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您我的外婆
发布时间:2022-04-27 16:00:07
发布人:
线官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有35年了,她平凡的一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一生仅有的一张照片也是农村转乡的照相师在她病前照的。外婆名叫张腊,农历1912月12月27日出生于临潼小金河湾,家中姊妹五人,排行为大,其次为弟,其他三个为妹妹,弟弟张根绪因生活所迫,逃难至临潼武屯镇胡李村落户,膝下有三子两女。农历1987年10月11日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5岁。
外婆出生的年代,代表着一个时代符号。她没有逾越过丝毫峥嵘岁月的空格,饱尝了岁月的艰辛。裹着小脚、挨过饿、受过歧视。18岁那年一顶花轿把她抬到外爷家,从此开始了为人妻为人母的日子,岁月的磨砺,生活的煎熬,外婆逐渐被砺炼成理家把舵的一把好手。外婆共有5个子女,艰苦的日子里,外婆仅凭包谷面南瓜汤把他们抚养成人。大女儿李秀英1930年出生,二女儿李英1934年出生,三女儿李秀兰1936年出生,大儿子李铁牛1941年出生,小儿子李旺牛1943年出生。曾听胞兄说过外爷在他7岁哪年来为他送过灯笼,当走到我们村水泉附近时,滑了一跤灯被摔碎了,从此回去再没有来过。也就是表哥2岁那年,社教运动时期,外爷(李应贵)被划地主成分大小队开会逼外爷上台批斗,而后条件不够划为富农,外爷受尽冤屈呕心不过,生病未起撤手人世。外爷其他二弟兄(李转、李应华)分别在挨批中就相继离世了,二外爷(李转)没有后人。这样一家人的冷暖就落在了外婆的肩上,家里的生活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教化子女们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勤劳本分、与人为善。我母亲排行为三,她在世曾说过,外婆的思想很传统,对子女要求很严,生活物资贫乏的年代子女们也没有少吃少穿,外婆夜纺昼织、纳鞋、缝衣都是在她农闲时来完成子女的穿戴。
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每逢暑假,我都会到外婆家找表兄弟玩耍写作业,究其原因,只是为了来外婆家打打牙祭,享受一下她对隔代的溺爱。外婆一家并不富裕,但是她对孙辈却是呵护有加,记得表哥喜欢听收音机,她曾给我说过,“让你爸从兰州回来了给你哥也组装一台”,我欣然允诺。记得当时组装的收音机外壳是用三合板自制的,很不美观,四节电池用硬纸裹起来,然后用废旧车内胎剪一环状胶皮圈,套在正负极之间,再将电源线压在胶皮下面。为了便于携带表哥就用绳子将电池和机子绑在一块,在家里提出拎进几乎不离手,这就是表哥当时用此工具来接受外界新生事物及社会动态的一种方式。
由于生活习惯,外婆每天两餐很少变花样几乎都是包谷糁和擀面条,吃自留地里种的菜,和外婆村中的孩童一起戏闹成为我常到外婆家的诱因。我的小学时代,是在外婆家渡过的。记得1975的一天,母亲要步行很远的地方去赶集卖草帽辫,提前一天就把外婆叫来照管我们,当时的鸡蛋是用来换油盐酱醋的,人们很少享用。在做饭时外婆就给锅里煮了几个鸡蛋。那时我们俨然觉得外婆是天底下对我最好的亲人,而我们无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胞兄心灵手巧,16岁就学会用树条编笼了,我表哥非常有上劲心,只要有时间就来我家请教学习编笼底的方法,当表哥成功编出一个笼时,开心的如同一只小鸟。我们小时候的表兄妹之间关系都是在外婆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外婆老了的赡养,是跟大舅舅一家一起生活的。她不甘于做晚辈们的累赘,总闲不住。依然坚持帮助扫扫地,冬季有时还自已烧烧炕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传统孝道文化在这个大家庭里被发扬光大,从没有听到外婆的儿女和孙辈出现不孝不义现象,晚年偶尔出现跟人学说话,有时还自言自语,这些征兆就是现在人说的老年痴呆。十冬腊月天在她常年卧榻的炕上一觉再也没有醒来,走的很自然也很安祥。外婆在世时是三世同堂,子嗣已达28人。
我年过半百了,外婆、大姨、母亲、大舅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生命年轮分别定格在75岁、 76岁、83岁、74岁,我从此回乡再也没有亲人叫我“我娃”来了,我失去了亲人,这种在成长中充满了多少的悲伤和沉重。外婆等老一辈,一生中没有到过大城市,也不曾到过离家远一点的县城,当时外公病重都是用架子车拉到县城进行医治,出门办事全凭步行,运输都是车拉肩扛。外婆至嫁到外爷家后,为了照管子女,回娘家的次数也很有限。逝世时享受了养老送终、寿终正寝,达到了儒家颂扬的人类生命的美好终结。
斯人已去不复返,逝者安息,生者继承遗志与人为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愿外婆在天堂保佑她的子嗣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每当给外婆上坟时看着今非昔比的外婆故里,我好想外婆啊!外婆,你在天堂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