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谭家述
谭家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是红八军和红六军团创始人之一。他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历任游击大队长、纵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参加过的较大的战斗有九陇山、将军山、永阳镇、九渡冲、棠市、沙市、龙家寨、忠堡等。他作战指挥机动灵活、坚决果断、身先士卒,并在战斗中多次负伤。1939年,谭家述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8月回国后任晋察冀军政干校和华北军大教育长、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防空军副司令员兼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军事学校管理部部长,为创建防空军和加强空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8月11日因病去世,终年78岁。
一
谭家述原名谭寿生,1909年8月生于湖南省茶陵县龄肪乡中州村一个贫农家里。尽管终日辛劳,全家每年的收入却只能维持八九个月的口粮。为了让谭家述读书,全家人忍饥挨饿、省吃俭用。他9岁开始读书,12岁时考入茶陵县龄肪高级小学,两年后因无钱缴纳学费而辍学,在家跟随父亲种地。1924年冬,谭家述才15岁,父亲送他到茶陵县一家普济堂中药店当学徒。从那时起,他完全脱离了家庭的供养,靠自己的劳动为生。
在当学徒期间,谭家述经常与一些同乡好友接触,有一个最要好的叫罗青山。罗青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常与谭家述交谈一些时事,讲述革命道理,宣传党的主张和目标。在罗青山的介绍下,谭家述于1926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参加团组织的一些秘密活动,过团的组织生活,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同年10月,根据团组织决定,谭家述脱离学徒生活,回到中州村开展革命活动,与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的哥哥谭家旺并肩战斗。这一时期,正值大革命时期,家乡的农民都行动起来了,革命情绪高昂,在他和农协会员的组织下,打土豪、捉劣绅,同地主进行清算斗争。他还经常帮助中共地下组织送信、送情报。从此,谭家述加入了革命队伍的行列。
二
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中国共产党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的名义,在武昌滨阳门华中师范开办了一个军士教导队,由各地精选最好的党团员参加受训。当时,中共茶陵县委选派了谭家述、谭超群等5人,于1927年1月去武昌投考,谭家述被录取了,编入教导第一大队一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公开叛变革命,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教导大队开到江西九江大冶,人员散编到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四师中,谭家述被编到第七十二团团部通信班,担任副班长。这个师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之一,部队在九江集结后开赴南昌,同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原叶挺独立团扩编的第二十五师部分兵力,以及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南昌警察武装,合计约2万余人,准备举行起义。谭家述同战友们一起,紧握钢枪,急切而又激动地等待着南昌城头划时代的第一枪。
8月1日凌晨2时整,三声清晰的枪声响彻夜空,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霎时间,起义军官兵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杀向国民党军,冲锋号声、枪炮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震撼中外的英雄乐章。
谭家述及所在的部队在叶挺指挥下,参加了攻打松柏苍天主教堂的战斗。教堂里的国民党军队紧闭大门,在钟楼上架起机枪,封锁住了狭窄的巷道,担任主攻的部队前进受阻。身为共青团员的谭家述,同其他党团员一起挺身而出,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军,硬是把天主教堂的大门砸开。在“铁军”的冲击下,国民党军纷纷举手投降,贺龙、朱德等领导指挥的部队也节节取得胜利。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将南昌的国民党守军3000余人全部歼灭,缴获枪支5000余枝(挺)。起义军胜利的消息像春风吹遍南昌城。
南昌起义中谭家述右腿负伤。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委员彭湃派船把在南昌起义中负伤的四五百名伤员转移到香港。到香港的第二天早晨,饥饿难忍的伤员们没有更换便衣,就纷纷上街买早点吃,结果被港英警察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囚禁半月之后,这批伤员被国民党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的部队押回到广州,强迫他们当兵。谭家述被编入李部特务第一营第三连当二等兵。1927年秋,李济深北上攻打湖南军阀唐生智,部队开到广东韶关时,谭家述下决心逃跑。一天晚上,他趁着夜色逃出来,翻过一座悬崖峭壁,回到湖南境内。谭家述逃出后,忍着巨大的伤痛,在杂草丛中爬行,伤口还在不停的流血。为了不被发现,他把身上的军衣扔掉,白天藏在树丛中,夜晚光着背继续赶路。
一天,谭家述走到湖南江边饮水时被人发现,他吓了一跳,谁知来人恰巧是他的一个亲戚。见他又饥又渴还拖着负伤的身子,亲戚顿时双眼充满了泪花,把谭家述拉到山上僻静的地方,焦急地问:“你怎么回来了?国民党已发出缉拿你的命令,到处贴满了告示,你回去就是送死啊!”谭家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继续隐藏起来,让亲戚给家中送个信。
几日后,他又走到茶陵、酃县两县交界的溪江村,遇到了他的姐夫。姐夫讲述了谭家述参加革命后家庭及亲人被迫害的情况。原来,土豪和地主趁大革命失败,将他家的土地没收、房子烧毁、亲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灭绝人性的摧残。他的妹妹和媳妇(未圆房的童养媳)被杀,父母被关进监狱。国民党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又把他的父母放了出来,派人跟踪监视,企图找到谭家述的下落。两位善良的老人横下一条心,宁肯自己死,也决不让国民党找到儿子,他们到处流浪,以讨饭为生。他的姐姐也被关进监狱,为避免弟弟来救她而落入虎口,在狱中用剪刀剪开喉咙气管,狱卒以为她已死了,就将她扔到荒郊野外,因她剪的不是一条致命的血管,所以又活了过来。他的哥哥谭家旺被地主谭寿德抓去要杀掉,母亲知道后不顾一切到谭寿德家求情,狠心的地主说:“不杀可以,你舍得将他的两只眼珠挖掉吗?”母亲看着被绑的儿子,心如刀绞,含着眼泪说:“只要不杀,我情愿照顾他一辈子。”谭家旺宁死不屈,对谭寿德说:“你杀了我,会有更多的谭家旺站出来,穷人是杀不绝的!”当日,谭家旺被拿大刀、斧头的贫苦农民救了出来,送过河隐藏起来,几个农友却也因此不幸牺牲了。
谭家述得知这一系列不幸消息后,更加坚定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时隔半月,恰逢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攻占了茶陵县城。寻找部队和组织心切的谭家述立刻赶到茶陵县,找到县委书记谭思聪。他盼望回到革命队伍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了。
三
1927年11月中旬,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占领了茶陵县城,分兵打土豪、分浮财,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并建立了中共茶陵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谭思聪任县委书记,谭震林任政府主席,这是井冈山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与此同时,工农革命军还帮助茶陵县组织了赤卫队,赤卫队共有80余人,直属茶陵县革命委员会指挥。按照县委决定,谭家述担任了茶陵县赤卫队队长。
1928年1月,谭家述率领的农民自卫军随第一团从遂川黄坳回到井冈山。部队进行休整后,毛泽东决定让谭家述回茶陵开展游击斗争。当时,赤卫队仅有主力红军攻占茶陵城后发给茶陵党员积极分子的5枝枪,其余的武器就是大刀、梭镖。1928年2月,谭家述率领茶陵游击大队从井冈山出发,翻山越岭,经沔渡、华里来到坑口下罗时,探知湖口驻有国民党军队。谭家述立即派游击大队的彭飞德等3人佯装樵夫前往侦察,发现驻扎的是衡阳挨户团的一个大队。当晚,谭家述带着十几名游击队员急奔湖口,乘其不备,将其击溃,缴枪数枝,取得了下山后的第一仗胜利。
1929年12月,国民党军三面“围剿”井冈山。茶陵、永新、宁冈3县,游击大队奉命固守九陇山,牵制“围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井冈山失守后,国民党用8个团的兵力进攻九陇山。经过3天激战,游击大队的子弹打完了,国民党军队趁夜色摸进工事,游击大队领导决定进行分散埋伏。当时,大雪纷飞,队员们以冰作床、以林为房,3天无食,但革命意志丝毫不动摇。正月初三夜里,部队突出重围,经中芫到达湖口。在中芫时,他们从群众家里借了一斗米烧了一锅饭,但没有碗筷,大伙就围在一起用手抓饭吃,边吃边风趣地说:“我们真是肉碗盛饭鱼汤送。”表现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国民党惊恐万分,挨户团也龟缩在城里不敢轻举妄动。游击大队接二连三地打胜仗,成立了严(塘)尧(水)区苏维埃政府,使茶陵革命根据地的东部和北部连成一片,游击力量骤增。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报纸不断登载游击大队活动的报道。1930年3月7日《湖南大公报》曾载文说:“……最可恨者,茶陵赤卫团谭思聪、陈韶、谭家述、袁肇鸿等,恃赣匪为挟命,盘踞湘赣接壤之太湖、倒坪、木冲一带,负险自固,不时出没于茶属田东、上方、东坑、白水龙、南湾、尧水、岩口、岩内等处……”国民党只要听到游击大队来了,便胆战心惊。
四
1930年8月,茶陵游击大队奉中共湘东特委指示,改编为湘赣苏区游击第二纵队,谭家述任纵队长,宋世仁任政治委员。接着,湘东特委决定组成湘东独立师。10月6日,湘东独立师在萍乡大安里正式成立,师长刘沛云、政治委员谭思聪、参谋长马赤、政治部主任王震,下辖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张维、政治委员田可平;第二团团长谭家述、政治委员王震兼任。全师共800多人,近500枝枪。第三团以第二纵队为基础,连同宜(春)萍(乡)游击大队、醴陵游击大队编成,有400多人、200多枝枪。
1931年4月至9月,湘东独立第一师3次攻打永阳镇,三战三捷。谭家述参与组织指挥第三团参加了第一、第二两次战斗。他在第二次攻打永阳镇时肺部负了重伤,未能参加第三次攻打永阳镇的战斗。
永阳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县西南,距县城约百里,是通往永新县和井冈山的咽喉大道。第一次攻打永阳镇是4月4日。当时蒋介石集中20万兵力,开始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对中央苏区周围地区实施“清剿”,在赣江以西地区部署了国民党军3个师又3个旅,并先后占领了永阳镇等地。湘东南特委指示湘东独立师和红七军第五十八团、红二十军第一七五团联合行动,予以狠狠打击。4日,湘东独立师和第一七五团从东、北两个方向向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二三○旅发起突击,第五十八团为预备队。战斗打响后,湘东独立师两个团在谭家述、王震和第一团团长张维、政治委员田可平率领下,突破外围阵地,冲入镇内展开巷战。国民党军一面倚仗优势兵力,凭借民房拼命顽抗,一面集中主力向第一七五团反扑。由于国民党炮火猛烈,第一七五团不得不后退。在此紧急关头,第五十八团投入战斗,击退国民党军的反扑,旋即与湘东独立师协同,全力推进,将其全部击溃,解放了永阳镇。
同年9月下旬,独立师得到报告,国民党军又占领了永阳镇,决定再次攻打永阳镇,谭家述和王震受领任务带领部队连夜出发。那天晚上乌云遮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指战员的衣服全湿透了。经一夜急行军,天亮前到达永阳镇附近,首先消灭了几个守军哨兵,然后迅速展开战斗。激战1个多小时,发现不是挨户团,而是国民党正规军的1个团。针对情况的变化,红军调整了战斗部署。参加这次攻打永阳的除第三团外,还有其他部队及地方武装:湘南游击大队、红三军团特务营的两个连、河西教导队一部分。红军经过两个小时的鏖战,才把国民党军完全消灭,俘虏近千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和手榴弹。
在第二次打永阳镇战斗中,谭家述率领部队勇往直前,在向国民党军的堡垒冲击时,不幸被子弹击中,弹头从左肺穿过,因流血过多陷入昏迷状态。警卫员将草药嚼碎塞入谭家述的伤口,将他背下了火线。当时白色恐怖非常厉害,为了安全地让谭家述养好伤,老百姓把他放在门板上,藏在一个地洞里,每天用盐水给他清洗伤口,想尽一切办法弄米煮粥给他吃。这次重伤使他的头发全脱了,后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
1932年1月,王震参加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归来,带回上级的指示,宣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成立湘赣军区,统一武装指挥”的命令,旋即成立了湘赣军区。军区成立后,湘南地方需要有一支部队,中共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决定以茶陵县地方武装为主,从军区直属队和独立第一师各抽调一部,加上湘南地方武装,合编为新的独立师,谭家述为师长,曾毅之为政治委员,全师共两个团,800多人、500多枝枪。新独立师略加整编训练后,即由谭家述、曾毅之率领到湘南开展斗争。不久,谭家述又回独立第三师任师长。
1932年2月中旬,中共湘赣省委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的指示,将独立第一、第三两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红八军在吉安天河建立了领导机关,肖克任军长,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兼红八军政治委员。红八军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师3个师,谭家述任第二十二师师长,王震为政治委员,全师共有1200余人。
红八军成立后,湘赣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过多次较大的战斗,比较著名的有九渡冲、棠市、梅花山、潞田、沙市等战斗。这些战斗,谭家述和王震领导的第二十二师都参加了,其中打得较为漂亮的是九渡冲和棠市战斗。
1933年4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进攻湘赣苏区的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退出永新据守莲花,第十五师驻于宁冈。红八军领导研究决定,对驻莲花的国民党军队加紧围困,迫其调动,在运动中予以歼灭。5月1日,国民党第六十三师派出4个营又1个连前往茶陵接运军需,红八军首长决定趁国民党军队返回时在九渡冲地区实行突袭。6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队押运大批辎重成一路纵队进到界化陇九渡冲地区,并沿大道向莲花方向前进。监视国民党军队的茶陵独立团首先与之交火,牵制了部分国民党。另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进到花竹、木鱼坳一带,谭家述、王震按照红八军首长拟定的作战方案,率领第二十二师在花竹附近展开战斗,向新泥岭、背屋后背和帐顶山攻击前进。这时,国民党军先头两个营已占领了新泥岭、背屋后背、木鱼坳等高地,并正在围攻坚守帐顶山的茶陵独立团,掩护其部队和物资通过九渡冲峡谷。红八军进攻部队利用茶陵独立团已经吸引住国民党兵力和火力的有利形势,迅速攻占了新泥岭和木鱼坳高地,将国民党军队压制到九渡冲和界化陇之间的谷底。接着,红军居高临下,全力猛扑下去,打到黄昏,将国民党掩护部队两个营完全消灭,缴获了全部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