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一族轶事(继续)
,并最终定居下来(待世道平静,有一支姜姓族人,下山进北京城内定居。我记得解放前,清明节要去西山里面扫墓,春节山里也有亲戚来家带着山货到我家拜年、走亲戚。解放后土地改革后,逐渐失去联系。
祖父有两位夫人。
第一位姓陈,是包办婚姻,据说年龄比祖父还大一些,结婚时瞒着岁数。育有我大姑姜硕贤和我父姜士超。我这位祖母不幸早亡。
第二位就是王月珠。据说是自主成婚。这位祖母与祖父成婚时带有一子一女。其子后送入戏班学戏,去了东北。渐渐失去联系,其女即为二姑姜硕玲。此后又育有三姑姜硕敏、四姑姜硕英、五姑姜硕彬。
祖父有一姐姐(姜蕴品),嫁到东城,有一子名刚继续(我称表叔)解放前在造纸厂做工。解放后当了厂长为人不错一家人(子女较多)一直住在一间小平房内,直到全场工人全部住进楼房,自己最后才搬家。
据表叔讲我们祖上曾在清廷为官,在八国联军侵入京城时,怹曾随全家跟慈喜太后西逃。网上查找可能是高祖父 姜文禄,在宫内负责皇家的衣物管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与慈禧一同西逃。
祖父有一弟弟,解放前做邮递员,互有来往,其妻(姑姑们称婶儿妈)事多。解放后逐步失去联系。
祖父还有一妹。其夫去上海谋生,一去渺无音讯,其去世又较早,故其女傅宗蕴、傅兆宁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
据爷爷讲我们是满族,正蓝旗(三姑讲是正黄旗)满族人以名为姓,后来(可能是在清朝皇帝退位前后)加上新姓,才姓了“姜”。
爷爷会讲满语(听我爷爷讲过满语),说是考邮政局时是用满语背诵的“履历”。
我幼时记得当时住在西直门内黑塔寺20号,独门独院。北房两间,一间南屋。当时家里有祖父、祖母、叔祖父(我称老祖儿、姑姑们称二爷,应该是祖父的叔叔,年轻时当警察,一辈子未婚,最终因尿结石,缺乏治疗条件,故去)、 大姑、父亲、母亲、二姑、三姑、四姑、五姑和两个表姑傅宗蕴、傅兆宁。全靠祖父一人收入支撑。还好当时邮局收入较高,即便战乱时期,也无被解雇之忧。随着日本人进入北京(当时称“北平”)邮局人员撤退。到哪里都能领到工资。一大家人才得以维持生计。
一九五八年大办办食堂,祖母积极买起北京第一个街道食堂,用的就是这个院子。全家搬到三官庙6号?(那时家中只有祖父、祖母、五姑、五姑父和姜燕(二姑之女,后过继给我父母))。文化大革命中,黑塔寺20号房产,交公。后落实政策给了800元,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