”,即为当时备受饥馑之苦的民众提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它是以救荒为目的,针对性强,在那个科学并不发达、多灾多难的时代,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明代中、后期,地方官员多次翻刻。《救荒本草》的实用和医药价值都很高,过去的本草都是为治病而写的,叫作“医用本草”,周定王的本草是为吃饭充饥用的,被称为“食用本草”。实际上该书的学术价值已远远超出了“救荒”的意义。《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有多达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作为一个皇子,周定王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他在当时的开封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救荒本草》所记都来自直接的观察,它不是学究们反复翻阅考证史书古书典籍得出的结论,一点儿没有书卷气。它是写给最底层受苦受难的百姓的,所以通篇都是简洁通俗的语言,明白如画地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

  为编写这本书,周定王还亲自到各地调查,“以开封为轴心,北至太行山西麓的密辉县,南至桐柏山、南阳,西达伊洛二水、伏牛山、崤山,远及陕西的华山”。为了对实物进行观察,他建立了自己的植物园,将400余种植物植于园中,“躬身阅视”,对各种野生植物的习性、味道、加工、制作等进行直接观察,亲手操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植物而建植物园,这在中外都是少有的,当然,这离不开作为皇子的雄厚财力。

  周定王描述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无论是对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且确切地表现植物特征的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救荒本草》还包括了一些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的野生草药。

  周定王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成于同时代的《普济方》,也是周定王大有益于社会的杰出贡献。

  原书共168卷(四库全书改为426卷),275类,778法,239图,1960论,61739方。

  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医药方之集大成,后人评价该书是“取古今方剂,汇辑成编”。“宋元以来,名医著述……专门秘术,实借此以有传,后人能参考其异同,而推其正变,博收约取,应用不穷,是以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矣。”新中国成立后,曾两次刊印这本书。

  为编这部医书,周定王组织人力,广为搜集明以前的各家方书,并兼收其他杂记、杂说,甚至道藏佛书也不放过,把有关医方汇集成篇,又命教授滕弘、长史刘醇等一起考证论述。主要有方脉总论、药性、运气、肺腑、身形;在病别上有伤寒、杂病、疮疡、骨科、妇科、儿科;在治疗上有针灸、按摩及本草百多门,不仅收录了各医家的治疗方法,还包罗了丸、散、膏、丹、酒、露和汤剂六万余方,堪称中国的一部“方剂百科全书”。

  另外,周定王还是一个文学大家,其《元宫词》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这本书在永乐四年春二月刻制印行,流传很广。这本书成书其实也很偶然,永乐元年,皇上钦赐给他一个元朝宫中的老宫女,乃元后之乳母,当时已70岁了,颇知宫中故事,于是,周定王萌生了写《元宫词》的想法。其自序里说:“元其沙漠,其宫廷事迹,无足观者,然要知一代之事,以纪其实,亦可备史氏之采择焉,”“予诗百篇,皆元宫中实事,亦有史未曾载,外人不辑而知者,遗之后人,以广多闻焉。”词章百篇,既记述了元宫实事,又抒发了作者感慨。

  “如今百发已衰老,四十年如梦一场。”在这本书里,周定王又超越了科学,活得很自我。

  他的著作让世界推崇

  周定王以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留在了历史里,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

  其著作对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重大影响。

  朱开创了我国利用本草来救荒的新纪元。自神农氏品尝百草,以往人们只知道用本草来治病强身,朱则认为:植物生于天地间,莫不各有用。“苟不见诸载籍,虽老农老圃,亦不能尽识。而可烹可笔者,皆躏藉于牛、羊、鹿、豕而已。”所以他遍尝百草,对于能够食用者,改变它们的身份,变为可充饥之物。

  《救荒本草》问世后,起到了一种带头的作用,仅《明史》载,其时医书有据可查的就有68部,计1010卷,其中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而清代颇有影响的吴其(河南固始人)的《植物名实图考》,也深受《救荒本草》的影响。

  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张志伟先生还认为,今天的禹州药物市场的形成,与当初周定王常来这里考察有关,而《救荒本草》的出现,也最终促进了禹州药业的发展。

  威震国际、对中国科技史颇有研究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周定王的《救荒本草》大为推崇,认为它是植物学方面的巨著,它列出的野生植物有414种,对它们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处理方法都作了说明,还附上精美的插图。欧洲直到18世纪雷安特才开始注意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比中国晚了400年;西方第一部印刷的植物图,在1475年德国人康拉德的《自然志》中才出现,比《救荒本草》迟了69年。

  由是,李约瑟评价朱说,他的工作也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重大贡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施温高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而且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专著。他认为中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栽培植物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l0倍和美国的20倍。美国植物学家里德在《植物学简史》中指出,朱的《救荒本草》是中国早期有关植物学的一部杰出著作,是东方植物认识和驯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

  早在l7世纪末,《救荒本草》就传到了日本。它以实用的内容、记述的方式乃至精致的绘图征服了日本学者。1716年,日本松冈庵将《农政全书》所收录的《救荒本草》全部翻刻出版,后来又出了不同的版本,专门对其进行训点和日名考订,而后在京都等地刊行,书名就定为《周定王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在日本的广为刊行,引起了日本学者的浓厚兴趣,其时,不仅研究它的文献很多,而且还出现“研究热”,有很多研究著作面世。如日本天保年间佐木朴庵的《救荒植物数十种》、《救荒略》和馆饥的《荒年食粮志》等。除此之外,朱种植物于植物园观察记录的方法也给日本的本草学界及后来的植物学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如岩崎常正见《救荒本草》在日本翻刻后,许多本草学家对其中植物存在不少疑问,他便决心弄清楚这些问题,他亲自到山野考察采集,花数年盆栽园培植物2000余种。并根据实物把每种植物的形状临摹下来,编辑成书。他不但弄清楚了以往本草学家一直未明的一些问题,写成了研究《救荒本草》很有成就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努力不辍,最终写成了当时植物学上最有价值、彩色图说2000余种植物的《本草图谱》。岩崎还于l828年创立了本草学会,把应用植物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