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惇靖传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5师103旅205团团长,后升任第103旅旅长。1936年在西北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1军少将参谋长,在绥西参加抗战。1939年夏指挥所部与日军首战于绥西乌拉瑙包,退敌告捷。1940年2月日军自包头西犯,协同其父马鸿宾指挥所部迎战于乌布浪口,日军溃退。数日后再战,阵地被突破,反攻中收复临河、五原等地。1943年8月任第81军35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1师师长。1947年春任海固兵团司令。1948年11月其父马鸿宾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接任国民革命军第81军军长,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1949年9月19日,马鸿宾父子在宁夏省中宁县率第81军军部和第35师、第294师、第358师共约1.6万余人通电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 jun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 jun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独立第2军军长(政治委员甄华),解/放 jun宁夏省军区司令员,甘肃省第一、二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
1972年10月1日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66岁。
附注:国民革命军第81军中宁起义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第81军军长马惇靖与父亲马鸿宾一起率领军部和第35师、第294师、第358师共约1.6万余人在宁夏中宁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人民解/放 jun改编。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以后,9月中旬,解/放 jun第19兵团进军宁夏,在中宁县黄河南岸的常乐、枣林一带歼灭了国民党第81军两个团。随后,经过学习教育,将被俘官兵释放回中宁,让他们对第81军下层官兵开展瓦解工作。与此同时,解/放 jun第19兵团联络部长甄华在兰州邀请郭南浦、马宏道、马凤图、马季康、马元风、马忠汉、白连升、杨思等,组成一个“和平代表团”,以彭德怀的名义,从兰州到达银川,重点做争取马鸿宾的工作。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和协商,马鸿宾表示同意请代表到中宁石空渡口与马敦靖谈判起义问题。郭南浦等和谈代表到达石空渡口与马敦靖见了面,双方谈判十分顺利,马惇靖说:“我们军Ren的职责是保国卫民,毛泽东主席比蒋介石好,人民解/放 jun比国民党军好,我们就跟随毛主席,跟随解/放 jun。”随后,郭南浦等一起到中宁向甄华汇报了情况,马惇靖也派出代表马培清与解/放 jun具体协商起义条件。这时,国民党派徐永昌乘飞机经银川到包头去劝阻傅作义和董其武在绥远起义。马鸿宾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存有疑虑,对起义后的前途放心不下,便搭乘徐永昌的飞机到包头分别向傅作义和邓宝珊讨教,傅作义告诉马鸿宾说:“和有利,战不利”。邓宝珊力劝马鸿宾:“既要起义,就要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不要轻信谣言,以免误入歧途。共产党的政策是欢迎起义的,也是优待起义人员的,将来对起义人员,不论是官是兵,一定给予妥善安排。前面已经有不少起义的例子,你要解除怀疑。”通过与傅作义和邓宝珊密谈,马鸿宾心中有了数,坚定了起义的思想。18日又随徐永昌的飞机返回银川,连夜做儿子马惇靖的工作,鼓励他坚定走起义的路。
9月19日,国民党第81军军长马惇靖与解/放 jun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中宁经过正式谈判下午5时,双方代表两军签订了《解/放 jun第19兵团与国民党第81军和平协定》。至此,马鸿宾、马惇靖父子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率领第81军16000余官兵起义,并按协定组织黄河以北船只,迎接解/放 jun渡河,然后将部队集中在中宁地区,等待解/放 jun改编。随后,解/放 jun总部发布命令,将国民党第81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jun西北军区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第81军的起义,减少了宁夏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宁夏全省的解放起了积极作用。9月26日,银川成立军管会,杨得志任主任,马鸿宾、朱敏、曹又参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