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警察张本树
张本树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的25年间,累计办理各类案件1260起,调解各类纠纷980起,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群众称赞他为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真正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模范。因长期劳累,忘我工作,2004年7月张本树病倒在外出办案途中,被诊断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遂住院治疗。
张本树生病住院期间,受到了中央和省上领导的亲切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同志要求公安部领导研究支持治疗的办法;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要求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张本树的家庭困难;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董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专门看望了张本树;省公安厅领导也多次到医院看望张本树,并妥善解决了张本树同志家庭生活中的困难。
今年11月28日,张本树由其妹提供造血干细胞供体,在西京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12月25日,张本树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努力抢救无效,于26日凌晨1时30分病逝。
铁汉警察张本树
张本树生于1960年6月,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的25年里,他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曾在岚皋县担任乡镇主要领导,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党政干部。1994年,他满怀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毅然放弃乡党委书记的职位,调入岚皋县公安局当了一名普通民警。在公安工作岗位上,他先后任民警、派出所所长、刑警中队长、交警中队长、治安大队大队长,今年6月任岚皋县公安局副政委。
1996年,横溪乡二郎村六组村民高新贵的儿子高锋在河北一铁矿打工时,被横溪乡一个叫林发财的偷去了3000多元钱。高锋回家之后去官元派出所报案,因为按案件管辖区规定,此类案件应由案发地警方处理,所以派出所的人说不是在本地发的案,不予受理。当时张本树正在县里开会,回来后听说了此事马上赶到横溪,连夜把林发财抓住了,并追回了那3000多元钱,几天以后又亲自送到高新贵的家里。高新贵说:“张本树没抽我们一根烟,没喝我们一口酒,就帮我们把事办了。”
2002年6月,山西省繁峙县发生矿难,20名岚皋籍矿工不幸遇难。得知消息后的岚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马上派出张本树一行三人组成“山西繁峙6·22矿难真相调查小组”,马不停蹄地赶往繁峙县。他们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寻找证据,一举揭开了这起特大矿难瞒报黑幕。在调查中,张本树一行曾遭受恐吓威胁、被不明身份者跟踪围攻……
繁峙矿难事件引起了中央、省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全部缉捕,矿难者家属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岚皋县公安局长杨鹏说:“他有时破案三四天不睡觉,我只好强制性地命令他休息。去年7月份发现流鼻血的时候让他去检查,他不去。在工作上,老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记者眼中的张本树
第一次见到张本树,是在巴山深处的那个小县城岚皋。
2005年5月28日,这个平常日子我却无法忘记!那天,身患白血病的张本树刚刚从西京医院做完化疗回到岚皋县城,听说县上领导和同事要来家里看望他时,张本树执意让妻子给自己换上那身警服。这便是张本树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在以后的几天采访中,我和张本树渐渐熟悉起来,除了谈工作,更多的则是谈生活中的繁琐小事和感受。
在采访中,看到刚刚出院的张本树很少喝水,大家便给他提意见,说多喝水有利健康。张本树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端起一个旧搪瓷杯喝了起来。
采访结束后,在回驻地的路上,同行的《阳光报》记者小苗对我说,“老张喝水的杯子都成啥了,咱买上一个保温杯送给他吧。”小苗的那份爱心让我很是感动。那天下午,我和小苗到岚皋县城最大的一家商场,挑选了一个保温水杯送给了张本树。
5月29日傍晚,趁着前来探望张本树的人们全部离去后,我轻轻敲开了他的房门。那晚,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张本树,这个别人眼里的铮铮铁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几度落泪。
老父亲病危时,张本树却奔波在外出办案的途中,在极度矛盾和痛苦中,他一次次地咽下泪水;妻子因劳累而病倒在床上,多日无人照料;女儿想上大学,由于家里没钱只好上了一所中专学校;曾经有一次,儿子上学要交生活费时,而张本树的口袋中竟连5块钱都没有……
所有这些,成为张本树心中一本无法偿还的“账”,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伤痛。而张本树却淡然说道:“其实,这些都没啥,最让我揪心的是可恶的病魔使我无法继续工作。”也许,在张本树的心中,不能工作才是最大最深的痛!
从岚皋回到西安后,繁忙的工作使我无暇和张本树联系,但我却通过各种媒体时时关注着他的情况。
7月25日,当我得知张本树的骨髓在台湾骨髓库配型成功,有望在近期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消息后,我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祈祷。
再次与他相见大概是在9月份,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彼此只是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分别。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相见竟成了最后一面!
12月26日中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张本树溘然长逝。撇下了他的兄弟姐妹,母亲妻儿,战友同事……
长歌当哭,今夜就让这冬日的风把我对你的思念都带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争耀采写
荣誉档案
张本树有句经典的话: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他说,如果破不了案子,就会影响警察的威信,“为群众着想,为民办实事”就成了一句空话。
25年来,张本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燃烧着生命,他用汗水、泪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历程。
张本树先后20余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2004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2005年2月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
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5年9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同月,中共陕西省委作出了向张本树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5年11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11月被评为全省十大法治人物。
2005年12月14日,中共陕西省委隆重举行了张本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张本树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和省内媒体广泛宣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本树的平凡与不凡
张本树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平凡的公安干警,一个默默耕耘的人,一个没有惊人伟业的人,一个没有非凡壮举的人。但他平凡的事迹却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组织的信赖和厚爱。尽管位置不断变化,但信念愈久弥坚;岗位多次调整,但他体现党的先进性不变,爱民之心不改,努力在不同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在公安部门工作期间,多次要求组织把他派到工作环境艰苦、矛盾问题较多的岗位工作,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认真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履行了党员的神圣使命。
甘于平凡,在平凡中追求非凡,在平凡中造就非凡,是张本树同志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做到非凡,几乎是每个人都渴望达到的境界。但平凡中的“非凡”不是自我产生的,也不是上天施舍的,它是一种向上的追求,寓于平凡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之中。无数事实证明,那些不愿从小事做起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只有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懈追求,才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张本树同志正是从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以坚持不懈的努力积小胜为大胜,累积成了他不平凡的业绩。
人生因事业而精彩,事业因平凡而坚实。非凡的机遇就在你身边,非凡的道路就在你脚下。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一个扎实渐进的过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革命导师列宁用自己的实践告诫我们:要成就一项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也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当前,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构建和谐安康,张本树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