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少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595
本馆由[ 浪子残梦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成少甫少将

发布时间:2010-12-30 16:12:23      发布人: 浪子残梦

成少甫(1917—1979):名成肇坤,1917年10月出生于商城县吴河乡清塘坳村(现鲇鱼山水库淹没区)。1929年10月参加商城县农民暴动,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将军简介

      1932年9月,任红25军73师217团7连通信员。1934年9月任红25军75师225团3连排长。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任225团政治处组织科长。1936年4月任红15军团75师225团3连政治指导员、教导营一连政治教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第6队政治指导员。1937年11月,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2队队长、第三军分区11团代理团长、教导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2团副团长、第2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7区队区队长、第42团团长等职。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7年起历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一纵队2旅旅长、第二十兵团66军197师师长。1950年11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4月回国,驻防京津地区,任第66军副军长。1952年1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第66军军长。1964年5月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10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12月31日逝世。

二.战斗岁月

      13岁参加红军,长征结束时他已经担任过排长、团政治处组织科长、连指导员。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都是在聂荣臻的麾下。

1943年,26岁的成少甫已经是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42团团长。这一年日军发动长 达叁个月的扫荡,军分区命令成少甫率领42团留在神仙山,坚持内线作战。神仙山方圆百里,主峰1800米,是着名歌剧《白毛女》故事发生的地方。扫荡开始后,42团渐渐被日军合围,42团团政委率一个连掩护后方机关跳到圈外,成少甫和团参谋长马卫华(后授少衔)坚持山区。当时日军有2000人,成少甫只有6个连 ,他指挥部队占据天险金龙洞,日军进攻叁天,寸土未获。成少甫预测到日军会攻击一个叫九里十八湾的天险,布置了地雷阵。日军进入了地雷阵,遭到42团伏击,九里十八湾的九里路,日军整整爬行了一天。日军第一次围攻神仙山,伤亡200余人,成少甫的42团仅伤亡17人。日军第二次围攻神仙山,采用了闪击方式, 军分区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和42团又被围住了。成少甫派出的侦察员侦察到西南方向有两叁里的空隙,当晚,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从这个空隙中转移了,成少甫命令四个连留下四个班、排,自己带着团指挥所上了神仙山主峰,坚持到日军撤退。 1950年,成少甫率66军197师入朝作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升任 6军副军长,1954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成少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三.在成少甫将军家做客

大约是在1963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爸爸说带我到一位将军家做客,我非常高兴。这位将军就是我们的同乡,爸爸儿时的小伙伴,开国将军成少甫少将。当时成少甫将军住在西四砖塔胡同一个四合院里。
    从马甸走到北太平庄,然后乘22路公共汽车到西四下车,走不几步就到了砖塔胡同。一进成将军家大门,只见一座不太大的四合院,北屋正中是客厅,两侧是主卧,西屋是将军孩子们的卧室,南房是厨房,东边是卫兵住的地方。当时成将军的小叔叔成惠生先生和夫人也住在将军家,成惠生先生是位老中医,当时在宽街中医院当医生。我爸爸和成将军是儿童时代的小伙伴,和成惠生先生也特别熟悉。
    一到将军家,首先接待我们的是成惠生先生的夫人,爸爸让我称呼她叫奶奶,奶奶马上到北屋告知了将军夫人,说家里来客人了。将军夫人很热情的招待我们,给我们沏茶倒水,拿出水果让我们吃,并抱歉的说将军有事出去了,过一会儿才能回来。夫人看起来还比较年轻,也很有气质。成惠生先生陪我爸爸聊天,无非聊一些家乡的旧事。快到中午时分,成将军回来了,只见他个子不是太高,中等身材,一身戎装,显得很是魁梧。看到我们来了,非常热情的和我爸爸握手,还和蔼可亲的问我:“在哪个学校上学?”我回答说:“在13中上高一。”他很高兴,说他的女儿在师大女附中上高三了。还问我:“愿意当兵吗?如果想当兵,可以找我。”我说高中毕业后再考虑。不一会儿,午饭准备好了,将军就招呼我们吃饭,我记得好丰盛的一顿午餐啦!桌子上都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我不太好意思放量吃,将军看出来了,就亲自给我夹菜。午饭后,成奶奶招呼我们在浴室洗澡,说:“你们家没有洗澡间,在这里洗澡方便。”我是第一次在家庭浴室里洗澡。
    这件事已经过去47年了,我还记忆犹新,成将军也已离开人世31年了。但是将军那种平易近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成少甫将军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他的丰功伟绩将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四.攻破太原城垣

太原城始建于宋朝初年的公元982年。明朝第一代晋藩朱棢派遣他的岳父谢成,对宋代太原城向南、北、东三个方向扩展,形成民国时期的城墙规模。城墙周长24里,高12余米,上宽6到10米,底宽15米,砖厚2米,全城共有各相距百余米、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的突出部32个。在抗战初期的太原保卫战时,傅作义将城墙改造成防御工事。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又在太原城墙上新建了环绕全城的碉堡和防御工事,将部分区段城墙掏空,辟建大量火炮及机枪射口,防御最严密的地段,整个城墙从城根到城头从下至上共有七道火力网。属于全国少有的坚固城墙。但解放军的实力已今非昔比。

自1948年10月5日开始,我华野一兵团及晋绥军区第七纵、晋中军区三个独立旅共8万余人进逼太原。为避免攻占太原而迫使北平、天津之敌逃跑,中央军委指示:缓攻太原、围而不打、进行休整。平津战役结束后,我军解放太原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3月12日,我们六十六军奉命参加解放太原战役,从顺义驻地出发。3月20日到达太原北郊。当我们部队经过忻州到达阳曲时,当地政府组织群众打牌楼、放鞭炮夹道欢迎,老百姓拿出鸡蛋、核桃、花生热情欢迎我们。对我们的鼓舞非常大。这次行动军史上称为“平太进军”。

经千里行军到达太原以北地区后,我们六十六军由北向南攻击前进,展开歼灭太原外围敌军的战斗。

       4月20日凌晨,我们一九七师阵地前面的阳曲镇守敌七十一师二一二团400余名敌军由团长率领投诚。我师抓住战机,迅速占领阳曲镇并直扑黄花园和沟南,于凌晨6时全歼敌暂编第三十九师师部,当场击毙了试图顽抗的敌师长刘鹏翔。全师乘胜向敌纵深发展,向南攻占古檀与新店。经过两个小时缴战,连克七府坟、十里铺、新城镇车站、炼钢厂、北郊化工厂等敌据点,歼敌第四十六师第一团及第二十七师八十九团。我们五八九团从阳曲县以南、丈子头以北地区展开进攻,至4月20日中午逼近太原城垣(现在的胜利街以北地区)。五九O团二营顶住敌人毒剂及炮火的袭击,固守小北关阵地,为攻城创造了条件。

由于长时间行军,我脚上的鞋已经不能穿了。在太原外围的战斗中,我在一名俘虏身上缴获一双布鞋穿在自己的脚上。政治处赵主任发现后,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知不知道?”命令我把鞋脱下来交给他。我把鞋脱下来递给赵主任。赵主任接过布鞋,又马上递给我,说:“我现在把这双布鞋发给你穿。”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交出布鞋是严守纪律、他把布鞋发给我是关心同志的深刻道理。

截至4月22日,我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消灭太原外围敌军,攻城部队已将战壕延伸到太原城下,1300门大炮同时到位。在紧靠步兵突击营地的外壕外沿布设轻重迫击炮,为第一线;距目标三百米处是山炮和部分野炮,为第二线;野炮和榴弹炮距目标一千米左右,为第三线。我军在太原周边城墙上选择了18个突出部作为突破口,以数十门甚至一百门大炮集中轰击一个突破口,用直射火炮一层层地掀、用曲射火炮一个个地钻,打开城垣,为步兵登城扫清障碍,围城部队兵分12路发起总攻。4月23日,解放军炮兵部队开始总攻前的试射。

六十六军部署在太原城正北小北门附近。我们一九七师在第五九四团、两个半炮兵团、两个工兵连的配合下担任主攻,负责攻歼城内小北街至坝表路以北敌军,由四野炮师给予炮火支援。我们五八九团的一营是登城突击队,一营各连开展登城比赛,每连分火力组、梯子组、爆破组,副连长负责突击组。在炮火掩护下,部队抓紧挖战壕、交通壕,准备好攻城的炮弹、子弹、登城云梯、爆炸器材等。4月24日下午,师首长到一线部队进行战前动员,师政委钟炳昌在团政委张一波的陪同下,向我们团登城突击队全体战士逐一敬酒,为每位突击队勇士带上了大红花。

4月24日5时30分,就在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不久、南京解放五个小时之后,随着一颗颗红色信号弹撕裂拂晓前的夜空,我军攻城部队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轰击。顿时,伴随着炮火震耳欲聋的剧烈爆炸声,城墙上腾起着滚滚硝烟和西北风卷起的尘土,坚固的城墙被炸开宽达二、三十余米的大缺口,炸塌的碎砖、夯土在城墙外侧形成了六十度的斜坡。经我军一个多小时炮击,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我们五八九团一营向城墙缺口发起冲锋。敌我双方的炮火打得非常激烈,沿途一片火海。从胜利街以北到城墙底部中间有一条环城铁路,铁甲列车挡在部队前进道路上,二连迅速炸开一条通路,火力组、梯子组、爆破组快速跟进。

 在炮击开始不久,我们团一营突击队的梯子组就开始向城墙运动,于下午6时15分抵达城墙底部,一连在右为第一“尖刀连”,三连在左为第二“尖刀连”,二连为二梯队,八连扫除各种障碍,开辟冲击道路,保障两个“尖刀连”登城。此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营指挥所,营长身负重伤。教导员葛和睦命令吹响冲锋号,指挥突击队把云梯靠在小北门东二百米处的城墙上,战士们从云梯逐步向上爬,边打边上。一连梯子组战士孔祥元没等突击组上来就第一个爬上城头,摇着红旗大喊:上来了!上来了!突击组战士袁文魁接着第二个登上城头。教导员葛和睦通过步话机向师长成少甫报告:尖刀营已经登上城头!要求炮兵延伸射击。成少甫师长非常高兴地说:“好哇!好!给你记大功!”

随着我军炮击往城里延伸,城墙上敌人的火力点都复活了,城墙内的三层火力网向我射击,突破口两侧城下暗道里窜出100多个敌人,端着机枪、冲锋枪向云梯疯狂扫射,一营有28人登云梯时被打下去。教导员葛和睦命令二连连长:“冲上去!把这股敌人吃掉!”命令八连连长:“炸掉暗堡,快!”命令机炮连连长:“拼命射击,压制敌人的火力!”登城部队将反冲击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突击部队迅速登上城墙。随后,团长赵培章、政委杨子安带领后续部队登上城墙,立即下城向市内纵深发展。在云梯一时运不上来的情况下,战士们从近十米高的突破口上纵身跳下,进城之后沿着五一路向城内纵深冲去,见碉堡就炸碉堡,见有火力点的建筑物就炸房炸墙,一直炸到了红市街。至4月25日上午10时,仅一营就抓获国军俘虏60多人、日本人20多人。

在与六十六军主攻部位相邻的大北门附近,是六十八军的突破口。突击队在敌军三层火力网的阻击下冲到城下,架设云梯强行登城,由于步炮协同不当,云梯被自己的炮火炸断,已经爬到梯子中部的战士们被打落城下。突击队继而组织剩余兵力搭起人梯登城,也因为城墙太高而没有成功。直到次日上午8时,炮兵再次集中火力轰击,终于炸开十几米宽的一条缺口,突击队于8点30分才将红旗插上城头。这是最后一支登上太原城头的攻击部队。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九团一连的100多名战士攻上城墙时只剩下30多人,城下到处都是断梯叠尸和被鲜血拌合的泥浆。

4月25日上午11时,解放太原的战斗胜利结束战斗。我们一九七师共毙伤俘获敌三十九师师长刘鹏翔以下官兵1000余人、三十军二十七师少将师长许德厚以下官兵8497名及日军中将司令今村,缴获大批火炮、枪支及其它物资。太原解放六天之后,大同守军被迫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

太原战役结束后,部队召开祝捷大会。我们五八九团荣获二十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军部授予一营“太原登城先锋营”、授予一连“太原登城首功连”、授予三连“太原登城先锋连”锦旗。师部授予二连“猛插分割连”锦旗。率先登上城垣的一连一排副排长、战士孔祥元、袁文魁等3人为大功功臣。他们胸前戴着大红花,被同志们抬着,华北军区军乐队在前面吹奏《解放军进行曲》,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会场。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们五八九团开展“五无”、“五好”活动成绩突出,也被兵团授予“团结前进”锦旗。

我军为攻取这座坚固设防的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共计伤亡45000余人,远远超过了同期在千里战线上突破长江天堑的渡江战役。太原战役为解放战争期间,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1950年3月25日,山西省政府在太原海子边人民公园,为牺牲在解放山西和太原战场上的烈士树立纪念碑并塑像纪念。徐向前在纪念碑东侧题词:“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

五.葛和睦:我们身边的“亮剑”英雄

肖秋生

“亮剑”太原城

  1949年4月,平津战役结束之后,中央军委决定拔掉太原这个华北地区国民党最后的“钉子”,组成由徐向前为书记,罗瑞卿、周士第为副书记的太原前委,统一指挥作战。

  太原城的城墙高8米、宽8米,城墙周围延绵11公里。城墙上设有明碉暗堡及火炮、机枪阵地,各阵地有明暗交通沟相连,组成坚固工事和严密交织的火力网。城墙外围筑有钢筋水泥的碉堡群,距城四五十米处是宽10米、深3米的护城河……太原城设防坚固,敌人妄图以坚据守。

  太原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消灭外围敌人;第二阶段全力攻城。66军为20兵团左翼,担任主攻,葛和睦所在的589团是主攻团,在小北门以东地段实施主攻。善打硬仗的一营为全团的“尖刀营”,任务是:突破登城,巩固和扩大突破口,保证主力登城和向纵深发起进攻。

  当年25岁的葛和睦就是这个“尖刀营”的教导员。他说,20兵团共有81个步兵营,由我们担任主攻方向的尖刀营,这是多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啊!特别是4月23日晚上,进入前沿阵地之前,师部钟政委和团政委杨子安给我们全营敬酒饯行做战前思想动员,全营将士真是“嗷嗷叫”呀,都抢着要做“尖刀连”。最后,我和营长决定:一连在右为第一“尖刀连”,三连在左为第二“尖刀连”,二连为二梯队,八连扫除各种障碍,开辟冲击道路,保障两个“尖刀连”登城。

  4月24日5:40,总攻开始,万炮齐发,大地震动,太原城头一片火海,敌人负隅顽抗。葛和睦来到尖刀一连的露天指挥所,这里距离城墙仅80米左右。突然,一连通讯员高喊,连长,三连的梯子动啦!一连的梯子组也要往前冲。他一边制止,一边命通讯员去叫三连代理连长康振兴(连长李向先在前一天负伤)。

  葛老回忆说,按照战前规定,要在炮击两小时之后再靠梯攻城。康振兴有头脑、很机灵,他提前派人侦察了,这一段护城河里没有水,也没有烂泥巴。他看到我军炮击后,敌人的火力不那么疯狂了,就趁机命令梯子组进入护城河,以便攻城……好小子,真行!我让他向后转,在他膝盖后面猛地一脚,差点儿把他踢倒,说你给敌人来了个冷不防啊!康振兴抓住战机、大胆指挥的智慧启发了我,敌人以为炮击时我们不会攻城,我们就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非攻城不可!一、二、三连的连长齐声叫好,让我下命令。我说征求一下营长的意见再定。可是,通往营指挥所的电话线被炸断了……

  这时,通讯班长跑来报告: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营指挥所,营长身负重伤。万分火急啊!指挥攻城,作为教导员,我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我当即下达战斗命令,与尖刀连一起冲进护城河,我看到,9挺马克辛重机枪、24挺捷克式轻机枪、12门60迫击炮都做好了射击准备,尖刀连的战士们瞪圆虎眼,只等着我下达登城命令。

  就在这时,团部通讯员跑来传达团长命令,让我们撤回原来阵地。天哪!一丈多高的河岸,四五百斤重的大云梯,敌人又在疯狂扫射,怎么撤呀?那得伤亡多少人啊!我想,什么叫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什么叫抓住战机果断指挥?权衡利弊之后,我干脆来他个傻小子押宝——豁出去了!提前登城的决心不但不能变,而且不能拖!我命令吹响冲锋号,数个大云梯如同射出的箭一般靠在8米高的城墙上,一连梯子组战士孔祥元没等突击组成员上来,就抢先登上城头,摇着红旗大喊:上来了!上来了!这时是6:15,比预定的7:40登城,提前了85分钟!紧接着,突击组战士袁文魁第二个登上城头……

  登上城头的消息必须马上通报炮兵,令其延伸射击,不然,就可能伤到自己的战士。可是,电话线又断了。我命令跟随我的团部通讯参谋王宝珍赶快想办法。他很快弄来一部步话机,我向成少甫师长报告:尖刀营已经登上城头!师长非常高兴地说,好哇!好!给你记大功!

  葛和睦指挥率领着尖刀营登上太原城,又在巷战中消灭了大量敌人。他们缴获了一匹战马,葛和睦看着很喜欢,跃上马背要试骑一下,却突然感到屁股疼痛,原来,一块弹片打进臀部,还露着一块呢!什么时候负的伤,他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不仅臀部有伤,他的腿上还有一道缝了十几针的伤痕呢。这位从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老英雄笑着说,没事!都是小伤,没打在要命的地方,不然,早就“光荣”啦!

  英雄,就是这般笑对生死。

  “亮剑”三八线

  葛和睦以他的“虎将”精神,带出了一个“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钢铁第一营。他们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向美国军队“亮剑”,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赢得了荣誉。

  1950年冬天,他们跨过鸭绿江、突破“三八线”,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

  当时,葛和睦在589团任宣教股股长。

  那天,团长找他谈话,说着说着,团长的泪水就流下来了。战争太残酷了,一营的营长在战斗中负伤,代理营长又身负重伤,教导员在敌机轰炸中失踪,副教导员牺牲了……钢铁一营群龙无首了……

  他说,还有我呢!我回一营!

  老教导员回来指挥战斗,一营如虎添翼。他们连续打了四场硬仗,场场漂亮……

  66军授予他们“连战连捷堪为抗美常胜营”的光荣称号。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两次集体荣立大功的,只有589团一营。

  葛老说,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但是,我们靠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靠机动灵活的战术,教训了美国佬,让他们领教了新中国军人的厉害,我们感到扬眉吐气啊!

  “亮节”荣誉观

  在葛和睦身上,不仅有李云龙式的“亮剑”精神,还有对待荣誉的高风亮节。

  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他就被授予少校军衔。可是,授予之后,他却不佩戴军衔,气得师政委打电话责问他为什么?

  原来,他认为给自己的授衔“不公”,理由是:我只是团政治处主任,可是,两个副团长、一个参谋长只授大尉衔,他们有的还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资历比我老……应该给他们授少校衔。

  师政委说,授衔是经过严格考核的,你是立过大功的人……最后,师政委只得“命令”他必须佩戴军衔。

  这就是葛和睦的性格,非常能打仗,非常能工作,就是脾气不好,有时不听话,还“抗上”。

  1946年,他任连指导员的时候,下属的一个排长开小差之后又自动回到部队。营里召开斗争会,团政委在讲话时,动手打了那个排长一记耳光。他猛然站起来大叫:六连全体注意,起立!向后转,跑步走!他把队伍带出会场,向政委表示抗议!而且,给团长王祥云打电话,要求政委公开道歉。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葛云龙”依然十分激动,他说,我不管那个!政委是执行政策的人,你怎么能打人呢?人家开小差自己回来了,而且,以前作战很勇敢,以后也很勇敢……错了,你可以批评、可以处分,但就是不能打人!政委错了也得道歉,不道歉行吗?不行!对,他道歉了……

  曾有不少人劝他把脾气改柔和一点儿,说如果那样你还能进步。他却说,我柔和不了!我改不了脾气,我就要说实话、办实事!

  他那说实话、办实事的“求实”精神,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比如,近年来,有些人把他说成是“太原登城第一人”。对此,老英雄十分恼火。

  他说,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向成少甫师长报告尖刀营已经登上城头之后,就要求炮兵延伸射击。炮击往城里延伸,城墙上敌人的火力点都复活了,封锁了登城道路,而且,突破口两侧城下暗道里窜出100多个敌人,端着机枪、冲锋枪向云梯疯狂扫射,云梯上的战士纷纷中弹,登上城的突击队员将会孤立无援……这是登城成败的紧要关头啊!万分危急啊!我大声命令二连连长:冲上去!把这股敌人吃掉!命令八连连长:炸掉暗堡,快!命令机炮连连长:拼命射击,压制敌人的火力!二连的指战员端着机枪和上好刺刀的步枪,如猛虎扑向羊群,将反冲击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我登上城头时,两个尖刀连的60名突击队员,除伤亡者外,已经大部分登上城头,所以,如果排登城英雄的名次,我只能排在50名以后。我虽然荣立大功,但是,我并不是“太原登城第一人”啊!是我们589团荣获“太原会战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我们尖刀营荣获“太原会战登城先锋营”光荣称号。我郑重声明:第一个登上太原城的是尖刀一营!不是我葛和睦!怎么能把功劳记在我一个人身上呢?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你就这么写,把我的声明写在报纸上,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历史嘛!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牺牲了的烈士?

  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一种高风亮节的震撼!

  “和睦”好家庭

  曾经有朋友跟他开玩笑说,老葛呀,你就不该叫“葛和睦”,就你那火爆脾气,应该叫“葛大炮”!一发脾气,就像炮击,咣咣的!急了,跟首长也敢拍桌子,你这哪是“和睦”呀……

  人家的意思是,你的名字与你这个人名不副实。

  他听后哈哈大笑,说名字是爹娘起的,脾气是爹娘给的,爹娘给的东西怎么能改呢?那是大不孝!他是孝子,谁都知道。何况,男子汉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

  其实,他这个名字,也有名副其实的地方——他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好家庭——文明五好家庭。

  说起家庭,就不能不说他的好老伴儿,77岁的吕文英。

  他扭身进屋,一会儿的工夫,就抱出一大摞相册。好家伙,全是各个时期,他和妻子及孩子、老人的照片……

  吕文英说,许多人光看到他脾气火爆的一面,以为他是个粗粗拉拉的人。其实,他的心可细致了,所有的资料、照片、证书等等,保管得井井有条,用的时候,伸手就拿……

  听到老伴儿的夸奖,他非常得意地说,那是!咱粗中有细,细得要命!她的照片,一张也不少……

  说着,他翻开一本相册,指着她年轻时的一张照片说,你看看!这小姑娘长的,漂亮!就是漂亮!

  也难怪他这么得意洋洋,当年,身穿军装的吕文英确实非常漂亮。

  这么漂亮的姑娘,是怎么成为葛和睦之妻的?我请老英雄讲讲他的“爱情史”。

  他说,简单!她呀,是我“打老虎”时的意外发现,然后,就意外收获啦!

  原来,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他从朝鲜战场回国不久,就奉命到华北后勤军需生产部加工订购处去“打老虎”。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说,嚯,那是个“山高林密,老虎多”的地方,军队里搞物资后勤的,犯贪污罪错的人,不算少……

  在“打老虎”的过程中,他获得了意外惊喜——发现了漂亮姑娘吕文英。人家是从天津参军的城里姑娘,天生丽质,秀气中透着文雅,尤其是她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一忽闪……

  他说,哎哟,我就像喝醉酒一样,被她给迷住啦!我给自己下命令:葛和睦同志,这个漂亮的姑娘就是你的媳妇!

  于是,他就像攻打太原城那样,向吕文英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更有意思的是,谈恋爱本来是男女青年之间的私密事,他却偏偏带着通讯员去谈恋爱,让通讯员在一旁警戒,他谈他的……

  我说,您老可真行,头一回听说还有这样谈恋爱的。

  他说,你不信呀?问问她。老伴儿被他指的有点儿不好意思,坐在沙发上直笑,算是默认了。

  他很得意,接着说,首长的事,瞒不过通讯员。我为啥要瞒着?我还得让通讯员给传递“情报”呢!

  原来,他与姑娘约会的纸条,全靠通讯员给传递。他让通讯员扮演了“红娘”的角色。

  他热烈而真诚的“爱情攻势”,终于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他忽然一个立正,严肃地说:报告吕文英同志,有一个情况我必须向你坦白,请求你能原谅。如果你不原谅,我就一直给你敬礼……

  吕文英被他这突然的举动闹蒙了,以为他又搞什么“恶作剧”,就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还能不原谅你,礼毕吧。

  好家伙,他坦白的事还真不小:父母曾给他包办了一桩婚姻,妻子给他生了3个孩子,却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嫁给葛和睦,就意味着进门就得给3个孩子当娘!面对这样的难题,哪个未婚姑娘能不犹豫?她说,我得跟父母商量商量。 他说,新青年婚姻自主,还商量啥?你都原谅我了……最后,还是让他给拿下了。1953年,他们喜结良缘。那年,他29岁,她21岁。

  她说,是他的坦诚感动了我,他向我发誓保证一辈子都对我好,我就相信了……

  他说,怎么样?我是不是一辈子对你好啦,好得要命吧?

  他说的是实话,别看他在外面吆五喝六的,回到家里,对老婆孩子好着呢。尤其对爱妻,那叫一个顺从,是个乖老头儿。

  他说,做人得有良心,当初她是黄花大姑娘呀,甘心给我做“填房”,就这一条,我就得一辈子对她好!何况,她又给我生了4个孩子,一共7个孩子,加上老人,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啊!她过日子有一套,教育孩子也有一套,一家人相处得和和睦睦,我们这个“文明家庭”名副其实,她是头功!我的军功章上,不是有她的一半儿,而是有她的一大半儿!

六.大茂山保卫战

郭宝仓

大茂山(也称神仙山)位于河北省唐县的西北部,与曲阳、阜平、涞源四县交界,古称北岳恒山。此山海拔1869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历代都设有重兵把守。抗日战争中由于此地,地形隐蔽,山林茂密,在当地又有许多山洞,便于隐藏。所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后勤机关,以及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均设在这里,当时成为我军的军事指挥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后勤制造和供应基地。日本鬼子为了达到消灭我军的目的,把扫荡的重点放在这一地区,并把此地作为铁壁合围的中心。(编者按: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机,笔者查阅了资料,发表本地的抗日战争的故事,以唤起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的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大茂山耸立在唐县、曲阳、阜平、涞源交界,称为古北岳恒山。现在我们的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大茂山山林茂盛,景色宜人,但是在这里谁又曾经想到发生过激烈的反扫荡战斗呢?本文就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激起人们的回忆,做到不忘国耻,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能任人宰割。)

唐县是革命老区,当年18万人民群众,却养育着8万八路军,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边区人民群众与八路军有着密切的鱼水关系。1943年6月,被晋察冀军区授予“模范根据地称号”。大茂山就位于唐县的西北部,曾经是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当时,这里驻守着晋察冀军区的后方机关和晋察冀三分区的后方机关。由于我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分散在各地,所以只有我晋察冀三分区42团担当起保卫任务。在反扫荡的前几个月进驻大茂山,此山方圆百里,地势险要,晋察冀边区党、政、军的领导机关,三分区机关和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学校,国际和平医院、工业部、军工厂、制药厂、军用仓库进驻后,立即和当地民兵作好反“扫荡”的一切准备。9月20日,“扫荡”之日、伪军于军城集中3500人。分四路合击大茂山。22日,日、伪军400余人进至下马石,42团二连阻击、侧击,激战四个小时,毙敌百余人,迫敌停止进攻,23日敌把主力放在南面下店一带,在几架飞机的配合下步步为营,企图进行合围。42团领导决定,由政委熊光焰带一连掩护后方机关从西北方向突围,团长成少甫、参谋长马卫华指挥部队对敌作战。(马卫华唐县人,作战非常勇猛,曾多次打恶仗,险仗负伤多次,曾经在1944年保卫麦收战斗中,率部遭日军重兵包围,经浴血奋战,在万分危机时刻,他毅然跳下悬崖,身负重伤,后脱险。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解放后,曾经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少有的几个在抗战时期入伍被授予少将军衔将军,大茂山保卫战他始终作为指挥者指挥战斗。)

9月25日,敌先头部队400多人,在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大茂山的“南大门”金龙洞,42团四连坚守悬崖,打退敌人八次进攻。毙、伤敌指挥官以下30余人,第二天,敌又攻击一天,我又毙、伤敌30余人,27、28日两天,日军按兵不动,熊政委乘机率一连,掩护还在病中的肖克副司令员和后方机关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团首长令四连撤除原阵地,协同民兵迅速在金山路旁埋设大量地雷,四连隐蔽在九里十八弯的西山等待敌人。

29日6时,敌1200多人,过金龙洞向九里十八弯前进,日军前面有少数伪军赶一群山羊踏雷,三架飞机盘旋扫射,山炮、迫击炮向山崖乱轰,但刚进至十八弯的头一弯就踏响了地雷,一名骑马的日军官被炸死,敌不赶走正路,沿山边向前爬,突遇四连机枪、步枪、小炮猛烈射击,山上民兵也打枪、推石助战,四连机枪班长左新法三个点射毙、伤敌7人,日军四处奔跑,纷纷踏响地雷。民兵,交替掩护,边打边走,敌时而遭受猛烈火力,时而遭受冷枪,时而遇到排子手榴弹,脚下是不断爆炸的地雷,身上是不断飞来的子弹,滚过来的石块。九里十八弯只九里,敌人整整爬了一天,死、伤敌100余人,晚上才进占了炭木铺。10月12,日军再次向胭脂洞、三眼井进攻,四连节节抗击,毙敌近百人。同时以一个班伏击接近奶奶顶南侧之敌,毙、伤敌25人,黄昏,日军攻占大茂山主峰奶奶顶,42团在一周内进行大、小战斗18次,毙、伤敌200余人,自己伤亡17人,敌合围晋察冀后方机关扑空,找我主力决战的企图没有达到。于10月4日分头退出大茂山。

日军退至大沙河、唐河西岸,驻屯清剿、抢粮。42团转战阜平、王快之间,一面打击敌人,掩护秋收,保障大茂山的安全,在马庄、刁窝、车板峪、石塘、草庄台、段家村、懂家村等地伏击、袭击敌人,毙、伤敌270余人。42团无一伤亡。
   10月下旬,日军又暗暗调集4000多人,兵分九路,以“闪电”战术二次包围大茂山。42团按军分区命令迅速掩护后方机关转移,留下侦察连一个排在跑马梁,三连一个班在马庄,二连一个排在奶奶顶,四连一个排在小铁矿。

10月28日晨,团指挥部刚刚转移到奶奶顶,日军两架飞机擦着山头盘旋过来,二连一排战士用机枪、步枪打落日机一架后,依托有利地形抗击五六百日军进攻,又打退几次进攻。战士刘永水身负重伤,用手榴弹爆炸和敌人同归于尽,四连一排在小铁矿同近千名的日军苦战一天,二班班长孙金科带领全班向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全班壮烈牺牲,剩下小炮组长刘成耀一人,多处负伤,用石砸敌人,最后抱起掷弹筒跳下悬崖。三连七班在马庄一带与敌肉搏,杀敌20余人,最后,全部牺牲。三连副指导员武占国掩护伤员转移后,潜入老爷石塘洞中,在敌扫射、爆炸、火烧的情况下,击毙敌人3名,终回到部队。42团留下坚持战斗的百人小分队,与日军周旋六昼夜,毙、伤敌200余人,于11月3日安全转移外县,与此同时,42团主力已转移至曲阳、阜平公路沿线,战斗10余次,毙、伤敌200余人。

二次合击大茂山日军再次扑空,于11月5日收缩兵力,42团又断其粮道,日军更无法支持,其一部向小牢头岭撤退时,又遭四连伏击,击毙敌人80余人,一部退至刁窝堡,又遭四连伏击,毙、伤敌100余人,四连仅轻伤4人。

12月7日,日军一个大队裹带50多个骡子,在两架飞机掩护下向军城方向撤退,夜宿草庄台。42团由参谋长马卫华率两个连和机枪排设伏。8日清晨日军在曹庄台村外,沙滩集合时,设伏的部队正好抓住这一有利战机,轻重机枪一起开火,顿时,集合的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敌人无法还击,象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只有一刻钟的时间,就毙敌70名。我42团战士越战越永,乘胜追击,又消灭敌人30多名。此役共毙敌100多名,我无一伤亡。

日军两次合围大茂山,42团与日军作战3个月,大、小战斗46次,共毙、伤敌800多名,击落敌机一架,缴获重机枪一挺,日军毫无收获,晋察冀军区对42团通令嘉奖,晋察冀三分区奖给该团“神仙山保卫者”红旗。(神仙山也称大茂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杨志武先是一七九师五八九团一营文书,文化教员


    写信时间:2014/12/08 20:10:45
  • 我父亲杨志武入朝是一七九师司令部参谋,现八十五岁,居住山西太原,想联系当年战友,13980086102


    写信时间:2014/12/08 20:06:05
  • 中午和我爷爷在看这篇文章,问他文章中的葛和睦,孔祥元他都记得,他是66军197师589团一营二连二排‘ 写这个文章的同志,能给我一个联系方式吗?我想联系你


    写信时间:2012/02/07 10:23:25
  • 你好,我父亲曾经是晋察冀军区的。我的qq124852504,如果联系请注明晋察冀三字就知道了


    写信时间:2012/02/05 21:24:30
  • 我还想把他们这些老同志都找到,有机会让他们欢聚一次,希望能同我快速联系


    写信时间:2012/01/15 10:45:37
  • 我也写了关于葛和睦老爷子的文章,我父亲同他是多年的战友,最近两年才刚联系上,请问,能和你建立联系方式吗?我的网名是角展石yy,号码,775018348


    写信时间:2012/01/15 10:44:08
  • 中午和我爷爷在看这篇文章,问他文章中的葛和睦,孔祥元他都记得,他是66军197师589团一营二连二排。


    写信时间:2011/11/20 1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