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4398702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29日

黄万里生于上海 母亲王纠思

发布时间:2011-05-30 00:10:12      发布人: jackson
     水利专家黄万里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家世。他祖籍为江苏省川沙县,老家的旧宅,是前清内阁中书、举人沈树镛的内史第。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大宅,占地1500平方米。黄家之所以能入住于此,是因为黄沈两家是亲戚,黄万里的曾祖父,娶了沈树镛的姐姐。除此之外,根据最新考证,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也在此宅出生成长,胡适也在此宅度过童年。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1878—1965),是前清举人、早期同盟会会员、著名教育家,曾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与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而后又出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母亲王纠思(1883—1940),为南汇县周浦镇一位读书人家之女,17岁嫁入黄家,婚后就读于上海城东女学,学习师范与育蚕,课余哺育婴儿,料理家务。

  黄万里生于上海。他母亲总共养有12个孩子,存活9个,5个男孩,4个女孩。黄万里排行第三。鉴于祖父祖母早逝,父亲又长年在外,母亲独力照顾一个大家庭,实在顾不过来,这就导致孩子的成长,呈散漫的放羊状态。黄万里天性顽皮,愈是没有人管,愈是人来疯。小时候,黄万里的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他的一个亲戚回忆:“小万里不仅自己闹,想出各种花样在家里闹,还招来一群村野顽童一起闹,爬树钻洞,大呼小叫,奔走追逐,总之是闹。”有一例为证:黄万里有一个姑姑,年长未嫁,一天,姑姑与男朋友关起门来谈话,气氛十分神秘。黄万里预感有好事,事先躲在床底下偷听。当一对情侣敲定终身大事,他突然从床底下钻出来,大喊:“噢,成功了!成功了!”

  调皮之外,还加上骄傲。这大概也是儿童的天性,总想当第一,总要争英雄。父亲偶尔回家,考察黄万里的禀赋,看出他的毛病,一是闹,二是傲。对于前者,父亲给予谅解,淘气是儿童的专利。有时黄万里闹急了,父亲便轻轻指着他的脑瓜,笑嘻嘻地点上一句:“你总要闹出个名堂才好!”对于后者,父亲决不姑息,他经常告诫黄万里:“古人云‘虽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骄者,则其人决不能称贤’。戒骄必须从内心出发,仅在形态上不虚伪犹不足道也。”

  父亲终归在家时少,母亲又疏于管教,从小学开始,黄万里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寒暑假也不让回家,而是托给亲戚照管。这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好处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坏处是监管缺席,欲望泛滥,嬉玩过度——要知道,他毕竟还是孩子,纵然是一块良璞,也得有大匠运斤。

  10岁以后,大匠出场了。大匠不是别人,乃是浦东中学附属小学校长王则行和班主任王夔钧。此事可作两种解释:一,浦东中学乃黄炎培所创,他们对大老板的孩子当然要另眼相看。二,他们凭多年教学经验,确实看中了黄万里的率直、纯朴、元气淋漓、生龙活虎,深信眼前这位淘气的少年,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成为争气的少年。两位师长是怎么引导的?试看黄万里的《自述》,他说:“1921年至1924年,为浦东中学附属小学校长王则行、班主任王夔钧先生看重,严加培养,课学加速进步,小学时以第一名毕业。”又据徐刚记述:“王则行与王夔钧先生在朝夕相处中,看中了这个顽皮学生的可爱之处,聪明、诚挚,有极强的记忆力,便让他多背古文,学写旧体诗,并告诉黄炎培:‘此子可造。’”

  黄万里的童年是锅夹生饭,一方面,有玩耍嬉戏相随,他的天性是狂放的,生气是充盈的,另一方面,由于和家庭疏离,他的灵魂未免显得粗糙。黄万里的母亲在重负之下忽略了他,他也因此无缘很好地认识母亲,这一点,终将在他日后的道路上投下阴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