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勋---王效明少将的一生
王效明宽厚待人,严以律已,是与其共过事的人交口称赞的王效明的优秀品质。从抗联到海军,同志们都亲昵地叫他“王老太太”,充分地反映他和蔼可亲的风貌和干部战士的亲密关系及大家对他的尊敬。在班子里,他讲原则,又善于团结同志,每到一处他能够把一班人团结起来,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对待部下,王效明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见着战士总是笑哈哈的,象个慈祥的母亲。谁做了错事,他总是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从不疾言厉色,恶语伤人,顶多说一句“乱弹琴”,在“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的抗联时期,他常在篝火旁给战士缝补衣裳。冬天,遇到太冷的天气,他就把自己的大衣给站岗的战士披上,有时,他实际上成了部队的医生。他学会了看病,搜集了很多秘方,自制了很多常用药,常常给伤员包扎伤口和进行护理。1942年春,他带小分队在宝清一带活动,因为大腿负伤,和3个伤病员留在锅盔山,亲自站岗放哨,夜晚,他把受伤的战士安排到炕上睡,自己找来树枝铺在地上过夜。一天被敌人发现,几十名伪军向他们扑来,他背起伤员姜尚蒿带领另外两个人冲了出去。他关怀和体贴部下,部下也十分爱戴他,关心他。“文革”中他遭到迫害,全家受到株连,他的一些老同志、老部下都非常惦念,想尽办法,打听他的下落,尽力帮助他。在吉南军分区时的警卫员刘世贵听说他的子女被遣送到宁夏时,便千里迢迢跑去给接回北京。在海军某学院训练部任政委的原吉南老部下李金荣听说他的耳朵被打坏流浓不止时,立刻帮他联系住院治疗,使他逃脱了失聪的噩运。 王效明严于律已,为官清廉。他身居高位,但从不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单位按规定送来一套皮沙发,他坚持让拉了回去,换上了木椅子。他经常教育子女不要炫耀父亲,不要有优越感,要谦虚待人,艰苦朴素。他的孩子们都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创造个人的事业,谁也没借父亲这老革命的“大树”乘荫纳凉。
王效明 王效明原第五机械工业部顾问。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早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1年他在哈尔滨参加反日会,从事推翻敌伪政权的救国工作。1932年,他历尽艰辛找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革命的道路。同年他在哈尔滨组织反日救国军,因内奸出卖被日寇逮捕入狱。狱中他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严守组织秘密,出狱后于1935年参加抗日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