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军魂 百世永流芳
热血铸军魂 百世永流芳
簸厉害,寻淮洲缝合的伤口不仅得不到愈合,而且多次撕裂,有时肠子都流了出来,血流了
很多很多。医务人员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当部队转移到泾县茂林福官墩时,
寻淮洲同志因流血过多,精力衰竭,心脏停止了跳动,为党的事业、为革命的事业、
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青的生命,时年仅22岁。
当寻淮洲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红十军团的指战员大多为之失声痛哭。天啊!22岁,
这正是人生的黄金时刻。正是寻淮洲“为国家干些大事业” 的宝贵年华,他哪里舍得这么早地
离开人世、永别可爱可亲的战友,还有那自从戎以来再不曾相见的父母兄嫂弟妹与爱妻啊!
是啊!寻淮洲身负重伤,昏昏迷迷地躺在战士们制做的临时担架上,由战士们轮流抬着,一
路上,尽管得到战士们和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但山路崎岖,担架颠簸厉害,寻淮洲的伤口不
时裂开,流血甚多。巨大的精神压力、饥饿疲劳和伤口的剧烈疼痛在折磨着他。时虽寒冬,躺
在担架上的他,额头上仍然是大汗淋漓。他脸色苍白,两眼深深凹陷。照护的医务人员和战士
们多么想给尊敬的师长好好地治疗伤口,好好地给首长喂些营养滋补品啊!可恨敌人追得太紧
太紧。医务人员和战士们忍着饥饿,含着热泪轮流抬着、照料着淮洲。是啊!多么可爱可敬的
战士,淮洲又怎能舍他们而去呢?
对于寻淮洲的伤势,方志敏、粟裕和刘畴西等都非常关心,他们一再嘱咐医务人员全力
抢救和精心护理,当他苏醒过来,见到方志敏和粟裕,他更是激动万分,用他冰冷的双手紧紧
地握住方志敏和粟裕的手,他还在想着部队的安危;还在念叨着:“不能直接战死于日本帝国
主义炮火之下,而死于日帝走狗汉奸秦桧蒋介石手下是最痛心的”,“为抗日救国奋斗到底。北
上抗日…. 北上….. 抗日” 并要他们转告老刘:“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这点力量来之不易,
是革命的宝贵财富……”。方志敏、粟裕每次见到寻淮洲,心里也总是阵阵发酸。只好安慰一 番,并设法找药,派军中最好的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淮洲,以求淮洲尽快脱险和康复,重返指挥
岗位。多好地战友和首长,多好的同志们啊!淮洲哪里舍得去,也根本就没想到会这么早地和
战友们永别,他不想死,不愿死,死不瞑目。而红十军团,尤其是红19师的广大指战员更舍不
得淮洲去啊!要不是敌人追得那么紧;要不是日夜兼程转移,淮洲的伤口哪会反复裂开流那么
多血啊;要是有药品、有营养品,淮洲哪会这么快就离开我们啊?然而,这些都不是现实,现
实的是敌人云集四周,不给红十军团半点喘息的时间,要置红十军团于死地。以至红十军团刚
进茂林,王耀武旅就追来了。而淮洲的遗体还未安葬,要安葬也来不及了,方志敏、刘畴西、
粟裕等没法,只好痛苦地与淮洲的遗体告别,将安葬淮洲遗体的任务交给当地游击队和人民
群众,即匆忙指挥红十军团阻击敌人和继续向北转移。
寻淮洲匆匆地走了,他那流星般短暂的一生,却留下光辉的篇章。15岁投笔戎, 从秋收起义的爆动;到井岗山黄洋界的隆隆炮声;再到北上抗日的转战千里,率领红七军团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篇雄伟壮烈的人民革命史诗;20岁就身任师长,21岁便进入红军的将军行列;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决事业作出了永远磨灭不了的卓著功绩,并贡献出了自己年青的宝贵生命,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寻 淮 洲 烈 士 永 垂 不 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