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31日是父亲的忌日,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35周年的日子,35年来,我们无时不刻的怀念着他,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的教诲让我们铭记在心,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今年12月18日,我们将他的肖像油画和箴言书法进行了展出,借以寄托我们最深切的怀念!
我的父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63岁就因病去世了,从他12岁参加红军到去世,整整奋斗了50年,他常讲给我们的话就是,“活着干,死了算!”。
父亲12岁在县城一家商店当帮工。1929年9月参加商城县农民暴动,在乡苏维埃当赤卫队员,1930年3月改为红军商城县游击队。时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25军73师227团传令兵、班长、排长、青年干事,75师225团3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红25军北上长征。
抗日战争中,父亲参加平型关战斗之后,到冀西、阜平、灵寿、平山一带组织了两个游击队,并扩兵筹粮,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团长、代理团长、大队长、支队长兼政委、区队长、团长等职。其间,将200余人的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第二支队扩充到1000余人,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参加了攻打唐县、出击平汉路战斗。
1943年秋,日军4万余人向晋察冀的北岳区发动了“毁灭”性大扫荡,时任晋察冀三分区42团团长的父亲,奉命留在神仙山,率42团与日军作战3个月,战斗46次,共毙、伤敌800多名,击落敌机一架,日军毫无收获,晋察冀军区对42团通令嘉奖,晋察冀三分区奖给该团“神仙山保卫者”红旗。
解放战争中,父亲率197师参加了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在察绥战役先后攻克集宁、丰镇、凉城等,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了绥远和察北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张家口、宣化等城镇。
特别是在解放太原战役时,他指挥197师所属589团率先从小北门东部的突破口,将红旗插上太原城头,冲入城内后经过激烈巷战, 率先冲向阎锡山的指挥中心——“太原绥靖公署”。该团荣获20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该团1营和1连分别荣获军授予的“太原登城先锋营”、“太原登城首功连”锦旗。
1950年10月,父亲率197师首批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在第二次战役中,当迎头击溃当面之敌韩1师,抢夺江宁大桥,接着继续南插时,前进指挥所报告发现英27旅,正当因过于谨慎,犹豫不决之时,在基本指挥所的父亲赶到后,果断发动突击命令,继续攻击,一直追歼到了博川以北地区。
特别是在突破三八线的第三次战役中,在冰天雪地中奋勇冲击,突破国望峰、华岳山、高秀岭等防线,配合对面穿插的42军,一举兜住了韩2师主力和韩5师一部。经一天一夜战斗,毙伤俘韩军3970人,缴获各种炮145门、汽车98辆、各种枪支2463支及大批军用物资。并乘胜追击,攻占春川,洪川,直出原州,横城,挺进至三七线附近。在战争年代,他英勇果敢、出生入死,多次负伤,成为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955年3月,刚从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满,以优等学员毕业的父亲,由66军副军长提升为65军军长,当时的65军驻地张家口条件很艰苦,父亲只身赴任,一家人分为三处,母亲和未上学的孩子在天津66军驻地,已上学的孩子在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寄宿,这样的分居生活一过就是十年,直到1964年调到北京军区机关工作,才结束了长期分居的生活。
父亲为人耿直,谈吐直率,做事认真,要求严格。在做报告时不用稿子,说话干脆利落,举例生动,不喜欢啰嗦,特别反对说假话、大话、空话。对汇报的各种数据记忆力超强,经常在下属汇报工作时,发现前、后说的数据不一致时,给予严厉的指出,对夸大其词的谎报,有时还会发脾气、训人。
记得在一次组织的实兵联合军事演习中,父亲看到有的战士在演练进攻时,有意回避水坑,挑选干净的地段卧倒。不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进行训练,很严厉的批评了战士所在连队的干部。并要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营、连干部在演习地域,借增进军民关系为由,擅自与村干部喝酒聚餐,对战士造成消极的影响。父亲没有再过多批评战士,而是对失职的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
1958年,按照全军高级干部下连当兵,与战士实行“五同”的要求,父亲来到65军坦克团,按照普通一兵的要求编在班里,和战士一起站岗执勤、学习训练,学会了坦克驾驶和射击。他说,部队装备不断更新,做领导的不掌握新装备、新技术就要落后,就要吃败仗。为了学习掌握军事理论,在他的书架上几乎全是军事书籍,从战争论,到毛泽东军事著作,苏军、美军等二次大战书籍、图册,我军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史等,据军部站岗的警卫战士说,军长办公室的灯光,每天都是深夜2点以后才熄灭,清晨起床号没响,灯又亮了。
1960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决定将65军农副业生产的土豆近千斤,送往北京的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和军委的十一学校,提出宁可饿自己,也不能饿着孩子!在经济困难时期,对部队农场反映,附近的老百姓有时到农场地里偷拿点吃的事情,指示部队干部、战士不但不要计较,还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
文革期间,父亲顶住压力,帮助受冲击的老领导住进军区招待所,安排了许多老干部的孩子参军入伍。他说,在别人有困难时帮助他们,才是真感情!
父亲任军区副司令后主管军区战备和军事训练工作,他经常下部队指导工作,每次现地勘察地形,他总是尽早出发,争取多看细看一点,跟他随行的参谋人员抱怨说,首长总不按计划执行。他说按部就班是不能打胜仗的,参谋工作也要适应战争需要。
父亲爱憎分明,最看不起平时“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他说“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是腐朽的封建思想,革命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教育我们就是要实干、苦干,靠拉关系是可耻的!
父亲已经走了35年了,为什么总是让我们深深的怀念?因为他为人刚正,光明磊落,充满了睿智和乐观,给人以温暖和真诚!他从一个农村娃成长成为开国将军,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努力奋斗!