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廖氏六修宗谱序
大胜廖氏六修宗谱序
(六甲主任廖青撰写)
谱者,家史也。家无谱,如国无史也。国家强盛则修史,家族兴旺则修谱。国家无史将失去文明,家族无谱何以昭先人之志,而励后嗣勿忘其祖宗之功德矣!
水有源,树有根,祖有宗。鼻祖师道公偕侯氏太妣自江西豫章太和圳上早禾村,宦学衡阳,择衡西而居之,递传十五代大寿公,生子原隆;大高生子原瑛,开金兰八甲。十六代祖原隆公配毛太妣生子曰宗明、昇、谅、权、仲,配吴太妣生子曰宗政、和;明公开老一六滩。政、和二公共守七甲。昇公独辟六甲。因此,原隆公为我大胜廖氏之始祖也。昇公生子三,祖秀、敬、森。敬公开五、八、十、九滩;森公开七、一、二、三滩。数百年来,蘭茁桂香,瓜瓞绵联,以一人之身开数万人之众。大胜廖氏以大胜为发祥地,星罗棋布,遍布各州县,成为本地区皎皎之大族也。
吾族五修宗谱距今将八十年矣。上世纪的前半叶,我国历经沧桑,风雨飘摇。祖国山河破碎,遭受日寇铁蹄践踏,加之社会变革,族人对老的谱牒珍藏意识淡薄,以致谱牒几乎毁之一空。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家族也更加兴旺发达。因此,八十年代就有不少姓氏开始撰修家谱。九十年代修谱之风遍及华夏,己卯年九月,吾族一些有识之士,首先发起六修宗谱,于是族人积极响应,成立了六修宗谱理事会,选出理事会人选,由理事会主持日常修谱工作。
在修谱工作中,理事会机构日趋完善,选举理事长一人,常务理事三人,理事若干人。下设编委,财务组,各滩选出滩长、各房选出房长,齿录员。理事会先后起草并发出了“六修宗谱议案”、“倡议书”、“致廖氏族人信”和财务制度。对吾族有声望的海内外贤达发出聘书,任六修宗谱荣誉理事长,争取他们对六修宗谱的指导和支持。有身居台湾而身系家乡的大卫公先生解囊相助,捐助巨款,为六修宗谱出了一臂之力。
以前三十年一修,其经费主要是房族公产开支,这次不同,经费要靠工作人员走村串户,收取红丁费,因此给六修就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修谱工作中,从宣传发动到谱牒圆满竣工,历经一年多时间,族人花巨资出大力。有花甲之人、古稀之辈、耋耄之年的老翁为六修奔走相告,大声疾呼,录齿录,收经费,写传记,冬冒风雨,夏顶烈日,不辞劳苦,出谋划策,呕心沥血,鼎力相助;也有各滩长终日奔波,做一些具体细致的繁琐工作。我大胜廖氏六甲八个滩,万人之众,分布面很广。由于族人的努力,能把常宁的九滩、双峰的老一六滩,以及散居广东、四川和其他省市的吾族部分后裔载入谱牒,这是全体工作人员戳力同心之举。
老的谱牒虽然难于全部找齐,好在首谱有几卷全部找到,这是吾族六修宗谱之大幸也。不过有的滩的房谱确实难于找到,这就给编委编写六修家谱带来了不少困难,上几代的殁丁无法考究。在此,我谨代表理事会向列祖列宗请罪,同时,也向吾族同胞表示歉意,敬请族人谅解。为使新老谱牒衔接,既不失原谱格局,新谱仍用皮纸、竖式,又为新谱增添了一些内容。这次我们把原谱总卷上的重要文稿和六修谱序、叙、芳名录、任事人员名单均刊登在家谱上,让我族所有后裔都能了解一点我们大胜廖氏家族的历史和现状。
这次修谱,实行男女平等,女性同样上谱,一视同仁。
五修宗谱大房和二滩尚有不少记载,这次由于没有找到大房和二滩的房谱,因此,大房和二滩人员或迁徙异地,或居本地无法归宗,以后若发现他们的根底可补上,七修亦照样归宗修谱。
在编写工作中,各滩齿录之误各负其责,新谱上的文稿如有差错乃编委之过也。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我族同胞批评赐教。
二十一代嗣孙俊健字靑沐浴敬撰
公元二零零一年岁次辛巳春月谷旦
阖族同刊
说明:
这篇“大胜廖氏六修宗谱序”是六甲主任廖青先生为《大胜廖氏六修宗谱》撰写的序。
廖青先生衡阳县长安乡柳树村社公组人,原名俊健。长安中学退休教师,大胜廖氏六修宗谱常务理事、主编。
现将此文收录于此,以告慰父亲母亲,我们后人已经认祖归宗了。
大胜廖氏六甲第二十三代嗣孙大平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