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烈士何万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5786154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5日

记住战友何万胜

发布时间:2019-04-05 17:22:21      发布人: Jackson

“万胜兄弟,我来看你了!”中年警官抚摸着梁平区烈士陵园一座墓碑上的遗像喃喃絮语。他叫梁新宇,是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一名排爆手。长眠在这里的是原梁平县公安局荫平派出所民警何万胜。

16年前,他在处理爆炸物时以身殉职,将生命定格在26岁。而27岁的他,亲手从现场抬出了他的遗体,从此结下了跨越生死和时空的一段别样的战友情。

16年后,他已经43岁,是重庆的排爆英雄梁新宇;而他,青春长驻,是永远长眠在陵园中的烈士何万胜。

原本没有交情的两位战友在一个爆炸案现场“相遇”,梁新宇亲手抬出了何万胜的遗体,

祭奠:为保护村民牺牲的战友

4月1日上午,清冷无风,梁新宇再次驱车赶到梁平区烈士陵园,下车后仔细整理了衣帽,手捧素菊,挺直身板肃穆走进墓区。他熟悉地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右转、再上石阶,右转来到何万胜烈士墓前,小心地祭上素菊,敬礼、脱帽、鞠躬。

如果没人特意说明,我们很难将这个戴着黑框眼镜,斯文、清瘦的民警与赫赫有名的拆弹高手、201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中国好人的获得者联系在一起。

“兄弟,又过了一年,我都43了……你却永远停留在了26。”梁新宇语带哽咽,摘下黑框眼镜、揉了揉发红的双眼,缓缓地蹲下、掏出纸巾轻柔地拭去照片上的尘埃。墓碑上的青年警官清秀俊朗,眼神清澈坚定。

梁新宇一手扶着墓碑,再次追忆“相识”过往,和万胜兄弟絮语家常:“16年前,我27岁,你才26岁……”

2003年2月23日下午,梁新宇突然接到了梁平发生村民自制炸药引发爆炸的警情。作为市局治安总队的排爆民警,他紧急赶往现场。当年高速未直通梁平,梁新宇赶到时天已黑尽。可灯光下惨烈的现场,却让他记忆犹新,一刻不曾忘却。3坛用瓦罐自制的炸药同时爆炸,零距离处理爆炸物的当地警务人员非亡即重伤。

梁新宇从现场抬出了一位年轻民警,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和爆炸物碎片不仅撕碎了他的警服,还撕裂了他的身体,骇人的伤口让人不忍直视,他就是何万胜。经医务急救人员诊视,因动脉破裂失血过多,他已经失去了生命。

“很多人并不了解土炸弹的危险性,这类爆炸物通常药量装的比较多,制作不规范,性能不稳定,极易触发爆炸。且瓦罐在爆炸时会破碎成片,杀伤力巨大。”梁新宇说起了当年的情况。

该案嫌疑人系当地一农户家的母子三人,因生活琐事欲报复炸死自家亲戚,但屡次计划均未得逞,却反因炸药保存不当,导致农妇自己被炸身亡。其后,在外务工的农妇丈夫赶回家中筹办丧事,又被藏在柴禾中的炸药炸伤了手臂。随后村民报警,荫平派出所民警立即上门处置。

这些情况,何万胜和同事们都已经掌握,连续的意外爆炸也引起了他们足够的警觉。所以办案民警高度警惕,认真排查出了这几坛藏匿起来的炸药。“他们肯定知道处置工作可能危及生命,但为了在嫌疑人家里坐夜(当地为亡灵守夜的民宿)村民和围观群众的安危,还决然上前,用身体抱着装满炸药的瓦罐转移,他们都是硬汉,我万般佩服。”

于是,梁新宇默默地记下了这个名字,在心里交下了这个素未谋面的战友,一记,就是16年。

探访:爆炸案中重伤战友和何万胜亲人

“多好的小伙子,可惜了。”时任荫平镇派出所所长孙必忠是当年爆炸案的亲历者,也是重伤的警务人员之一。当天下午,从烈士陵园离开后,梁新宇拜访了这位荣立二等功的英雄民警。

16年来,当年的细节是孙必忠心中永远的痛,很长时间都不愿再提起。但当他得知亲手抬出何万胜遗体的正是眼前人时,情绪的闸门被一下打开。似乎没有谁比眼前的梁新宇,更能理解当年他们搬动炸药时莫大的勇气,和失去战友后锥心之痛:“你是专家,知道动那几罐土炸药有好危险!但我们必须上。”

打开话匣子的孙必忠语速很快。事发当天,他正在休假,接到警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现场,炸药就放在嫌疑人家的地窖中,附近围观的村民就聚集在不远处,嫌疑人家中还有村民坐夜,如果炸药不慎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所里还留置着两名未问完笔录的嫌疑人,民警还得尽快回所处置。

没有更周全的方案,他们只能徒手转移炸药。年轻的何万胜第一个上前,抱着整坛炸药将它转移到空旷地带,孙必忠随后和辅警陈万能、冉龙银各抱着一坛炸药转移。就在他们将炸药抱到安全地带,准备进行销毁时,突然一声巨响,炸药爆炸!

“我刚好弯腰,躲过了致命伤!”孙必忠当时被冲击波炸飞到数米开外的田里,昏迷过去,后被送医救治,捡回了一条命。而何万胜却永远没有再醒过来。说到这里,孙必忠已是满眼泪花。他说,那时派出所人少、事多、事杂。何万胜善于学习、肯吃苦,几乎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没成家的他搬到派出所吃住,尽量多分担工作。他是读书出来得农村娃,对群众充满了感情,自己一边工作一边还大学读书欠下的学费,一边还节约钱出来资助当地的贫困生和困难群众。

孙必忠清楚记得,何万胜有一个谈了多年的女朋友,几次准备登记结婚,都因为何万胜的工作给耽搁了。就在事发前一天(2月22日),女友还拿着单位出具的结婚证明到派出所找何万胜去登记,不巧当天何万胜正好抓了两个抢劫犯,讯问到深夜。第二天一早,何万胜告诉女友,自己还有一个案子,他去处理一下就回来。谁知道,这一走,就是永别。

孙必忠的叙述,让梁新宇为之动容,不忍再提当年的话题,寒暄道别。而下一个要拜访的,却更令梁新宇纠结和不忍。

每次见到何万胜的姐姐何万琴,无论梁新宇如何小心翼翼,他都会触动姐姐内心最痛的部分,依然会伤心欲绝。在弟弟牺牲前两年,何万琴的父母都已经离世,剩下姐弟俩相依为命。长姐如母,弟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万胜,姐姐想你,16年了,姐姐还是想你!”一张照片,又让何万琴泣不成声:“组织上越照顾我,我就越难过,都是你用性命为姐姐换来的优待呀。”梁新宇有些无措,小心翼翼地说:“姐姐,有啥子你找我!”

传承:职业敬仰贯穿排爆生涯

从何万琴家离开,梁新宇沉吟了很久。16年前的案子、跨越时空的战友看似久远,却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梁新宇1998年7月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机械电子本科专业,随后考入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不久后即被遴选进入安检排爆支队,成为排爆民警。几十年的排爆生涯,梁新宇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别人觉得我胆大,其实面对死亡,任何人都无法释怀。”梁新宇说,和平年代特别是在治安很好的中国,爆炸物与普通人的生活很远,甚至是专门从事排爆的民警,也难以时刻绷紧自己的弦。

但记住战友何万胜,让他时刻提醒自己,排爆失败的残酷,没有任何教训可以总结,没有任何更正错误的机会,排爆失败就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而加深责任意识,培养严谨工作作风。他最喜欢说的话,便是100个犯罪分子自制的炸弹,可能有100种不同的构造,每一次排爆,都要把自己当成新人,把所有步骤都考虑周到。

就在何万胜牺牲后1年,梁新宇入选了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2005年3月,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贫民区一辆警车被反政府武装安放的爆炸装置炸毁,5名警察被炸身亡。因当地警方排爆专业力量不足,梁新宇受命随队赶赴爆炸现场处置。

现场,正在燃烧的车辆冒着浓浓的黑烟,血腥味儿、硝烟味儿、汽车胶皮和人体烧焦的气味儿,强烈地刺激着他视觉和嗅觉神经。为防止武装叛乱分子引诱处置人员聚集后发动连环袭击,梁新宇作为战斗小队排爆手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现场搜爆工作,清除现场周边爆炸可疑物,他用专业和细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勋章。

回到国内,梁新宇参与处置了百余起涉爆现场,每一次都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每一份经验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回想和死神擦身,他心有余悸,却义无反顾。他知道,自己和何万胜一样,有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职责,即使在和平年代,也必须赌上生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