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39376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11日

学中医师从汪逢春

发布时间:2011-07-11 20:08:59      发布人: 一米阳光
 19岁的谢子衡受“顺者为效”的束缚,尊父命拜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为师学习中医。起初他有些逆反,但真正深入进中医经典中,却发现其中有无限的乐趣。学徒三年就被汪逢春带在身边抄单子,临症学习,在老师“熟读王之和,不如临症多。”的教导下,谢子衡潜心于用药研究。

  深得汪氏诊病之精髓,使谢子衡不仅学习到了汪逢春治病诊疗上的中医知识,更从医德医道上,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遇到医治疗效不明显时,汪逢春都会积极想方设法扭转病势,一旦无望,也不发怨言,不找借口推卸责任。他常教育学生,“如怨天尤人,自我吹嘘,等于自我报复,结果必将一败涂地。”

  谢子衡考取医师资格证后,汪逢春却仍不许他挂牌开业,和其他弟子一样,把它留在自己身边继续现察,嘱咐他遇有疑难多向别人请教,诊治病人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让谢子衡感触深刻的还不止于此,在中医学习的同时,大家经常一起讨论病例。在西河沿行医时,每月逢初一、十五则停诊讨论病例。而遇到疑难大症,有时也邀著名西医刘士豪、方石珊、汪国桢一起讨论研究,学生们恭听记录。平时会诊汪逢春常请林巧稚、田凤鸾,皮科会诊请赵炳南,他常说不能“抱残守缺,孤陋寡闻。”

  在汪逢春身边,谢子衡学到了新事物的同时还开阔了眼界,到西鹤年堂看标本、实习制药过程;到窑台去看锯鹿茸,到天坛复泰参茸庄去看制茸。汪逢春常对学生说,“自古医药不分,医生必明药物制法,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什么叫酒炒当归、吴萸制黄连,前胡为何用麻黄水炙等,明乎此,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谢子衡从学徒一直到汪逢春过世,一直都在身边,心中牢记老师对他的嘱托,“多积德,多读书,多吃亏,亦多为贵;寡言语,寡嗜好,欲寡未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