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兵司令员顿星云
顿星云1912年2月出生于石首县新厂镇银海村,幼年丧父,仅读过3年私塾,12岁便以打渔为生。1927年加入儿童团。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初,顿星云等数十名共青团员,在区委书记刘在珍的带领下,乘船偷渡长江袭击横堤市团防,缴枪25支。不久顿星云带领10余名共青团员,扮成送丧大户,将一船枪支弹药从湖南南县运送到石首小河口根据地,他们机智地瞒过哨卡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30年6月,顿星云参加红军并加人中国共产党,随贺龙转战湘鄂西,历任侦察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在长征中,顿星云任红六军十六团团长。当部队进入云南镇雄县时,国民党部紧迫不舍,贺龙命令顿星云所在的六师杀一个回马枪,十六团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一股敌军企图抄十六团的后路,在此紧要关头,顿星云亲率两个连的兵力截击,打退敌人十余次冲锋,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顿星云先后任晋西北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和一二O师独立旅旅长。他带领武装工作队,活跃在晋西北。他放手发动群众,团结民主人士,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受到晋绥军区通令嘉奖。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中,他率领工作队开辟边区与敌后的交通,安全护送了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
解放战争中,顿星云率部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同兄弟部队攻克蟠龙、清涧、羊马河、沙家店,为牵制胡宗南主力,保卫党中央立下了功勋,是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一书艺术形象的原型之一。随后又参加解放宜川、韩城和荔北、西府、陇东等战役,接着进军新疆。1949年,顿星云晋升为副军长。
新中国建立初,顿星云任新疆伊犁、阿山、塔城三区党委书记兼五军政治委员。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在多民族聚居和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逐步完成了民主改革。
1952年,顿星云担任海军航空兵司令员,组织部队边打仗边建设,协同海军舰队解放沿海岛屿,保卫了渔民生产和海上运输,为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的海军航空兵呕心沥血。后调任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分管科研和院校工作,参与我军坦克的研制和干部的培养。1955年,顿星云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顿星云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为“走资派”,关押达5年之久,遭残酷迫害而致残。他坚贞不渝、威武不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顿星云任装甲兵部队顾问组长。他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1985年1月14日,顿星云因病逝世,享年72岁。顿星云身经百战,曾多次负伤,在遗体火化时,身体内还残存着11块弹片。
1985年6月3日,遵照顿星云将军的遗愿,由装甲兵部队和顿星云夫人、子女将顿星云骨灰的一部分送回石首。石首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将骨灰的一部分安放在马鞍山革命烈士陵墓内,一部分埋在他曾经战斗过的桃花山“红军树”下,一部分撒在县城至新厂银海村的长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