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3岁女童王凤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77009372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24日

“眼癌女童王凤雅”事件的真相来了,真相果然从不缺席

发布时间:2018-05-29 19:11:28      发布人: jackson

终于,“眼癌女童王凤雅”事件的真相来了,真相果然从不缺席,只是会迟到而已。这个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河南省太康县2岁半女童王凤雅事件等来了公平和道歉,早前舆论对于其家人的“诈捐”、“虐待”、“弃疗”的臆测声音一度让这个家庭受到了压力和打击,而今,社会众筹平台的官方认证、社会募集资金的款项流向……每笔明确的去向,让“小凤雅事件”出现了舆情反转,网友纷纷转发道歉。

当下,或许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募捐,这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社会募捐,但在自媒体主导下的臆测之中,网友情绪被煽动的刹那间,真相已经被舆论忽略。一些大V、公众号、甚至传统媒体,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批判”声音,小凤雅因网络平台而募集到救助的微薄钱款,也因网络平台让自己及自己家人卷入这场舆论风波中,舆情反转的背后,都指向了“网络”这一平台,但这究竟是谁之过?

莫让批判的惯性思维遮蔽真相。首先,无疑媒体的批判思维是天生的,常有人将“媒体”称为社会的第四监督利器,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井喷式发展,这种“新媒体”的监督效果及影响往往大于传统媒体。但就像双刃剑一样,这样的监督效果和影响往往对于网络舆情是一种“引导”,从某种程度说,有“议程设置”之意,这更让快节奏、碎片化的受众在接收信息囿于浅阅读的习惯,易产生对事件的模糊印象和情感性评价。其次,随着大V以及部分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开始采用艺术性的修饰手法来表达观点时,受众的接受程度相比第一阶段是更容易的,这就让受众对于事件本身在原有印象的基础上加深。这本也有好的一面,但就像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样,毕竟自媒体平台出于经济利益出发,为博得眼球,其主观臆测往往会遮蔽真相,甚至在交错复杂的事件中,一度让舆论不再聚焦真相的寻找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