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要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光芒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口碑最公正。“有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打这一次官司,我们不能给老百姓打法律白条,一定要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吴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6年,怀远县朱君祥夫妇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两间门面房。不料两年后,因当地房产价格激增,卖方提出要收回房屋再高价转卖他人。
当地法院以没有签订买卖合同为由判决他让出房屋,这让朱君祥气愤不已:“我付了预付款,并且已经居住两年,房子怎么能说收回就收回呢?”
在法庭上,朱君祥放言:“要是我得不到房子,我就把它炸掉。”就当朱君祥心灰意冷想采取极端手段时,一个朋友建议他去蚌埠市检察院“碰碰运气”。
作为案件的承办人,吴群在全面了解案情后,耐心地对朱君祥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要相信检察机关,如果法院适用法律错误,我一定会帮你维权。”
吴群在办理朱君祥房屋买卖纠纷案的过程中,有人通过关系找到他,希望他高抬贵手。压力面前,吴群不为所动:“私人关系不能代替工作关系,我不能违背法律和良心。”
经多方查阅,吴群找到了适用于该案的司法解释,依法提起抗诉,最终经过调解,朱君祥分得一间门面房。如今朱君祥用门面房开了个小餐馆,全家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对于涉及人数众多的案件,吴群往往主动要求领办。在他看来,这类案件是社会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只有扎实办妥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吴群承办了胡蝶等人申诉某企业劳动争议系列纠纷案。经过细致审查,他敏锐地发现,表面上该案只出现了几位当事人,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却涉及了一个企业所有下岗工人安置补偿问题。
接案后,吴群加班加点审查所有卷宗材料,查阅了企业的历史变迁,了解了工人与企业成长的经过,依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该案经过抗诉进入再审程序。
随后,考虑到涉案人数众多,并关系到下岗工人的利益,吴群积极与被申诉人联系,宣讲法律,促使企业履行保护职工合法利益的法定职责,最终企业主动解决了100多名改制下岗工人的养老保险和解除合同补偿金问题。
结案后,胡蝶等工人流着泪说:“如果不是吴检察官,我们下半辈子真不知道怎么过啊!”
“当一名人民的检察官,就要为人民办事,要站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有些很棘手、很复杂的问题,看似解决起来很难,但只要从群众的角度去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吴群经常教育年轻干警,也每时每刻警醒着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点私心,一定要公平正义,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光芒。”
只要病魔打不倒我,我就要继续工作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一大特点是细微繁琐,接触的大都是百姓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但涉及的法律政策庞杂繁复。
“但只要真情对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吴群这样认为。
在吴群的书柜中,记者发现一本关于食疗养生的书,其内还夹着几张治疗癌症的偏方,其中注意事项都用红笔勾勒出来。经询问得知,这是80多岁的洪治钧老人专程从合肥赶来送给吴群的。
2010年2月的一天,情绪激动的洪治钧老人走进了吴群的办公室。因养老金无故被原工作单位扣发,包括洪治钧在内的几十名老职工生活、看病困难,几年来申诉无果。吴群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反映,保证检察机关一定会认真、公正地办理此案。
在案件审查期间,考虑到洪治钧老人腿脚不灵便,家住得比较远,出行容易遇到危险,吴群就尽量用电话与老人沟通。一点一滴的细节,温暖着洪治钧老人的心。
但就在此时,无情的病魔却突然袭来。2010年3月16日,吴群在全市民行工作会议上,腹部突然绞痛,豆大的汗珠不断滴落。同事们劝其赶紧去医院,但吴群却说:“民行干警培训工作非常重要,等我介绍完办案经验后再去医院。”
然而,吴群的诊断书震惊了所有人——原发性胃癌,扩散后肝癌、骨癌、淋巴癌并发。医生给出的“残酷结论”是:最多还能坚持6个月。
当得知这个残酷的消息后,吴群先是伤心,后是愧疚。住院期间,他对蚌埠市检察院民行处处长宋平说:“宋处,对不起,我手头还有些案件没有办好,请你交给其他同志替我接着办,但你放心我会配合治疗,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吴群还专门打电话向洪治钧老人表示了歉意,告诉她案子已移交给同事。老人知道后哽咽着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在关心着我们的事,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呀!”她几次要来看望都被吴群谢绝了,于是就到处寻找治疗癌症的民间药方。
经过短暂的治疗,吴群很快重返工作岗位,灿烂的笑容,柔和的话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蚌埠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永法找到吴群,希望他以身体为重,最好在家休息。吴群却说:“在家休息,心却在单位,如此煎熬,还不如让我去上班呢,只要病魔打不倒我,我就要继续工作。”
经过与领导的“讨价还价”,吴群争取到“上班权”,从办案第一线调离,转而负责本部门的来访接待工作。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干工作心里不踏实的人。他把对人民的感情体现在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上。”蚌埠市检察院分管民行工作的副检察长康燕红着眼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