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任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6832519
本馆由[ Jackson]创建于2017年10月02日

香港青少年自杀率上升

发布时间:2017-10-02 15:43:5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

然而,香港社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香港青少年自杀案例的上升。

让人惋惜的是,教养女王一朋友的大学同学女儿也是最近跳楼自杀,她在自杀前还与天窗出版社《我的职业是帮人写遗书》的作者联系过。该自杀女生的父亲对出版社和政府允许这样的书出版感到十分气愤。该父亲还指出,该书作者在香港论坛活跃,吸引了不少学生青少年的关注。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最新数据指,2016年自杀个案下跌,唯独青年组别的自杀率上升。

10至19岁自杀率由2015年每10万人有3.79人自杀,增至去年的4.07人。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自杀危机处理中心主任何永雄称,去年学童及青年求助个案数字亦上升,最年轻求助者仅7岁,而10至19岁的求助个案有104宗,较2015年上升逾23%;主要问题是来自家长,包括与家长有矛盾及见到父母冲突而情绪受困扰,其次才是学业问题。

何永雄指出,10至19岁的青年有主见,渴望受重视及尊重,但不少家长欲子女得到最好,单方面为他们安排人生,两者因此常有矛盾,鼓励家长为子女规划人生时让他们参与其中,商讨两者均满意的方案;同时亦提醒父母勿在子女面前冲突,因父母是子女安全感的来源,若见到父母不和,会造成他们不安和恐惧感,若不幸发生冲突,应尽量向子女解释,释除他们的疑虑。

面对子女生活和学业压力,以下有十一条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减压的建议:

1)确保孩子至少每天6小时睡眠;

2)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学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3)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4)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5)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告诉他们,他们是你的命根子!告诉他们你每天都爱他们。告诉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6)告诉孩子不要用初高中的标准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联明有能力。你会在大学感觉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来了;

7)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8)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9)学会从朋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这叫"有路子",高情商的重要特质。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10)通过活动、宗教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热诚,使之了解生命的目的;

11)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边上一起做事或只是说说话。

提醒:最近香港发生几起自杀事件,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家长也要注意他们最近的情绪。而且自杀都有征兆,需要家长留意。

关于青少年自杀征兆

1、语言上之征兆:

话语里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想死的念头。如

我希望我死了

没有人关心(在乎)我的生死

如果我不存在的话事情也许会好些

等等负面消极的语句。

2、行为上之线索:

包括

1. 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积极活泼的学生变为退缩不想说话,原来 安静的学生变成很多话,谨慎的人变成喜爱冒险。

2. 学校或实验室的问题,如:成绩大幅滑落,上课打瞌睡,原本按时缴交却 不再按时缴交作业,突然发脾气,工作上突然常出错,引发较多的人际冲突。

3. 放弃物质且安排事情,如:将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别人,立下遗嘱或将 心爱的东西丢弃、处理掉。

4. 滥用酒精、药物,如:增加喝酒的次数与饮量,明显地影响正常的生活秩 序;增加了镇静剂或安眠药的使用,甚至服用禁药。

3、环境上的线索:

个人的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动使得他穷于应付,

1. 一个重要人际关系的冲突或结束(恋人争吵或分手,双亲离婚或死亡,亲密的兄弟或姐妹长期的离去或死亡、与指导教授或实验室同学的重大激烈冲突等)

2. 家庭发生财务或安全上的危机

3. 被退学或成绩低落

于此情况下,个人容易显现出不良好的处理或因应技巧,亦即不能看到或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许多方法,而陷在没有办法里,连带着出现的是缺乏信心或失去信心的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咨商中心许文耀教授《拯救失依的灵魂》文章。

如果青少年有出现以上的状况,或者三种因素的延伸,家长,教师,社工们心中的警钟可要大响:我正可能面临一个自杀危机的学生。

以下附上求助机构联络方法。希望家长更加关爱子女的心理健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