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贺赠联
叶恭绰(1881-1968.9.16),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甫、裕甫、玉父,号遐庵、遐翁,别署矩园,原籍浙江省余姚县人,迁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出身金石书画世家,清末举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清政府铁道督办。后历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交通银行总长、交通大学校长、全国铁路协会会长,孙中山大本营财政部长,北京国学馆馆长等职。工书法,用笔结体,自成一格。富收藏,精于艺事及诗文。中国当代著名词学、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www.findart.com.cn
民主革命时期,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芦汉铁路督办,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司长、局长、次长、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政治、经济、交通、教育。提倡交通救国,著写《交通救国论》,指派部员分赴交通部所属各校调查。后任孙中山大本营财政部长。1920年提出“以南洋(即上海南洋大学)为中坚,合并成一所学校,名为交通大学”的主张,并着手筹备改组。支持金城、周肇祥等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1921年2月组成交通大学校董会。3月经校董会选举、国民政府批准任为校长。12月奉系军阀上台被通缉,出逃日本。1923年应孙中山召,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部长。www.findart.com.cn
大革命时期,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筹办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3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主持收回京汉铁路主权。同年在蜜蜂画社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画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画团体。创办交通银行,筹建交通大学。1933年创建上海博物馆。
抗日战争期间,以卖字画度日,多次拒受伪职,保持民族气节。一度避居香港,以卖字为生。1940年参加了由郑振铎、蒋复璁等人发起的“文献保存同志会”,负责香港方面的古籍收购及转运工作,与日、美等国抢购刘氏“嘉业堂”及张氏“适园”两家藏书,均收归国有。在上海设“法宝馆”,供“文献保存同志会”在此整理书籍,雇人抄写目录,分甲、乙、丙三类,收入善本有4860余部,4.8万余册,对保存我国古籍有贡献。www.findart.com.cn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交通大学命名51周年校庆,校友们出于对其敬意,改工程馆名为恭绰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从香港返回北京,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画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及古代书画、音乐、文学研究。1953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是20世纪著名文化人、收藏家,擅书画,书风峭拔刚健,绰约多姿,以善写正楷书著名,尤其会写大字,笔力雄健。所作行草书也时参以楷式,不同凡响。绘画以兰竹松石为主,尤喜画竹,多取元人神韵。著述与编校古籍丰富,晚年将所藏大量典籍、书画、文物重器尽献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博物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www.findart.com.cn
1968年9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著有《交通救国论》、《遐庵谈艺录》、《遐庵清秘录》、《遐庵词赘稿》、《遐庵汇稿》、《叶遐庵先生书画选集》、《历代藏经考略》等。另收清人词集3000余种编有《全清词钞》、《历代藏经考略》、《五代十国文》、《广箧中词》、《广东丛书》、《序跋一辑》等传世。
叶恭绰自题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www.findart.com.cn
——自题(格言联)
尊前订就千秋业;
堂下罗生十种花。
——自题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含豪命素,动必依真。
——自题(格言联)
叶恭绰撰题联
孤亭当渡堪休足;
清水如泉好润喉。
——1933年题江苏省昆山县真义镇君子亭
据《信义志》记载,昆山县真义镇东有两亭,曰“东亭”和“西亭”,起源于宋代娄江摆渡口凉亭。元末文学家、诗人、江南富豪顾阿瑛(又名德辉)营造玉山佳处,选择了东亭辟池种植并蒂莲。1933年夏东亭池荷盛发,重台迭出,胜过往昔。真义人李肖白与地方人士亲赴沪上,面请叶恭绰前来探荷。7月26日,叶恭绰偕画家江小鹣、摄影家郎静山夫妇、姚虞琴和随从一行人到达真义。赏莲过程中,一个“顾园遗址保管委员会组织大纲”议就了,组织对荷池进行疏浚修葺。由于叶恭绰的倡导和资助,顾园遗址得到了地方人士的重视和保护。随后的几年里,真义整治了荷塘,修筑了堤岸,重建了东亭,因为荷花有“花中君子”的美称,重建的东亭正式改名为“君子亭”,亭中悬挂叶恭绰题书《君子亭》匾额一块,两旁有叶恭绰撰书的这副抱柱联。叶恭绰在赏荷后曾作《五彩同心曲》以记其事。曲云:“前身金粟俊赏,琼芙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梦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拈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保护顾园遗址的工作难以为继,东亭古莲却因此保护了下来。1949年后,东亭并蒂莲被移到亭林公园,至今犹存。www.findart.com.cn
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
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
——题江苏省题吴县崇报寺继庐亭
继庐亭因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继庐而得名。
叶恭绰贺赠联
绩学源三郑;
奇珍集四欧。
——赠著名画家、鉴赏家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7),江苏省吴县人。当代著名画家、鉴赏家。工画山水、松、竹、芙蕖,亦擅画马、牛。又精鉴赏,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所藏画幅,颇多为吴湖帆题识。“绩学”,谓治理学问。旧常称常识渊博的人为绩学之士。“三郑”,吴湖帆为吴郑龛孙,沈郑斋外甥,潘郑庵侄婿。“四欧”,吴氏藏宋拓欧阳询[率更]帖,凡四种,曰:《虞恭公碑》、《化度寺》、《皇甫诞》、《九成宫》。因榜其室曰“四欧堂”。www.findart.com.cn
栽花小试春风手;
放鹤期间碧落声。
——赠著名园林艺术家黄岳渊
黄岳渊,别号剡曲灌叟,在沪西高安路畔凿池堆山,种花蓄鹤,从事园艺数十年,著有《花经》一书。曾育名菊十大珠帘、妃女笑、粉晕妆、石榴红、水晶盘、束素腰、西子颦、半面徐妃、大红袍、墨荷等,尤以梨香菊最为奇特。岳渊好客,每当菊秀东篱,总备园蔬清酌,款待佳宾。一时名流雅士,纷纷送诗赠联,极力赞赏。此联即为其一。
知音犹及朱存素;www.findart.com.cn
妙技可追沈子蕃。
——赠著名缂丝艺人沈金水
1957年苏州缂丝老工人沈金水为朱桂辛(启钤)所书“松寿”副制成缂丝,叶氏见后叹为观止,遂撰此联交陈从周转送沈金水。“知音犹及朱存素”的朱存素,即朱桂门辛,存素为其堂名。此堂以藏缂丝刺绣名闻中外。叶朱二人对于我国刺绣事业历来提倡宣扬,志同道合,交谊很深,因谓“知音”。此年朱氏已90高龄,且健在,故云“犹及”。“沈子蕃”,指宋代著名缂丝家。www.findart.com.cn
历劫不磨,度人间世;
上寿无疆,为天下春。
——贺清末民初保皇党领袖康有为60岁寿诞
洛阳名园,扬州画舫;
武林遗事,日下旧闻。
——赠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
联语的四句,分别为集四部书的书名。
叶恭绰撰挽联
深心任豪素;
仙翮谢笼樊。
——1935年挽常州才子谢觐虞
谢觐虞(1899-1935),字玉岑,江苏省常州人。工诗词,娴骈文,擅书画。叶集句为联。上联集颜延之《五君咏》句,“豪素”,指笔和纸。下联用东坡《凤翔八观王维吴道之画》句,“仙翮”,谓高飞的鸟。www.findart.com.cn
人道先生未死;
我惟知己难忘。
——挽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1)
粉碎向虚空,昆玉真惊成并尽;
文章憎命达,云鹏应悔不高飞。
——挽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
作者为徐志摩友人公超的叔父,亦是徐的忘年交,因有此联。“昆玉”,谓昆仑山的美玉。比喻逝者品德高洁。“文章”,杜甫成句,出自《天末怀李白》,句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憎命达,谓憎恶命运通达者。喻以文学著称的人,往往命运困厄,好像文学故意憎恶命运通达者。www.findart.com.cn
洙泗溯母仪,空谷生刍容我奠;
河汾开教泽,横流砥柱赖儿支。
——1913年挽清末民初保皇党领袖康有为之母劳氏夫人
上联“洙泗”,即洙水与泗水,孔子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下联“河汾”,指黄河与汾河,隋末大儒王通聚徒河汾间。
三世纪论交,正始余音惭见尝;
一流惊顿尽,负元朝士更无人。
——1915年挽清末官员、民初遗老于式枚
于式枚历任京师大学堂总办、鸿胪寺少卿、吏部、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国史馆副总裁,与叶私交甚密。www.findart.com.cn
有泪剩倾河,堪伤国瘁人亡,岂徒为感恩知己;
此心匪为石,回忆星移物换,忍重论遗大投艰。
——1933年挽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梁士诒
梁士诒历任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银行总理,并署财政部次长,为交通系首领,对叶恭绰曾有提携之恩。
一生超是非毁誉祸福而前行,万古云霄终独往;
举世正困辱憔悴悲哀而无告,八方风雨适安归。
——挽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2)www.findart.com.cn
痛师门沉寂,邈若山河,公自有千秋,所悲十载皈依,无路相从重拜手;
嗟春事阑珊,几经风雨,时方感多难,为想群伦歌哭,吁天真欲召归魂。
——1907年挽清·管学大臣张百熙
张为同治进士,曾主持京师大学堂,人誉为“大学之父”。叶恭绰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附录:【叶恭绰轶事、趣闻】
〖翰墨情缘〗www.findart.com.cn
叶恭绰与毛泽东主席在年龄上刚好相差一肖,两人对传统文化均有自己的理解,只是表现于翰墨的心境不同。1949年以后的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做诗、写字,都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叶恭绰作为前朝遗老,在新政府担任着闲差,可谓“无官一身轻”,有的是时间自由自在地画画、写字,对平民来讲叫颐养天年,对叶恭绰这等人物来讲则叫老有所为。叶恭绰是前朝的“高干”,与毛泽东肯定有过交往,当然了解毛泽东,遂将自己编辑出版的《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寄给毛泽东,同时修书一封:“主席钧鉴:恭绰年来渥承光被,稍获新知,然结习未忘曩时所业,有可供参考者仍随宜掇拾,冀附轻尘之助,兹印成《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一种方式出版。谨上呈一部,期承乙览之荣,并赐训诲。附致崇礼。叶恭绰敬上。八月五日。”www.findart.com.cn
叶恭绰的谦虚、谦卑谁都能理解,那个时候毛泽东的威望极高,有理由俯视一切。但他看得起叶恭绰寄来的书,看得起清代学者的治学履历。接到叶恭绰的赠书,毛泽东很高兴,并立刻回函:“誉虎先生:承赠清代学者画像一册,业已收到,甚为感谢!不知尚有第一集否?如有,愿借一观。顺致敬意。毛泽东。一九五三年八月十六日。”接到毛泽东的信函,叶恭绰在兴奋中又有些惶恐,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能够亲笔回信,又没有想到毛泽东对自己所编的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毛泽东又给叶恭绰出了难题,毛泽东在信中所要的《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已被时间淹没。该书出版于1928年,其中的170名清代学者画像,由叶恭绰祖父南雪公亲手钩摩。书中附有清代学者的长篇小传,记述了学者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在当时影响甚大。尽管《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已很难找到,叶恭绰还是把自己珍藏的一套送给了毛泽东,并在信中表明了这套书的珍贵:“主席钧鉴:奉示敬悉。《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舍间存书已悉毁于变乱。兹另觅得一部奉请存阅,不必交还矣。馀致崇礼。叶恭绰谨上,廿一日。”令叶恭绰欣慰的是,毛泽东非常看重《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他在中南海的住所反复咏读,最后还在书的首页钤盖了自己的藏书印“毛氏藏书”,可见毛泽东该是何等看重叶恭绰所赠之书。www.findart.com.cn
毛泽东与叶恭绰追逐翰墨,但风格大不相同。毛泽东有思想,有才情,做诗、写字,常有惊人之举。叶恭绰晚年如意,画画写字是消遣,虽说腕下功力直追古人,但,独缺豪迈、畅达,输于郭沫若,更输于毛泽东。正如同叶恭绰与毛泽东对清代学者、学术有兴趣一样,人们也对叶恭绰与毛泽东的诗文、墨迹有了兴趣。他们在历史时空中成功定格,影响非凡,尤其是毛泽东。同样,能与之交往的人必然身贵,叶恭绰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可以与毛泽东交往,与中国的另一个伟大人物孙中山也是战友。现代书法家没有几人会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时人很愿意聊聊叶恭绰的书法。www.findart.com.cn
毛泽东与叶恭绰不同风格的书法,在21世纪的今天凸显出一种特殊的价值。毛泽东的书法得怀素遗韵,又加之非凡的人生历练,书法的人格化特征明显,醉人醉世。相比之下,叶恭绰的书法更靠近传统,这一点启功看得清楚:“先生体短而神清,食少而气旺。每见米饭只用半盂,面包只拈一片,盛筵之上,亦但取肉边之菜。而文章浩瀚,韵语丰穰,书法则天骨开张,盈寸之字,有寻丈之势。谓非出于异禀,不可得也。”叶恭绰长于章草,与沈曾植、郑诵先、王邃常诸君一样,他把章草写出了味道,写出了自己的面目。古人论书,非常在意写像了哪一家,又是否脱离了那一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叶恭绰从旧式教育里走出来,国学功底自然深厚,我们必须相信他临帖的深度与广度。然而作为书法家,人们更看重叶恭绰的艺术感觉和笔墨表达能力。这两点,叶恭绰没有让人们失望。在他的书法作品里,最夺目的就是书卷气,字里行间的文化信息、生命感受相互对应,呈现出作者雅士的气质和学者的精神。为此,叶恭绰的章草就少了笔墨刻意的雕琢,多了线条自然的流转、情感张弛的表达。从书法的技术层面来讨论,叶恭绰的书法又高于毛泽东。只是我们在判断书法的高低时,常常把这一点看得不太重要。没有办法,书法艺术是人格化的艺术,它有时显得很虚伪。www.findart.com.cn
人们评价书法,很难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这是历史留下的不良习惯。相比之下,文学要好得多,康熙、乾隆喜欢写诗,据统计,所遗留的作品达几万首之多。但是,在清代文学史,人们没有看见对他们诗歌创作的过高称颂。可是书法的价值判断,就没有这份幸运,首先是书法的价值标准不好确定,再有就是人们沿袭着2000年的文化心理,受“血统论”的影响,常常仰视那些大人与超人,这时候人的理性、甚至良知都会退之其次,在从众意识的作用下,人们就开始胡说八道了。谁的官大,谁的字就好,谁的钱多,谁的字就值钱,谁的地位特殊,谁的字就不同凡响……这样下去,书法艺术的真实面目就会在历史的时空中迷失。其结果将是中国文化的惨痛损失。好在毛泽东与叶恭绰地位特殊,其书法也高古、清劲、博雅,属人书俱佳。至于二人书法的艺术差异,也仅属于评论层面的事情,可以各说各的理儿。www.findart.com.cn
★ ★ ★ ★ ★ ★ ★ ★ ★ ★
鸣谢:感谢听松客先生对《叶恭绰》主题楹联的补充!
补充叶恭绰撰挽联5副
1、 1935年挽常州才子谢觐虞:
深心任豪素;
仙翮谢笼樊。
谢觐虞(1899--1935),常州人,字玉岑。工诗词,娴骈文,擅书画。叶集句为联。上联集颜延之《五君咏》句,下联用东坡《凤翔八观王维吴道之画》句。豪素:指笔和纸。仙翮:高飞的鸟。www.findart.com.cn
2、 1913年挽康有为母劳氏夫人:
洙泗溯母仪,空谷生刍容我奠;
河汾开教泽,横流砥柱赖儿支。
洙泗,洙水与泗水,孔子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河汾,黄河与汾河,隋末大儒王通聚徒河汾间。
3、 1915年挽于式枚:
三世纪论交,正始余音惭见尝;
一流惊顿尽,负元朝士更无人。
于历任京师大学堂总办、鸿胪寺少卿、吏部、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国史馆副总裁,与叶私交甚密。www.findart.com.cn
4、 1933年挽梁士诒:
有泪剩倾河,堪伤国瘁人亡,岂徒为感恩知己;
此心匪为石,回忆星移物换,忍重论遗大投艰。
梁曾任交通银行总理,并署财政部次长,为交通系首领,对叶曾有提携之恩。
5、 1907年挽张百熙:
痛师门沉寂,邈若山河,公自有千秋,所悲十载皈依,无路相从重拜手;
嗟春事阑珊,几经风雨,时方感多难,为想群伦歌哭,吁天真欲召归魂。www.findart.com.cn
张为同治进士,曾主持京师大学堂,人誉为“大学之父”。叶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谢谢听松客先生的补遗。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