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准大一女生徐玉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16988205
本馆由[ 大地寻梦]创建于2016年08月24日

从徐玉玉案说开去:防止被忽悠的最高策略(转)

发布时间:2016-08-28 15:30:10      发布人: 大地寻梦


文|海松,作家、学者,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财经记者圈首发,作者个人公众号"海松"(ID:haisong2),转载请注明以上版权信息

两个90后小孩欺骗了同龄人的徐玉玉同学,总共涉案金额不到一万块钱。因为这点钱三个年轻人搭上了前途乃至性命,作为一名老师,我心里没有愤怒而只是心酸。

  当大家高谈阔论房价和GDP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还有不少的年轻人仍然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挣扎。他们也想好好读书,但却付不起学费;他们也想用好的手机和笔记本,却只能羡慕地看着同龄人;他们内心本来很善良,但是周围的价值观却未必对他们善良。在没有教育和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铤而走险。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此负责,因为正是社会阶层差距的变大,以及价值观的扭曲促成了更多敢于铤而走险的年轻人。当年轻人觉得改变自己的现状茫然无望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会处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的小额诈骗带来的损失微不足道。但是在职场上因为利欲熏心,不知不觉走上弯路的人却很多。

  你痛恨徐玉玉这么单纯好骗,其实你自己也常常如此。你会不知不觉遵从别人的意志,失去自我,走上弯路。

  这个过程中你并没有失去理性,相反你的头脑很清醒,逻辑很严密,但你仍然不可避免地犯错了。

  因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出自《正义之心》)。我们的大脑总是在试图为自己的不理性做出合理解释。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缺乏经验,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语言逻辑所统治和奴役,而年轻人的冲动和缺乏自省又会进一步强化这种奴役关系,也就是被忽悠了。

  1

  精准识别谁在忽悠你

  职场如江湖,在机遇的四周充满着各种诱惑和陷阱,你的领导、同事、客户、创业伙伴都可能成为忽悠你的人。各种忽悠往往会不知不觉将我们锁定,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宝贵的职业生涯已经走了很多弯路,后悔不已。

  那有什么方法能够识别忽悠?

  首先你得知道,忽悠并不总是出于恶意的,而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出的事情。忽悠的本质并不一定是欺诈,而是内心的欲望超出了自身对事情的把控能力,因此便采用某种方式进行掩饰和包装。这有时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容易发生在投机性强的人身上。下面我总结几个真实案例,警示大家。

  第一类:“职场导师型”

  此类人是普通青年最容易碰到,也最容易掉进去的。

  几年前,一个全球五百强化工企业的台湾老板三顾“茅庐”,邀我共谋“大业”。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企业啊,企业是可靠的,人是有据可查的,没有任何要忽悠一个穷屌丝的必要,我应该多么的受宠若惊才对啊。但最后我没答应,因为我判断他的战略思路是不靠谱的,虽然他的Level超出我多少级。

  但这是一种最难以识别的情况。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者企业家都会做出一些不靠谱的决策,例如开拓某项不可能成功的业务。尽管他们曾经很想认真去做,但是由于拍脑袋是人类的普遍天性,很多时候业务会中途夭折。

  你的老板或者上司会忽悠你说这个业务公司多么重视,对你的发展多么有利,希望你全力投入。年轻人往往被这些成功人士的花言巧语所蛊惑,加上缺乏经验而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一时冲动。结果折腾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突然战略调整,或者上司换人,或者老板想法有变,最后你的努力打了水漂,甚至在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你无处诉苦。

  此类忽悠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诱惑力,很难归纳出一个有效的识别方式,需要综合应对方案。后面我会总结一些“拇指经验”(thumb rules)。

  第二类:“资源整合型”

  此类人在京城为最多。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名片上印有大量诡异的机构名称和头衔,那么八成就是这类人了。

  这种人的主要目的是所谓整合资源,或者叫商务开发,更白一点就是拉皮条的。他们说会时不时提到自己跟某某重要人物很熟,或者动不动搞了几千万、上亿的项目,一会扯东北、一会扯新疆、一会扯非洲拉美,无非是证明自己人脉很广,路子很野,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高端饭局,坐了一圈大小拉皮条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传销,大佬掌控顶层资源,然后发展下线,寻找客户或者项目。

  前些年所谓倒卖柴油或者煤炭指标就是属于这类里面比较低端的忽悠。比如,谁手里有些多余的指标,可以低价出售,让你寻找客户之类。其中不乏骗局,因为最顶层的信息永远以保密为由不让你知道。很多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会因为贪欲陷入到这种迷局当中。

  其实这类人并没有多少干货,他让你误以为拥有一切必要的资源,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所有。他们会动辄谈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却可能连请你吃顿饭都不愿意掏钱。

  识别这类人的标准是,看他在关键时候是否能掏真金白银出来。一般他们不会的,他们总想空手套白狼,真要掏钱承担风险的时候就会落荒而逃。

  第三类:“创业型”

  IT行业这些年的发展不但创造了大量的新贵,也造就了一大批日日渴望瞬间暴富的屌丝。后者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前者。

  此类人群的特点是他们几乎可以对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发展做出独立的、深刻的、自信的分析,尤其是对IT大佬、热门公司的“内幕”如数家珍。当他们恣情的给你讲解最新的商业模式与行业趋势时,你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也会热衷于告诉你最新的创业想法和未来的创业计划。但是请注意,他们只会停留在“计划”的阶段。这也就是此类人被称之为忽悠的原因。

  你会看到这些人已经决心创业很多年了,但是却一天比一天更加油头满面,吨位一天比一天更大,离新贵的距离越来越远。跟此类人谈创业,谈投资只要当成一种娱乐八卦即可,你可以聊聊最新的手机之类,大可不必太过认真。

  第四类:“革命产品型”

  每过一段时间,你的朋友圈或者QQ群里便会有人问:“我一个朋友/公司发明了一种革命性产品,可以替代Y,成本低,效果好,有没有愿意投资合作或者收购的……”这类月经贴有两个特征:一是号称取得了某项革命性技术突破,获得了什么证书认证,奖项或者得到某人的大力推荐;二是人家不能轻易告诉你其中的具体信息,说是为了保密。

  这两年随着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这些领域的忽悠多了起来。我曾碰到过一个河北的企业家,号称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润滑油产品正在寻找合作。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人家就是不说,那是机密,反正就是告诉你:这事情要是成了将制造一大批富翁。言外之意就是,你别问那么多,跟哥干将来必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还有一个企业家,也号称发明了什么新技术,然后把商业模式说的让你无法挑剔,恨不得立刻投奔大哥。

  有时候这类人很难识别,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会有自己的事业基础,所以让你对他们很信任。并且他们也会表现的比较大方甚至很诚恳,该花钱的时候花钱,让你觉得挺靠谱。但是本质上他们还是在忽悠。他们压根就没有真正的产品,即使有也是天花烂坠。这些人的目的或者是忽悠国家的支持,或者是扩大影响力,总之都是别有目的。

  千万不要指望这些人可以带你玩,他们只会利用你,绝不会带你玩的。

  你只要相信一点便可免疫:技术创新是有客观规律的,绝不会短时期内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即使有也不会在中国发生,即使在中国发生了也不可能轮到你去搅和。

  第五类:“夸夸其谈型”

  这类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口才奇好,滔滔不绝,以北方人比较多(注:本人无地域偏见)。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北京的出租车侃爷如果变成一个商人或者文化人的样子。这类人成为客户或者合作伙伴,会用各种语言上的技巧以及涛涛江水让你很快失去判断能力和思维逻辑,进入被动状态。你通常会感到像听相声一样很爽,很痛快,但是事后会瞬间反应过来自己被绕了进去。但是当你重新想好了要如何去讲的时候,一旦面对他们又立刻被带了进去。

  这类人我遇到最多的是中小企业家,也有少数的“精英人士”。对待此类人的办法就是堵上耳朵,任其胡侃,不要搭理,该怎么做怎么说你自己心里把握好,如果很难把控局面就撇下面子,立刻走人。后者比较难办,对方往往会通过大量的信息将你包围,使你很难快速做出判断。但如果你遇到这种人的话,只要坚信一点: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拿出来什么,做了什么。

  2

  投机性水平决定忽悠发生的概率

  上面我归纳了5种类型,实际当中不止这些。虽然我们不可能枚举全部的情形,但是如果领悟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有效的识别和避免大多数忽悠。这里我提出一个定理。

  定理:投机性水平决定忽悠发生的概率

  投机性水平体现于一个人对于投资回报周期的期望。经济学上我们用贴现率来反映货币时间价值。每个人对于贴现率的偏好不同决定了这个人的投机性水平有多高。

  比如有的人要求一笔投资1-2年内翻番,这种人就是着急赚快钱的人,也是投机性很强的人。如果你遇到了这种人,就必须要产生警惕。他们不会长期专注的做一个行业或者事业,而是不断的转换战场,寻找最高的回报率。在这群人中间,发生忽悠的概率会很高。

  所以你要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职业、经历、性格等进行分类,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对待。

  判断一个人的投机性大小是最重要的标准,其实也不难。下面我给出一些经验法则共参考:

  -做投机的人不可能停下来跟你做长期的实业,他们等不及(贴现率偏好不同)。

  -不要轻易相信70年代前所谓成功人士的话,他们基本上已没有长期做事业的耐心

  -不要轻信官员的承诺,即使他痛哭流涕、掏心掏肺。

  -在你真正强大之前,不要轻易与金融界的朋友深入合作,他们赚快钱的欲望会毁掉你的心血。

  -如果有大佬说要带着你玩,培养你,除非他是你至亲,否则你一定要想到最坏的情况。

  -不要轻信和迷恋外国掮客(包括港澳台),国际忽悠界的水更深。

  2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在完成一笔交易(或者说利益交换),但我们处于交易中的角色不同。每个交易的背后可能都会嵌套着几个不同的交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年轻人一般处于交易的外wei。最核心的交易我们是看不到的,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是我们看得见的交易,也是能够参与其中的,再往外就是一些隐形交易,看不见摸不到。

  我们看得见的交易和隐形的交易都是为核心交易服务的。

  当你并不知道核心交易是什么,也不知道隐形交易是什么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判断错误,也是处境比较危险的时候。你会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自己在这个交易中非常重要,是个关键角色,应当得到很高的回报。但其实你可能只是核心交易的一个筹码。

  于是你发生了误判,你认为理所应当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你实际应该得到的东西。但是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一点,因为人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价值,这是贪婪的本性。在这种状态下,你的双眼会被蒙蔽。

  当利益谈判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寸土必争的时候,如果你仍然没有正确定位自身的价值,会得到什么结果?

  你会出局!因为你已经阻碍了核心交易的发生,所有的压力都会集中到你身上。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是什么?是控制欲望!

  听起来很简单吧?是很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修炼。

  当交易处于利益分配的极限时,任何进退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时候,你的一点策略都会影响全局。如果你聪明的认识到了这点,及时退让一点,那么你的贡献则是促成整个交易顺利完成。而之前,你不过是个筹码罢了。这时候的退让立刻让你从一个筹码变成了交易得以完成的关键角色,你的地位陡然发生变化,而实际上的付出可能并不大。

  “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这种古语不是说你挨了一刀就忍着,而是说在关键时候主动退让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策略。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唯有借助于自我修炼。

  所以防止被忽悠的最高策略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最后我想说,即使有时候你很沮丧,不再相信勤劳致富这样的美德,也请你不要去嘲笑或利用他人的善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