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守候天堂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1201120
本馆由[ 静水流深 ]创建于2012年12月14日

平实人生树丰碑

发布时间:2013-01-08 09:11:15      发布人: 静水流深
平实人生树丰碑
——追记开封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国宪
时间: 2012-12-13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张东 特约记者 王尚义 刘红梅

    核心提示

    他的故事,让我在采访过程中无数次地感动。

    22年的检察职业生涯,他6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永远倒在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会记住这个不幸的日子,2012年11月20日,开封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国宪不幸辞世,终年48岁。

    他 突然离去让领导、同事感到痛惜

    今年11月20日,孙国宪因积劳成疾,永远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连日来,他的领导、同事提起他仍是潸然泪下,对他的突然离去无不感到痛惜。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副检察长贺恒扬、李自民,政治部主任王广军,巡视员石凯和省人大有关领导等均前去吊唁。

    最高检察院反贪总局副局长孙忠诚感慨地说:“国宪的离去,是检察机关反贪工作的重大损失。”

    孙国宪去世当天,开封市检察院就在内网首页开设了《沉痛悼念孙国宪同志》专栏,一篇又一篇和着泪水的诗文被上传到网上,其中就有开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志超的长诗《哭国宪》和散文《低调的你》。

    张志超说:“孙国宪到开封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国宪的老领导、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现任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这样评价孙国宪:“他为检清廉,坚持原则,秉公办案;他忘我工作,拼搏奉献,淡泊名利;他谦虚至善,敬老爱幼,品德高尚,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 功底深厚办案实践经验丰富

    1990年夏季,孙国宪以优异成绩考入省检察院。他法学理论功底深厚,办案实践经验丰富,先后在省检察院反贪局、公诉局工作,高质量地办理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多次被记功表彰。

    2010年8月,孙国宪从省检察院调任开封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2011年8月,开封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就作案工具匕首的去向供述了两个地方,但经民警找寻均无收获。孙国宪说:“关键证据一定要找到,不能让证据链缺少重要一环。”

    按照孙国宪制定的讯问策略,检察官再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最终,犯罪嫌疑人被感动得号啕大哭,如实供述了匕首的去向。

    他 清正廉明被群众称为“包青天”

    2011年9月16日,开封市检察院举报中心接待了6位海口市民。他们告诉当时负责接待的检察官张国明,家中一女孩在开封某大学上大二,当年9月1日从海口到开封,可是一直没有到校。后来接到孩子的短信,说她在南阳,并让他们往一个银行卡上汇钱。张国明向孙国宪汇报后,孙国宪在纸上快速写下一串数字,递给张国明说:“这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的电话,你和孩子家长一起去找公安机关。”

    傍晚,公安机关电话回复说,女孩查到了,是被传销人员骗走的。当晚,开封和南阳的公安、工商部门统一行动,解救了女孩。第二天中午,张国明接到女孩家长打来的电话:“孩子找到了,多谢开封检察院的‘包青天’!”

    他 不徇私枉法还资助贫困学生

    孙国宪曾对着父母的遗像发誓:“既然从事了检察工作,决不徇私枉法。”他说到做到。

    孙国宪老家在尉氏县农村,托他办事的亲戚朋友众多。有一次,人家送了现金,他当时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先收下了,等那人离开后,他当即换上单位的信封包装好,让司机又给那人送了回去。

    去年,孙国宪趁休假去了天津的一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白血病。当时医生说了病情的严重性,可他跟谁都没说,继续埋头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他就一直发烧,经常感冒,但他仍坚持参加会议到午夜,为疑难案件出谋划策。此时,他还惦念着他一直资助的那个大学生——郑州大学的一名新生,并嘱咐妻子一定要资助这个孩子完成大学学业。

    他 虽然平凡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孙国宪在开封市检察院工作期间,积极推进公诉工作改革和创新,使全市检察机关公诉工作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侦查监督工作改革,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的新突破;与法院、公安机关沟通,开创性地建立了公、检、法协调机制,提升了全市政法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整合全市检察机关技术鉴定资源,实现了两级院技术部门办案工作的有效融合;积极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使全市检察信息网络建设、舆情应对等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孙国宪倒下了,但在他身后却耸立起一座彰显新时期优秀人民检察官人格魅力的不朽丰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