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55294873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10年08月17日

人生历程

发布时间:2011-07-06 16:52:4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艺术简历

  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后到英美各埠组织同盟分会,致力国民革命。后专心研攻艺术。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入美国美术研究院达10年,1916年被推荐加入世界最高画理学会,先后入选油画作品达21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1930年由美归国后,曾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抗战时期流亡桂、川等地,多画水墨画。1946年完成革命历史画《蔡廷锐就义》。1950年由港回穗,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人民艺术学院名誉教授。出版有《李铁夫画册》和《李铁夫》大型画集。

从艺经历

  李铁夫的家境极贫苦,只有一间十三桁瓦顶的土屋。祖父、父亲世代都务农。但是,李铁夫从小却能够随乡里中的一位孝廉吕辉光攻读诗书,这对他后来在艺术、诗文方面的发展至为重要。

   李铁夫是在为了生存也为了美术的情况下离开了故土,飘洋越海到美洲生活与学习。这一年是1885年,他正好16岁。随后即转到英属加拿大,当时,在加拿大渥太华侨居的鹤山人不少,李铁夫得到族叔的资助,得以入校学画,一学就是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据说他有过一段感情伤心史,他曾与一位洋女同学交往密切,后因中西男女交往风俗的不同而分手。也许,这是促使他离开加拿大的一个原因。

   离开加拿大后,他又来到美国,这一年约是1896年。李铁夫曾自称,他1905年至1925年为两位美国名匠——威廉·切斯和约翰·萨金特的“门人”。切斯是1916年去世,萨金特是1925年去世。李铁夫跟随这两位名匠学画正好是他们的晚年;此时李铁夫本人年龄约在36岁至56岁之间,因此也正值艺术成熟期。这一阶段,李铁夫的艺术造诣,得到广泛的认可。孙中山曾称誉他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革命家黄兴赠他“横扫东亚”的题词。孙中山、黄兴、程璧光、梁联芳等联名在报上推崇他的艺术“洵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诚我国美术界之巨子”。

   1930年,李铁夫结束了他在异国四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中国,暂居香港。此时,他已是61岁,过了花甲渐入暮年了。

从政经历

  李铁夫晚年经常与他的青年朋友说,他平生只有两个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

   19世纪末期,李铁夫即追随孙中山,而且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表现出高度的献身精神。他比孙中山小三岁,因而尊称孙中山为“孙大哥”。据有关资料称,李铁夫1908年随孙中山由加拿大到美国,筹建同盟会纽约分会,1909年12月同盟会纽约分会正式成立,初推周植生为会长,钟性初为书记,后改由孙中山“主盟”,李铁夫为常务书记。李铁夫担任此职6年之久,协助孙中山筹款,增设同盟会19处。为了宣传革命,他不仅组织演剧和导演电影,组织电影公司,通过文艺宣传革命,同时还变卖自己的油画200多幅,把卖画所得以及数次艺术奖金捐助革命,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

   更具传奇色彩的是,1910年清廷派贝子载振为大使,程璧光为副使,率舰往英国贺英王乔治王世加冕。事毕后,程璧光奉命率“海圻号”舰往墨西哥、古巴等国慰问华侨,舰经美国纽约时,李铁夫与同盟会会员赵公璧、邓家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登舰宣传,慷慨陈辞,晓以大义。竟然说动了程璧光和全体官兵,加入同盟会,后为推翻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由此可以想见,李铁夫并非一位文弱的画家,而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一位充满民主革命理想和热情的活动家。

   日寇侵港后,他经澳门入内地,辗转桂林、重庆等地。1946年归广东,一度回到故乡鹤山。“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这是他还乡的感叹。他后又留居香港。1950年,81岁的李铁夫回到广州,华南文联为他的回来举行盛大的欢迎会。从此,这一面艺术的光辉大旗,永远高竖在五羊城上。

   1952年6月16日,李铁夫于广州病逝,终年83岁。临终时他还把自己身边的100多幅作品及物品献给了国家。

主要作品

  李铁夫的代表作品有:《音乐家》、《老教师》、《黑发少女》、《冯钢伯像》、《果与鱼》等。1980和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岭南美术 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李铁夫画集》和《李铁夫》纪念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