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坚忍刻苦 启蒙老师赞赏有加
南京音乐学院的李庆龙老师擅长各种乐器,并且极具耐心,对学生的潜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也是芦秀梅的启蒙老师。正是李老师发现芦秀梅的嗓音极具特色,在芦秀梅还不识谱的情况下,一句一句耐心教唱。“秀梅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她酷爱唱歌,我就极力培养她,她没有让我失望。”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一谈起学生芦秀梅,还是滔滔不绝。“那时,孩子们都寄宿在学校,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喜欢玩儿,可是秀梅每天早晚都会自觉地到操场上练声,日复一日从不间断。那时候,她学唱样板戏,怎么唱都欠点火候,我就让她先仿京剧唱腔,没承想,不久后,她就有了极大的进步。她扮演的柯湘、江水英等京剧中的英雄人物,更是在当地小有名气。记得有一次,一些从安徽过来的京剧艺术家看完秀梅的表演后,还直夸她身段好、唱得好。”
1974年,将要中学毕业的芦秀梅被当时的晋华纺织厂宣传队录取,但是她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那是在去大寨前,我专程带她去南京找我南师大的老恩师给她辅导了一段时间。这次辅导对她可谓意义重大。之后,在一次赴大寨的慰问演出中,她得到了一位在中央搞文化宣传工作的老领导的赏识。1976年,她考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要知道,中国歌剧舞剧院人才济济,她不是科班出身,作为"业余"歌手,她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中9个唱民歌的歌手之一,这多不容易啊。1986年,年仅29岁的秀梅就获得了第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银孔雀奖。”李老师骄傲地讲述着。
“秀梅是个有艺德、知恩情的孩子。她成名后,走到哪里都不忘提我这个启蒙老师。她还常趁外出演出间隙来看望我,有时还请同事来接我去看她的表演。有一次,河北电视台请她做一档谈话节目,她还请我与她同台。”李老师回忆道。
她淡薄名利教育晚辈不能忘本 芦秀梅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成名后,她也不忘提携晚辈。 白赟是芦秀梅老同学白民贵的孩子,也是芦秀梅一直着力培养的学生,现就职于山西省歌舞剧院。提到自己的恩师,白赟深情地说:“秀梅阿姨是引领我走上音乐道路的伯乐,在艺术修为上给过我太多的指引。记得那时我才上高一,也是刚刚开始系统学习声乐,正巧有一场由戴玉强和幺红主演的歌剧《茶花女》要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票价每张380元。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秀梅阿姨辗转联系到我们,要送票给我们去观看。我当时想都不敢想,自己一个小孩子能走进那么专业的剧院,能看到那么上档次的表演。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音乐事业的信念。” 受芦秀梅的影响,白赟现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对音乐向往但又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学生去学习音乐。“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的传承,以最朴素、最温情的方式,就像当年李庆龙老师帮助秀梅阿姨一样,就像秀梅阿姨帮助我一样,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秀梅阿姨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就是她对名利的淡薄。无论外面商演给她多少钱,只要跟单位演出时间发生冲突,她都会毅然决然地推掉前者。她一直告诫我,人无论走到什么高度、什么层次,都不能忘本,这是做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